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梅
(惠州市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211)
广东省占地面积近18万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全国光热能源和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但由于当地长期高温高湿,病虫害问题经常发生,给蔬菜种植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当地超过333.33万hm2的蔬菜种植面积中,有近266.70 hm2经常发生虫害,如蚜虫、烟粉虱和小菜蛾等,剩下的地块经常发生病害,严重降低了广东省蔬菜产量,影响了蔬菜种植效益。病虫害问题高发导致广东省农药年用量达1.8万t,其中蔬菜和果树种植中农药用量最多。同时,由于广东省植保器械应用水平较低、施药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农药利用率低下,产生了严重的农药浪费问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迫在眉睫。应用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1]。
开展农药使用量监测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农药使用情况,科学分析使用农药所产生的安全质量问题,从而有助于做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另外,引导农户做好农药购买、使用登记工作,可以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相关部门要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准确把握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帮助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2]。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农业博览会和农产品展销会等途径,宣传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让农户认识到使用农药的危害,重视蔬菜的质量问题,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效地转变农户的思想认识,让农药减量控害理念家喻户晓。同时,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应科学示范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大力宣传相关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让广大农户掌握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关键操作,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当前,很多农户不重视蔬菜品质,未能认识到农药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着重转变农户的思想观念,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最关键的是,应引导农户严格根据说明书的规定来用药,如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等,禁止长时间单一用药,真正做到对症用药,实现对农药的科学复配,以此避免病菌、害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耐药性,进一步扩大防治范围。
使用智能无人机、电动喷雾机等高效的喷药机械,能有效提升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应加强对喷药机械的研发,使其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病虫害进行农药配比,保障合理、高效地应用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化学防治的污染性和危害性较强,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使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人工捕杀、人工清理、灯光诱杀以及设置防虫网等。生物防治手段有培养虫害的天敌昆虫以及使用从生物中提取的杀虫素、抗生素等。采用这些方法对人畜无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量[3]。
在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推广实施中,农业部门应采用讲座会谈、远程培训、运营相关微信公众号、贴吧论坛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民做好农药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农民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根据防治对象正确选用无机农药、有机农药和生物源农药,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作用,尽量降低农业污染。同时,针对不同蔬菜种类推广相应的农药减量控制技术,增强农药减量控制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用性,满足农户的差异性种植需求。
从基本概念来看,农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无机农药的制作原料以磷化铝、硫酸铜和磷化锌等矿物质为主。有机农药则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农药,这类农药已经在多个国家大规模生产,其优点是药效良好、用量较少、时效性强、用途广泛以及能适应各种环境要求。但这类农药会污染环境,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如有机磷、有机氯和除虫菊酯类等农药。
从防治对象来区分,农药主要包括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螨剂与杀鼠剂。其中,杀虫剂与杀螨剂又能依据不同作用细分为触杀剂、性诱剂、内吸剂、生长调节剂、生物制剂与不育剂。通常,触杀剂与害虫接触之后,会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死亡。内吸剂是先被蔬菜的根茎与叶子吸入,在蔬菜内进行扩散,当刺吸式害虫刺食蔬菜的根茎或叶子时会立刻死亡。害虫生长调节剂会通过调节作用来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害虫的繁衍效率。这种农药的活性比较高,没有残留物,毒性比较低,杀虫速度较为缓慢,需要根据害虫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不育剂主要是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减少害虫繁衍量[4]。生物制剂几乎没有毒性,当蔬菜上出现病虫害时,可以利用生物制剂进行控制。如果病虫害影响范围较广且危害严重,可在使用生物制剂的同时采用少量的化学药剂,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性诱剂防虫技术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绿色防控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之后释放出适量含有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以此吸引田间同一类雄蛾进行交配,最终将此害虫诱杀于诱捕器内。总之,生物制剂技术的利用能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设置阻隔这种措施主要是指通过设置高度与规模适宜的护栏,并对其涂药以形成粘虫带,避免害虫接近蔬菜。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抓住防治的最佳时期,及时用药以提高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农药二次污染。同时,可以利用色板(以黄板和蓝板为主)诱杀技术,即根据某类害虫对颜色的偏好与敏感程度制作诱捕器,将这些诱捕器悬挂在田间达到物理诱杀害虫的目的。
对于杀菌剂,从农药保护作用类型来区分,可分为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保护剂通常是在蔬菜发病之前与发病初期使用,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蔬菜,防止病害蔓延。这类农药通常不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在蔬菜发病前予以使用,如果在蔬菜被病原物侵入后再使用,会削弱防治效果。当前,最常用的保护剂有3种,即波尔多液、五氯硝基苯、百菌清。治疗剂是在蔬菜发病后所使用的药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内吸方式进入发病蔬菜植株中,抑制和消灭蔬菜上的病原微生物。治疗剂具有保护剂达不到的效果,常用的治疗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粉锈宁等。铲除剂是一种能强烈杀伤病原微生物的药剂,这类药剂不能用于农作物生长期,可以用于播前土壤处理、种苗处理及植物休眠期[5]。
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还能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既能减少蔬菜农药残留,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又能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蔬菜种植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