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 (福建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自身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做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一名教师,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其本质所在。课题研究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提出问题,另一个是研究问题,前者是一种发现的意识,后者是一种解决的能力。做课题不仅是为了解决在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而且是为了锻炼一种思维,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课题研究的成果既可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借鉴与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校科研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一线教师要想实现从普通教师到名优教师再到卓越教师的跨越,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走得越快越远,做课题研究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教师要留心发现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将这些困惑与问题作为思考与研究的对象。其次,教师要用心研究,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实践、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帮助教师解决平时教学的中困惑与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此,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教学,最终也必然服务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要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参与研究,课题研究切入点是教师、是课堂,这样,课题研究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而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使教师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养成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师形成科研意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形成科研的氛围,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那么,一线教师应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呢?
对于课题研究我们可以采取分块研究的办法,如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立项课题:“新课改视域下,‘四元五环’区域教学模式的探索”着重研究各学科的“四元”,先采取分块研究,然后再用组装的办法,整理、归类、提炼“四元五环”课题研究的成果,以数学科“四元”为例,可以分为“问、思、议、用”这四块。
所谓问题,是由教师设问,学生质疑、提问两个方面。在课前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解读教材,明确核心问题,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有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直接抛出1~2 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尝试、去探究、去交流、去解决;有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从中筛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解决;有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去探究、去解决。
杜威指出:“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思考是最宝贵的行为。”思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取以阅读促思考、以问题促思考、以操作促思考、以交流促思考,以争辩促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组织学生讨论,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那么,哪些问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如,比较大的问题,易混的问题,争论的问题,对比的问题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互动交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辩论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有助学生学会新知。
可以从引导积累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运用知识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还是为了运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这样,既是能力的发展过程,也是拓展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教学、研究、反思、写作等工作。其中,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源泉;研究是教学的向导,是对教学问题的深思,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写作是研究成果的一种呈现,也是研究的延续和升华。课题研究过程,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重视资料收集与积累,注重问题分析与探究,养成勤于反思与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发现一些教学规律,而且也能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丰富课题研究的经验,分享研究成果的快乐,让教师的生命过程更加精彩。
一线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学风格等,提炼出一个朴实、有价值的教学主张。然后依据自己的教学主张,就相应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能解决自己教学主张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这样的选题目标明确,又能解决问题,研究就会有价值。
课题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依据教育实践。即从教育实践中找课题。教育实践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当我们聚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时,会将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提炼成课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服务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立项课题“新课改视域下,‘四元五环’区域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的课题。二是依据教育理论的文献。即从教育理论文献中找出课题,把理论中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是别人研究过的但是有争议的问题作为选择研究的课题。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探讨,就属于这方面选择的研究课题。三是依据上级课题,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如,下属的实验学校所要开展的“四元五环”的课题研究,应依据市进修校的“新课改视域下,‘四元五环’区域教学模式的探索”课题来选择子课题研究。
课题选择力求做到“新、小、易”。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实际研究能力,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所谓“小”,从表面看来虽小,但很有研究价值。所谓“易”,课题难度不要太大,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实验周期也不要太长。另外,课题选择要符合课改的要求,具有研究的价值。如“新课改视域下,‘四元五环’区域教学模式的探索”课题研究,着重要研究学科的“四个元素”,即数学科的“问、思、议、用”,也就是数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几种关键能力,符合课标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因此,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回到教育教学中去。一线教师要有一双审视的眼睛,经常思考身边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怎样改变会更好,并把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课题。
课题研究面临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题研究中,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专业水平不高的缺陷。由于缺乏理论方面的指导,课题研究就没有依据,往往会出现迷惑、难以开展的现象。二是有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够科学、深入,他们认为一般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要注重抓好教学质量,而做课题研究会影响教学质量。三是课题研究存在功利化因素,有的教师要的不是成果,而是课题研究证书,作为加分项以用于职称晋升、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由于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必然不会用心去研究,探究真问题,这样对教育教学来说,没有多大的帮助。
总之,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回到教育教学中去,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