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壮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当前的四旁树木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乡镇政府难以深入到各个乡村去了解和管理。目前,乡村四旁树木基本处于经济条件允许且有剩余精力的乡村家庭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或者经济条件较差、无力照料的家庭对自家庭院以及村旁、水旁、路旁树木无暇顾及的情况,因此乡村家庭的经济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乡村家庭是否有精力和时间去照料宅旁树木,关心爱护其他四旁树木。一些乡村家庭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良好,房屋带有精致小庭院,宅旁、水旁的树木都会种植一些观赏性良好或者可以结果的经济树种,甚至对自己所在的村落也进行改造,包括村旁树木的修剪等。但有些乡村家庭经济条件过差,四旁树木又难以提供有效经济支撑的情况下或自身懒惰的原因不经常打扫庭院,也不去进行四旁树木的管理,这就导致乡村四旁树木两极化的产生,这种情况不利于乡村真正振兴,也不利于乡村四旁树木的高效管理,需要逐步改变这种乡村管理两极化现象。
乡村青壮年是乡村劳动力的主力军,承担着大部分乡村生产生活需要,乡村青壮年大批量的流出,无异于极大减缓乡村建设的进程,这对乡村建设以及乡村四旁树木的管理都是不利的。乡村青壮年由于在乡村难以找到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走进城市,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主要劳动力的流出可能使乡村发展陷入缓慢甚至停滞状态。目前国家提倡广大应届毕业生(大中专)要走进乡村,走进基层,走进大自然,但是能够心甘情愿地扎根乡村、扎根基层的毕业生,仍为数不多。而真正的高质量人才(农业领域专家、林业领域专家等)在我国仍数量偏少,难以深入到各个乡村对村落改造提出可行性管理意见,乡村主要劳动力的缺失,其他“新鲜血液”又难以流入,这极大地限制了乡村的高效有序发展,对乡村四旁树木的管理优化也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吸引高质量人才走进乡村,对乡村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仍然是二十一世纪乡村振兴需要格外重点关注的问题。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重要产出地,往往是国家比较重视的一环,但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的总面积远远不及乡村的面积和数量,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全力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乡村发展更加离不开国家的扶持。目前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从根本解决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乡村充分发展[1]。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支持下,乡村四旁树木的管理目前正逐步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城市与乡村之间一直存在不可调和的现实矛盾,尤其是城郊地区和乡村区域,很多村民一年下来也积攒不到可观的财富,村民想要在城市中购买商品房,但又难以支撑高额的房价,因此不得不选择折中的方式,购买城乡交界处的房屋,这使得有城市购房意愿的村民可以享受城市的便捷交通和购物,但购买商品房往往耗尽村民的绝大部分存款,村民就更加难以关注身边的树木绿化以及城郊公路、水路旁树木的长势情况,这对四旁树木的管理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乡村四旁树木管理本身就属于乡村管理的盲点,乡镇政府主抓乡村基层建设,重点一般都会放在铁路、公路、水路的建设以及房屋维修、村容村貌上,同时,乡村四旁树木又存在着经营不善和两极分化的情况,乡镇林业局关注的一般都是整体乡村林业的情况,包括除城市外的大部分树林,因此乡镇政府和乡镇林业局等不会去深入了解乡村树木的管理情况,而中国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大多数的乡村仍存在村务管理不善的问题,基层政府也难以高效率去各家各户排查,了解各家各户的真实情况,对于每户村民的宅旁以及村旁、水旁、路旁的树木也难以做到细致完备的统计及规划,这不仅不利于基层政府乡村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乡村四旁树木的优化管理。
当前,农村环境质量是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2]。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想要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乡村四旁树木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北方乡村来讲,乡村物业大多是粗放型管理,甚至很多北方地区的乡村不存在乡村物业,主要都是村委进行管理。对于北方地区,乡村四旁树木是无人提及的关注点,大部分的乡村家庭不会把精力放在四旁树木上,因此针对北方地区而言,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做好四旁树木经济化的宣传,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环境改善和经济收益的好处。对于南方地区,由于大部分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域,因此物产较为丰富,经济林种也较多,因此,南方乡村的庭院一般较为精致,宅旁的树木可以以银杏树等树种为主,水旁、路旁则以杨树等树种为主,一方面美化当地乡村居住和周围环境,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以利用闲置土地的方式挑选更多的适宜树种作为四旁树木,充分开发闲置土地的经济价值,提高村民的经济收益。
目前基层就业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乡村从业在大众来看仍不乐观,较城市仍有所差距,娱乐、学习教育资源、生活物资待遇等方面也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十分必要。目前,在读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线上申请成为西部志愿计划的一员,西部志愿计划就是针对西部较为贫困的乡村所设,将优秀的、又敢于担当、肯吃苦的年轻人通过优秀西部志愿者事例吸引进来,也可以多在高校毕业交流会上展示乡村优美景色和近些年来的蓬勃发展局面,以清新的空气和幽静的环境等吸引年轻人来乡发展和创业。总之,把优秀人才通过各种有益的、互利互惠的形式引进来,走进来,扎根乡村,扎根基层,这样才有利于美丽的乡村建设,也有利于乡村四旁树木管理的持续开展。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现在我国的乡村除个别极为贫困的山区,也大多普及了网络。电脑以及手机网络的普及,虽有弊端,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偏远一些的乡村,和外界的沟通不够充足,部分农民对农村以外的世界知之甚少,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生活生产遇到了困难,也经常会请不到优秀的人才来乡咨询请教,网络的普及,可以使偏远乡村像外界获取充分物资,也可以通过架设app大力宣传本村的优势,将四旁树木的管理变得更加正规和合理化,经济化[3]。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宣传打造四旁树木的优势和好处可以使乡村的居民都能够对四旁树木有所重视,同时亦能够提升政府的重视程度。乡村也可通过多种媒体的方式宣传本村,村落可先派出人手前往当地乡镇政府,如本村有非遗特色,则更好,与乡镇政府的人员沟通协商后驱车前往本村进行非遗特色的DV录制。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等[4],有了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就可以以特色的形式发展特色旅游业,一方面吸引大量来此游玩的游客,另一方面可于节假日适时推出使四旁树木网红化的特色节日大型拍摄活动,分设一二三等奖,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四旁树木不受人们重视的原因就在于较为散乱,不易管理,但如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结合乡村物业管理,通过互联网+媒体多方面结合的方式来管理好这一特殊林木形态,十分可行。
乡村振兴旨在十九大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上帮助中国广大乡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将乡村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都逐步完善。因此,对基层政府干部进行政策和作风教育十分必要。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因此大杂居小聚居的村落就有很多,然基层政府中可能存在政令不通或者手下干部难以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情况,对此,基层政府部门,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格外加强政府政治体制建设,严格要求基层政府干部们的一言一行,并要求其时刻关心广大人民,特别是乡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5]。基层政府的领导要经常带领手下官员前往基层进行现场调查,切身体会乡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有利于基层政府亲民化,更有利于乡民将真实情况传递给政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政令通达,促进乡村建设的更加美丽,也可促进乡村四旁树木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目前习总书记大力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乡村的重要理论优势,将乡村振兴战略继续落到实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乡村四旁树木的优化管理为契机,进一步改善乡村居住环境。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优势无处不在,未来的乡村居住环境乃至乡村四旁树木的管理都需要大力结合互联网,充分运用互联网丰富模式,进一步扩大乡村四旁树木管理的人才吸引程度以及继续拓宽乡村“走出去”的道路,更加充分的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打造更加美丽的乡村,开创更加优秀的乡村四旁树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