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让整本书阅读向纵深处行进
——叙事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点滴谈

2021-12-01 18:56:19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孙群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流程图整本书文本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孙群燕

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推动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促进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统编版语文教材还增设了“快乐读书吧”这一内容,深入推进整本书的阅读。笔者认为,在阅读整本书的多项实践活动中凸显思维训练,能深入推进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整本书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当前,针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儿童读物,小学生对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叙事类书籍更感兴趣,下面就以阅读叙事类书籍为例谈谈相关实践探索。

一、勾画地图,再现情节,丰富直观思维

阅读整本书,书的信息量大,情节复杂,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初步阅读后会出现信息模糊、情节混乱等现象。如果借助阅读地图这类直观性思考辅助工具,学生能清楚地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和事件的发展,促进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1.流程图:理清故事梗概

流程图,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准确清楚地罗列出事情发展过程,形象直观地再现故事内容,突出阅读整体性。一般可用直线流程图和弧线流程图。

直线流程图,以故事发生时间为轴,将各情节按照先后顺序罗列串联,清晰地展现故事发展过程。弧线流程图,借助起伏的弧线显示故事情节发展,更清楚地显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内容,直观凸显情节发展的一波三折。

2.场景图:显示细节画面

场景图是对某一个情节的再现,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片段后,用绘画的方式对故事环境、人物形象和行动等细节进行再现,绘制描述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进行想象,让情节表现得更为丰富。

勾画阅读地图,其实就是对书籍的整体把握。借助阅读地图,学生可以清楚复述整个故事,进一步促进阅读理解,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地图可以由图画展示变为文字阐述,促进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二、赏读批注,品析语言,促进深度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赏读批注这一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感情朗读,丰富体验

《朗读者》这一节目,嘉宾将最感动的部分进行二次创作,有感情地朗读分享,这一过程不仅让听众深受感染,更让朗读者收获阅读的乐趣。同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能提升语言鉴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交流课上,笔者特意设置“美段赏读”环节,每次让两个学生朗读喜欢的段落,说说理解。为增强表达效果,有时还配上音乐、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受感染。如《草房子》一书的“美段赏读”活动,学生展示各不相同:有学生朗读油麻地美景的句段,展现充满生机的风景图;有学生朗读桑桑表演时的句段,表现出他的调皮可爱;还有学生朗读秦大奶奶保护南瓜而落水的片段,歌颂善良的美好。优美的音乐、甜美的嗓音、动情的朗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提升了语言鉴赏能力。

2.批注摘录,读思相伴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思,主动记录思考,可以用符号标注,用文字记录:包括对字词的认识,对内容的质疑,对语言的品析,或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批注可以随文进行,学生边读边在精彩句段处进行随文式的圈画记录,也可以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好词佳句,进行赏析,记录阅读发现和思考。

有学生摘录了这样一句:“在家里,这个男孩儿挨打,他家里很穷,他走着来上学,树儿都不跟他说话。来到学校,同学也不跟他说话。”他进行这样的批注:小男孩真可怜,很寂寞,这一段描写别具匠心,还为下文介绍小男孩的嫉妒心理埋下了伏笔。这一段批注既有对内容的理解,又联系下文,对作者的构思表达进行评价,这样的思考是深入的,是理性的。

学生批注摘录,对文本内容再理解,对语言表达进行分析评价,既有对内容的理解,又有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这样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

三、比较评价,提炼建构,深化系统思维

整本书更突出整体性,相对于单篇文章来说,内容更为丰富,情节更为复杂,人物形象更为突出。通过整本书,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比较,对问题做出完整、全面的判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阅读认知更为完善,阅读经验更为丰富。

1.从单一走向立体,丰满人物形象

较于单篇故事文本,整本书刻画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随着情节的发展,某一人物会展现出多种性格特征,学生对于故事主人公的认识,通过整本书阅读更能把握。

《吹小号的天鹅》这本书中,主人公路易斯自强不息,敢于同命运抗争,最终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深受学生喜爱。书中对路易斯的刻画,是随着情节发展不断深入的:一出生,他就有致命缺陷,不能发出声音,是一只哑巴天鹅,体现出不幸与可怜;随后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写字,用文字与人交流,刻画了他的智慧;为了学吹小号,他忍痛割开了脚上的蹼,表现出他的勤奋刻苦;在夏令营,他不计前嫌,救出了对他有偏见的苹果,体现出善良与宽容;在波士顿、费城等地方挣钱后,他主动提出归还小号的钱,展现出他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解救塞蕾娜,他和动物园负责人进行谈判,想办法解决困难,最终和塞蕾娜一起过上幸福生活,又刻画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学生阅读整本书后,通过前后联系,对主人公路易斯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为丰富,思维更为深刻。

2.从一篇到一类,揭示表达规律

叙事性文本阅读,我们不光要关注每一个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形象,更应该从一篇走向一组或者多篇,从这本走向那本,通过比较发现异同,找出规律性表达。

神话故事是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不老的神话》等都是相应阅读书籍。读好每个故事,理清故事梗概,感受主人公形象,自然是一个阅读目标。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篇与篇的比较,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故事内容并非对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神话故事处处彰显想象的神奇:既有故事情节的虚构,发展跳跃不定;又有人物形象的鲜明,本领超强。

此外,笔者组织学生对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进行比较,发现表达不同之处:中国神话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主人公之间很少有关联,没有完整的体系;古希腊神话,篇幅比较长,人物都是有关联的,是一个庞大的诸神体系。

从一篇到一类,从这本到那本,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总结,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总结表达规律,形成对“神话故事”这类文体较为系统的认识,为后续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对话联结,迁移延展,催生创新思维

钱理群教授曾指出:“文学名作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学生在阅读中,与书籍发生联结,进行对话,既要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理解文本;又要跳出文本,让书与自己对话,通过思辨明白道理、完善认知,并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收获阅读意义,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1.推己及人,深入对话

有深度的阅读,学生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获取文字信息,还应该推己及人,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作者的视角深入文本情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通过七个故事形象介绍呼兰河畔的社会风貌以及风土人情,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呼兰河人的善良和愚昧,苦难与悲凉。今天的学生,因缺少生活经历,对文中很多描写会觉得不可思议,会产生阅读障碍。教师让学生推己及人,了解萧红的生活背景,了解她悲惨的童年生活以及后来的成长之路,再去读《呼兰河传》,学生会进一步读懂作品的内容,会读出更深的情感:萧红对祖父的怀念,对呼兰河这个小城的怀念。

2.由人及己,创新表达

阅读整本书,还应该让学生从阅读走向生活,把读书收获和自身生活联结,在对话反思中,汲取书籍智慧,创造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最终形成生活能力,全面提升自我。

写读后感是整本书阅读比较常见的实践活动。读后感是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做出分析,归纳某一观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或自身现状进行论述、比照,得出结论,提升认识,指导生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读完一本书,学生的阅读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如《时代广场的蟋蟀》,有的学生被亨利、塔克、柴斯特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动,有的学生欣赏玛利欧对动物的热爱,有的学生敬佩柴斯特的责任与担当,还有学生对柴斯特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分赞赏。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将思维训练融入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将阅读向纵深处推进,让学生在整本书提供的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中,了解生动有趣的文本内容,加强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推动认知的不断完善;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作家的巧妙构思,创新表达,催生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流程图整本书文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6期)2016-08-13 08:18:29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