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热迪力·斯马依
(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调查发现,喀什地区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一般处于文盲或初中小学文化水平。教育缺乏导致农村妇女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主要表现为思想保守,对新兴事物缺乏求知欲。反映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则严重影响下一代发展。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农村妇女对新型操作方式、技巧或涉及经济知识的常识性问题,跟进时代步伐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
受农村环境限制,农村妇女一般选择留在家中务农,而丈夫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导致我国农村呈现出了“劳动力女性化”的趋势。大部分妇女选择留在家中,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坚力量。她们不仅需要承担起农活,还需要保障家庭内部各类开支,繁琐的工作导致妇女需要承担巨大的生活压力。就身体素质而言,妇女与男性劳力存在一定差距。高强度的家务和农活,使女性身体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此外,在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家庭内部工作方面,妇女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担。
妇女参政是妇女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体现,也是妇女实现自身价值、维持男女平等地位的重要手段。在农村,行政部门是村委会。村委会每年开展选举工作,通过全村投票表决,选定任职人员,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内部公平与公正。现实情况下,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自身素质不高等现象。大量外部因素限制了妇女参政的进程,而妇女参政的情况很少。因此,当下喀什地区农村妇女权益仍未得到充分保障,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依然难以得到实现。
喀什地区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没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并不高。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农村妇女的“小财富就是安全”观念影响了她们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妇女教育水平低,技能单一,受“没有致富之路,没有增加收入的技术,没有人帮助生产经营”的困扰,她们只能从事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简单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已升级升级,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将给整体素质低下的农村妇女创业带来新的挑战。
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要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提高农民的精神风貌,培养文明的农村风俗,良好的家庭风俗和朴实的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要想使农村妇女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使农村妇女了解党的政策和促进妇女创业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不分贵贱”的思想,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工作无耻”的妇女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五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大力促进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的先进事迹和“双学双比”运动,用我们生活中的实例激励农村妇女,使她们学习榜样,追赶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对喀什地区农村家庭而言,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妇女地位普遍低下、处境艰难。为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生活权利,让女性在家庭中能够拥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就要帮助她们改变现实状况,从繁杂的家务和农活中解放出来。通过组建妇女联合会等公益组织,切实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提升妇女在婚姻中的家庭地位,让丈夫能够对妻子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提升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医疗设备齐全。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大力开展“清乡美家”等活动。基层妇联要以女性的家庭角色和家庭为出发点,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家庭、环保家庭等各种专项活动引导和组织农村妇女利用闲暇时间更多地参与改善村庄的生活环境,共同绿化,美化和净化生活环境,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让农村妇女进行更新他们在微妙的道德实践中的想法和风俗习惯。
喀什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且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其经济发展状况、人民思想开化程度及综合素质等较低。喀什地区大部分妇女群众缺乏抗争意识,对权力存在畏惧感,害怕在行政岗位上难以发挥作用,引起负面影响。这种逃避心理是妇女参政议政的重要阻碍。政府相关部门应激励妇女群众自觉学习党和政府提出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妇女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类媒介宣传手段获取社会各界支持,扩大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妇女群众对于参政、议政等相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妇女群众要求,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不断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大力引导妇联干部抓学习、抓研究、抓协调、抓创新,注重工作方式的科学性、活动方式的创造性和工作思路的开拓性,不断增强妇联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妇女群众利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本领。三是要注重拓展妇联工作面,着力提高妇联影响力凝聚力。妇联要更好地成为群众性的组织,能真正为广大妇女群众所信赖,让广大妇女群众能够真正的把它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使这个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有影响力和凝聚力。四是积极开发女性人才,挖掘和培养女性模特。掌握一批巾帼创业明星,团结一批时代女性,主动贴近妇女中的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妇联组织的活动内容。
目前,阻碍农村妇女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就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第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通过构建乡村图书馆、成立乡村大讲堂等教育基地,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二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技能培训中心,对妇女进行实践性讲解,帮助妇女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观念,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第三,加强农业技术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携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行国语教育培训,提高学习和外界沟通交流能力,学到电子商务、现代产业经济等扩大创业就业渠道,改善经济状况。
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妇女素质。首先是进行技能培训。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收集并选择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帮助广大失业妇女和失业妇女尽快掌握技能。逐步形成“市场指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展女企业家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技术培训,组织妇女学习文化,科学,管理,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使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培训,鼓励妇女自力更生,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有必要创造条件,启动补充小额贷款的培训和激励措施,探索“培训促进创业,创业促进就业和就业”的新模式。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扩大渠道。首先是加强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动交易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提供有关妇女就业和创业的信息、咨询和指导,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的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五是有效解决问题,支持创业,扶贫。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是促进妇女就业的关键和难点。我们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重点帮助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母亲极度贫困的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有效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六是政策倾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在就业,工作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失业妇女优待,并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以全面实施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