榛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

2021-12-01 20:24:24杨小平李金祥宫相军刘世松
乡村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榛树榛子树体

杨小平 李金祥 宫相军 刘世松

(吉林省洮南市国有林总场,吉林 洮南 137199)

榛子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广泛用途决定了榛树栽培的良好前景。榛树作为经济林树种受到林农的喜爱,其木材在工业中用途广泛,它属于较珍贵木材,它的树皮、果苞可以制作栲胶;许多高档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都使用榛子的种仁为配料增加味道与口感;大榛子果仁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各种机能,并排除血管内多余的“垃圾”。随着国有林场榛子林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对榛子管理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掌握榛林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种类与防控技术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要把“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健康生长”这一方针作为榛林营林生产的理念,确保榛林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榛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榛林生长期不同,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防控技术有单一治理方式,也有综合治理方式,防控方法有生物、人工、化学药剂等,这些方法在各个生长期都有明显的效果与作用,良好的防控技术能确保榛林的健康生长,确保果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榛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鼠害

1.1 榛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榛子白粉病(Hazelnut powdery mildew)的特点及危害。该病既出现在榛树的萌芽期,也出现在生长期。该病的外在表象主要在树叶、嫩茎、果苞等部位先出现黄斑,并逐渐出现白粉层(菌丝)。白粉菌从受害部位获取营养,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扩散,继续侵染周围植物体。该病发病时间与轻重和当地空气湿度、降雨关系密切,湿度大、温度高、降雨多,白粉病发病时间就早,危害就严重。染病梢在冬季极易受冻害,导致树势衰弱,花芽分化不良,果苞生长畸形,果苞内果皮发黑,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榛球针白粉菌,属真菌界子囊菌纲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闭囊壳形式越冬。

榛子白粉病的防控措施。榛子白粉病从两方面防控:一是通过药剂,在榛树发芽前,用45%的晶体石硫合剂30 倍液喷施枝干,25 d 后再以相同浓度喷洒一次。在6 月中旬可选择腈菌唑或者三唑酮其中一种进行喷洒,如果病害严重,每隔15 d 左右喷施1 次,这两种药剂需轮换使用,喷2~3 次,以防病菌对单一药品的抗药性。二是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出现病害,病枝病叶一般情况出现在细嫩的茎、叶、花序及果实上,应及时清除;如果出现在病株榛树中心位置,则应将整株榛树全部砍伐以减少病原体在榛林的大面积传播侵害;对于过密的株丛可适当疏枝间伐,增大株丛之间的空间以改善通风条件提高植株的呼吸能力,透光条件随之不断改善,给植株提供光合作用及杀菌必需的生产条件,从而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1.2 榛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

常见的虫害种类较多,主要涉及双斑萤叶甲、金龟子类、介壳虫类、木蠹蛾、榛实象鼻虫及柞栎象等五类。

1.2.1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 lyphica)的特点及危害。双斑萤叶甲为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危害榛苗木叶片,取食叶肉,最后只剩叶脉,造成新植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该虫一年生一代,卵在土中越冬,幼虫在土中活动,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成虫在气温高于15 ℃时活跃,具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飞翔力弱,干旱年份虫害严重。

防治重点是在成虫出土后补充营养阶段,叶片有被取食的痕迹时,每隔15 d左右轮换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苦参碱等药剂。

1.2.2 金龟子类害虫(Scarab pests)特点及危害。这类害虫主要有苹毛丽金龟子、东方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主要危害榛树的嫩芽、叶,幼虫危害地下优质根部。它们的生活习性相同之处是均有假死性,稍有惊动即落地。而铜绿金龟子除上述习性外,还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金龟子类害虫防治方法有五种:一是人工捕杀,利用其假死习性在早晨或傍晚时震动树枝、枝干,把落在地上的成虫集中起来,进行捕杀。二是利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利用铜绿金龟子趋光性,架设黑光灯吸引害虫飞奔光源诱杀成虫。三是药物防治,可喷洒90%的敌百虫800~1 000 倍液防治。四是农业防治,在农田实行轮作、轮牧,种子处理、漫灌、套袋保护、土壤处理、营造混交林。五是生物天敌防治,释放白僵菌、绿僵菌,释放土蜂等寄生性天敌捕食害虫。

1.2.3 介壳虫类(Scale insect pests)害虫特点及危害。这类害虫主要有梨圆蚧、褐盔蜡蚧等。梨圆蚧危害性大,被称为世界性害虫,为主要的检疫对象,在我国北部地区多有发生。梨圆蚧繁衍能力超强,一年发生三代甚至世代重叠,以第二代繁殖为最强,常以成虫、若虫寄生于主枝干、嫩枝、叶片及果实表面,通过吸取树体养分不断生长发育,而枝条受害后因营养不良而衰弱,叶片变黄逐渐枯死。

梨圆介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均有发生,由于其生命期相对漫长,世代重叠繁衍,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一是在害虫越冬期时,如果发生的虫体数量较少,可用人工刷擦老树皮及翘皮的方式方法,使缝隙中的虫体充分暴露能被肉眼所见,然后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此时期防治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减少了第二年繁育产卵。二是在生长期(北方应在早春,处于4 月上旬)防治,这个时期雄虫和雌虫产仔集中,虫害普遍,可喷0.3 波美度石硫合剂、40%乐果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1 500 倍液防治。三是保护介壳虫的天敌——红点唇瓢虫。残效期长的广谱性杀虫剂不但能消灭害虫,对红点瓢虫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处于生长期的榛园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便保护天敌,通过生物防治病虫害是最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也能保证榛果的纯天然性绿色食品,应该大力推广。四是加强植物检疫,在该害虫发生地育苗时,对所用外地调运苗木、接穗,要加强检查,以防随苗木传播蔓延[1]。

1.2.4 木蠹蛾(Wood moth)害虫特点及危害。此虫幼虫时呈肉状线性无脊椎,成虫时羽化能飞,每年发生一代。幼虫危害榛林植株枝干、枝条,幼虫在枝条内越冬,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围绕枝条咬一环状凹槽,然后沿髓部向上蛀食纵向蛀道,每隔一定长度则向外打开一个排粪孔。受害后的枝条变黄易枯萎,易折断。次年转移到新梢基部蛀入,5—6 月份幼虫成熟,脱蛹羽化后于嫩枝上、芽腋处或叶脉上,产卵孵化新一代幼虫蛀入新梢内危害苗木,使新梢渐渐枯死[2]。

木蠹蛾害虫的防控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一旦发现及时剪除被害枝梢。二是药物方法,在成虫产卵期,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喷洒枝干杀灭孵化幼虫;在5—10 月份用40%乐果乳油25~50 倍液灌注蛀虫孔,用黄泥封闭毒杀幼虫;或者用80%敌敌畏10~20 倍液蘸棉花球堵塞蛀孔,熏杀幼虫,树枝干涂白,防止产卵。

1.2.5 榛实象鼻虫、柞栎象(Hazelnut weevil、Curcu⁃lio denbtipes)的特点及危害。象鼻虫成虫既取食嫩芽、嫩枝,使芽破损残缺,虫体细长头管刺入叶片,呈针孔形状,嫩枝折断并影响新梢生长,当细长头管刺入幼果时,蛀食幼果内的新鲜浆液,幼胚失去营养不再发育,果实过早脱离树体。幼虫蛀入榛果后,将榛仁的一部分或全部吃掉,并在果内排粪形成虫果。象鼻虫两年一代,少数三年一代,新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即转入越冬状态。象鼻虫生活史长而复杂,世代重叠交替发生,防控难度相对加大,单一方法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此外,柞栎象与榛实象伴随发生,数量超过榛实象。幼虫主要危害榛子的果实,对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需要格外关注。成虫啃食榛子树叶、嫩枝梢及幼果尚未完全硬化的部位,摄食幼果汁液。

虫害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用37%杀虫宝乳油800~1 000 倍液或40%杀虫蜱乳油1 000 倍液或20%雅克乳油1 000 倍液,全面喷洒2~3 次,对榛园进行全面处理,间隔时间15 d;二是人工防治,即在采收果实后,批量堆放在干净的硬化地面或长板上,待幼虫从榛果中爬出后集中消灭,对于那些虫害特别严重的,影响产量的可以提前采摘集中消毁。

1.3 花鼠和松鼠(chipmunk、squirrel)类鼠害

常见的鼠害主要是花鼠及松鼠。花鼠,别名五道眉,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花鼠不但吃粮食作物的种子,还爬到树上偷吃核桃、榛子、水果等。花鼠还是传染病莱姆病和狂犬病的携带载体,给人们带来致命的危险。松鼠,北方多为魔王松鼠,对榛子树的危害主要是盗食和贮藏榛子果实,对产量有影响。它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尾毛多而蓬松,常朝背部反卷。身体细长而灵活,毛发柔软且密长,眼大而明亮,趾端有尖锐的钩爪。松鼠喜欢吃素,偶尔也吃荤,特别爱吃榛子、橡子的干果以及种子,因此对榛子林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鼠类害虫的防控措施具体有三种:一是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害虫的本地天敌控制害虫。花鼠和松鼠的天敌有鹰、隼、蛇、鼹、猫等,它们对本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生活力都很强,是控制本地害虫发生的克星。所以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及宣传手段,倡导保护鼠类天敌,增加鼠类天敌数量,如在榛园种植绿肥,改善天敌的生存环境,增加食料来源,提高天敌的种群密度,减少鼠类动物种群的密度,减轻对榛林的危害。二是人工捕捉,用鼠笼、鼠挟、粘鼠板等捕捉器具捕捉,或以弹弓射杀,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对榛树果实危害。三是毒饵毒杀,在花生或油炸的茧蛹注入雷公藤甲素作为诱饵,投入到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诱其食用达到诱杀目的。

2 榛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手段

2.1 选择抗性树种

榛树树种种类繁多,对当地易发生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的树种和品种为最佳,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小,大大降低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化学农药使用量随之降低,保证了榛果的无公害特性。

2.2 刮树皮

许多害虫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强,善用树皮的粗皮、翘皮及残裂缝处做掩护,藏在不易被看见的位置产卵,当这些粗皮、翘皮被刮掉后,害虫的虫卵也失去了生长发育环境而死亡。早春为最佳的刮树皮的时期,这个时期虫卵还处在休眠状态,刮掉后连同它的载体树皮一起集中焚烧。

2.3 耕作轮作

病虫通常寄生在土壤中,并在土壤中产卵、越冬、大量繁殖生长。耕作除去杂草和残枝落叶,减少病虫的寄生场所。在生产中通过翻晒暴露表层土壤,消灭部分害虫,大量减少害虫发生的基数。在果树生长时,秋季封冻前对树冠下土壤深翻20~30 cm,既可松动土壤,又可以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2.4 消除病虫害的根源

秋季,树体开始休眠,对园林中所有的落叶,要彻底进行打扫,同时清除杂草,把坏果摘除干净,放在一起烧毁或深埋,害虫的数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了越冬害虫的蔓延、后代繁衍。

2.5 树干涂白

入秋后,可以在树干上涂上白涂剂,不但可以减轻日灼和冻害,推迟萌芽和开花期,还可以防治树干病虫害。涂白的配方比例是生石灰12.0~15.0 kg,食盐2.0~2.5 kg,大豆汁0.5 kg或植物油0.2 kg,石硫合剂原液10.0~2.0 kg。

2.6 加强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是榛树栽培的一个特殊环节,管理要做到科学以便提高果树自身对外界的抵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要增施有机肥,提高果树的自身营养水平,提高免疫力;二要做好树体的整形修剪,通过科学修剪树形,改善树体的采光条件,推荐纺锤形低干、矮冠树形,因为树冠形成快、光照好、结果早、管理方便;三要做到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保证树体健壮生长。[3]

2.7 培育无病毒的健壮树苗

通过组织培养法,即繁殖脱毒苗木,这是目前利用先进技术生产无公害果品所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危害榛子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也在不断更新,榛林的病虫害实际涉及种类远远超过本文提到的这些,文中的病虫害是较常见有代表性的,但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病虫害就能看出,病虫害对榛子种植危害性不能小视。所以想要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榛林栽培管理,不断提高果树的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技术,提高果树的树体营养水平;做好整形修剪也很必要,改善树体的光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虫害的发生;疏花疏果,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保证树体生长健壮。了解榛林常见病虫害的习性与病害状态,就能运用科学防控手段,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使榛林不受病虫害影响,增强榛林苗木长势,以便结更多的榛果,最后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榛树榛子树体
佳木斯榛树种子脂肪酸含量分析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18
桓仁县平欧杂种榛子金龟子幼虫防治试验
北方果树(2019年1期)2019-01-19 02:11:56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果农之友(2017年9期)2018-02-06 17:55:12
榛树病虫害防治措施简介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6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烟台果树(2015年3期)2015-12-10 07:46:55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