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曾令材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3.瑟瑟:碧绿色。
4.可怜:可爱。5.似:好像6.真珠:即指珍珠。
一道快落山的太阳的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的夜晚,草叶上的露珠好似颗颗珍珠,天空中的新月好像一把弯弓。
这首七言写景绝句,语言绘声绘色,细致真切,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首句的“残阳铺水中”既形象又生动,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一个“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委婉、平缓,给人亲切、安详的感觉。第二句写的是残阳照射下江水产生的奇特景象,暮江微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一半江水是碧绿色,一半江水是红色。如此美妙的暮色江景,使诗人流连忘返,直至新月初升。接着三、四句紧扣“可怜”一词,描绘九月初三夜的景物,先写地上的露珠,再写天上的新月,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从视觉上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这种纯粹写景的诗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由此可知作者远离朝廷后的心情是多么轻松惬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年少时家境贫寒,16岁那年拿着诗作去京都长安拜谒文坛领袖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这个名字,自言自语:“居易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白居易不好回答,愣在那里。等读到卷首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改口夸赞:“好诗!文采如此,在京都居住就容易了!”白居易不好意思地笑了。自此,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