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的教学应实现“七个转变”

2021-12-01 17:55:31吴民益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班长要素课文

吴民益 (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现在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语文要素的教学,每课的教学都指向语文要素,每课的练习都训练语文要素。可以说,语文要素让教学不再我行我素。教好语文要素,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实,笔者觉得应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变“认识错位”为“精准定位”

语文要素的评价首先要准确。语文要素的表述高度凝练,我们一定要破解其中的关键字眼。如三年级上册要求“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下册则要求“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一个是“理解”,侧重于知道、理解;一个是“概括”,侧重于运用,提炼。如果我们不注意准确理解语文要素,在三年级上册就去要求学生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此外,我们要对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分析,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的细化不可错位和越位。

二、变“知识传授”为“实践提升”

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素养的形成,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完成。然而,现在很多老师只是把语文要素当作一种知识在传授。如教学“点面结合”这个语文要素时,竟然让学生背诵“点面结合”的好处是“既给人整体的印象,又让人了解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教学“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怎样详写主要部分的”,竟然让学生背诵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学小说单元,让学生读一读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还要学生划下来,背下来,考试的时候还要出个填空题,让学生填空。以上这些现象都是在把语文要素当作一种知识在传授,这样的教学,语文要素是不能转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就像学习游泳,你光给他讲游泳的知识,不让学生下水去实践,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对于阅读要素,我们应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交流讨论,自我构建,教师点拨,真正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顿悟,而不是一种告诉,不是一种灌输。

三、变“机械操练”为“浸润渗透”

语文要素不能脱离课文的教学,不能从课文中剥离出来,进行机械地操练。而应该有机地渗透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在课文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语文要素的学习。语文要素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让学生真切地觉得这种语文要素对解读课文确实有效果,这种语文要素对写作确实有帮助。

如六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点面结合”。第二课《狼牙山五壮士》就多处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战争场面。教学时,不能把这些段落从课文中剥离出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是写“面”的,哪些句子是写“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应该自然地随课文的理解而有机的教学。如教学到第二节“痛击敌人”时,可以问学生哪句话是概括写他们痛击敌人的,哪些句子是具体写他们痛击敌人的,写了他们的什么(动作、神态等),如果只有概括地写,没有具体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动作、神情好不好?(不好,就不能突出五位战士的勇敢,五位战士的英雄形象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指导朗读,写“面”的句子齐读,写“点”的句子指名读,读出英雄气概。而在第四节“顶峰歼敌”时,却重点写了“班长马宝玉”这一个点,这是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知道了这是为了突出班长的指挥才能,突出班长的冷静、机智,然后指导朗读,读出对敌人的恨,消灭敌人的决心。你看,语文要素的教学很自然地融入对课文的理解中。

我们也不提倡为了让学生知道“点面结合”的写法,就出示几个“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片段,让学生说说哪句是写“面”的,哪些句子是写“点”,这样机械的练习是毫无意义的,是没有感情的语文教学。

四、变“目标唯一”为“重点突出”

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千万不能只盯着它进行教学。在教学时,那些常规的语文训练一定要进行,如读好书、写好字、体会语言的表达奥妙、体会文章中的感情等都要好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另外,自己对文本的一些独特的感悟,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千万不能一堂课下来就只剩下那个明确的语文要素了,这样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教技术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没有意义。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不能只是完成“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这个语文要素。不能只是让学生找找文中有几处场面描写,哪些句子是“面”的描写,哪些句子是“点”的描写,然后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的精神,读出英雄的精神,讲述英雄的故事。另外,笔者在备课中发现班长马宝玉的带头作用很重要。在第二节中,“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在“引上绝路”这段中,面对两条路,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在“顶峰歼灭”这段中,班长马宝玉指挥大家用石头砸;在“跳下悬崖”这段中,他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作为领导者的马宝玉,在这次行动中起到了骨干、带头、模范、榜样的作用,他的智慧,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激励着、感染着他的战士。在课堂上笔者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五、变“教后不管”为“一以贯之”

语文要素的落实,必须通过不断地、反复地实践。仅仅靠一个单元的学习,语文要素是不能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的。千万不能这个单元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丢在一边不管了,去学习新的语文要素了。在下面的学习中既要学习新的语文要素,又要巩固旧的语文要素,让语文要素在不断地学习中螺旋上升。在四年级上册中,就学习了“提问”的策略,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在用力地教着学生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可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又有几个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提问的呢?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老师在不断地问学生,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提问,怎么敢提问,怎么有创新精神?所以,只有我们心中经常有语文要素,经常地引导学生巩固语文要素,在后面的单元中,在后面的年级中,在课外阅读中,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文要素进行学习,进行阅读,语文要素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变“独善其身”为“瞻前顾后”

语文要素的教学要注意不同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两个要素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两个要素在语言表述上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强调“理解”,一个强调“概括”。

要关注意同一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例如,关于语言的积累,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进行了安排。第一单元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七单元则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要注意单元内部语文要素的关联。单元语文要素一般都包含读和写两个方面,并提出相应要求,它们有时相互独立,有时相互关联。教学时需要关注这些不同的情况。

总之,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不同册次、同一个册次和同一单元内的语文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些语文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才能明确教学的起点,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知道教学该往何处去。

七、变“课文教学”为“整体推进”

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仅仅靠几篇课文的教学,而要靠“单元导语”“课文学习”“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拓展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如六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点面结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学习目标。接着指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文章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链接”,自主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巩固语文要素。学习“交流平台”时,梳理语文要素,整理语文要素,使学生对“点面结合”写法有个整体的、理性的认知。本单元,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几篇含有“点面描写”的文章,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深化学生对“点面结合”写法的体会。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次活动,要求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在运用中内化语文要素。此外,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书中有“点面结合”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在整本书阅读中运用、巩固,提升语文要素应用能力。

你看,这样通过单元整体推进,语文要素的教学变得很扎实,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掌握很牢固,语文要素教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总之,语文要素的教学只有克服盲目、机械等错误行为,才能走入正途,才能真正落地开花,在学生的心田上开放出一朵朵语文素养之花。

猜你喜欢
班长要素课文
差一点儿当班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班长的烦恼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