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萍,冉宪鹏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目前,我国大部分机械企业存在技术设备陈旧、设备老化等问题,需要引进一些现代化机械设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能够充分为机械制造企业服务,避免因机械设备安全问题给工厂造成影响。因此,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设备维修需要遵循设备运营的客观规律,在保证能够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科学采用维修资源,达到设备维修费用最低的经济目的。当前社会中维修设备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
为了保障设备的性能、精准度以及降低其故障率,依据相关修理规定和设备修理技术的要求对其进行维修活动,整个维修过程称为预防维修。
定期维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设备进行的预防维修,其维修方式具有周期性。定期维修依据设备零件的规律,根据事先规定的修理类别、内容、工作量于间隔期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
改善维修是指为了将设备的先天缺陷和频发故障问题消除掉,对其内部结构或零件设计进行维修,并在维修过程中进行设备改装达到其维修性与可靠性的目的。
状态检测维修是指将设备技术状态作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的一种预防维修方式。是在技术诊断与状态检测的基础上,分析设备优劣情况,在预知后,进行预防性维修处理,所以又称预知维修,也是未来企业维修新的发展方向。
事后维修是指维修一些未经过预防计划的设备,在设备发生障碍或是性能出现问题以及精准度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的事后维修处理手段。简单来说就是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活动,并以延长设备最大寿命为最终目的,具有较强的经济性特点。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强设备维修力度,能够从根源上防止各种设备故障问题的产生,推动生产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而满足设备使用周期的各种需求,并合理控制企业设备维修检测成本。另外,定期维修机械设备能够给予企业生产一定的安全保障,避免产生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实现科学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目标。
分析机械设备故障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维修工作,对于企业生产安全而言,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保证机械设备各种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将设备维修工作与生产活动相结合,能够推进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安全生产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各种安全事故而言,其产生原因与应用未经检查的机械设备有着极大的联系,并且没有精准分析其工作过程的各种细节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使用中,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机械维修检测人员一定要准确落实岗位职责,树立严格的安全意识,推动机械维修管理工作的实施。
加强机械维修检测工作力度,是不断增加企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及时分析处理机械故障问题,能够推动机械设备顺利开展生产活动,保障企业生产的高效性,反之,如果相关人员发现故障问题但是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和维修,容易给整个生产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无法完成生产任务,延长生产周期,导致企业生产效益与经营效益停滞不前。所以,大型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必须要重视其维修力度,真正落实机械日常维修检测工作。
在机械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部门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维修观念,多数是在设备出现重大安全问题之后在对其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管理方式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设备造成严重安全威胁。另外,部分企业在进行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维修情况,有些设备不需要定期维修,而管理人员却不顾设备运营规律,盲目维修,这样反而给机械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在我国机械生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研究实验方法比较落后,缺乏对机械设备专业资料的分析,导致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1]。
伴随我国大部分工业或农业对于机械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机械的灵敏性越来越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设备的故障率。因此,为了让机械设备安稳持续的运行,在实际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维修人员应注意设备的故障率与维修周期,并保障维修管理工作质量。另外,现阶段我国的大大小小的机械数量逐渐增多,不同机械的服役年限与建造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维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目前的维修技术进行创新,在保证管理维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机械设备的维修效率,进而保证机械生产企业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时效性[2]。
目前,一些专业的维修工管理人员对于机械设备专业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大部分管理人员甚至不是相关专业出身的,对于一些专业较高的机械操作设备无从下手。另外,大部分人员入职后,没有进行机械专业知识以及设备管理技能的培训,从而给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水平造成影响。
在机械设备实际工作中,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一般是由专业维修管理人员负责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一般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维修兼职工作,认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利润率,但是企业必须保证专业操作人员的维修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设备管理维修技能,并达到良好的运营效果。
为了保证机械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主要包括零件维护保养和日常维修等工作。日常保养工作是指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护清洁,使用人员主要负责机械零件的使用环境指标正常性。维修保养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机械进行预防性维修,实际工作中有设备使用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开展维修管理工作,制度应规定维修与使用人员对设备的具体维修操作。例如零部件故障、主体部件、内部环境等问题的处理。
在实际维修管理过程中,检修人员可以依据机械运营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地维修管理计划,并保证机械维修管理计划的标准性与规范性,进而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检修效果。另外,工作人员在管理维修工作中应作出总结方案,防止以后的维修工作中出现相似问题,减少机械设备安全隐患。
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要让其充分了解机械设备的有关知识,如整体结构、使用性能、工作原理等内容,并能够正确掌握设备操作以及故障检查维修技能,保证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另外,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可以减少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3]。
总而言之,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需要每个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并建立相关管理体系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另外,相关企业应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提高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效率,保证机械设施的平稳运行,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