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草莓作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水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然而,因其含水量高、组织娇嫩、果皮薄等生理特性,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导致腐烂变质,影响果实的贮存寿命和销售半径。
草莓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自身呼吸强度大,水分蒸发作用强烈,果实不断的软化,软化的果实容易受到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进而影响到果实的贮存寿命。草莓果实软化与纤维素酶的活性高有直接关系,而与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保持在较平稳的动态水平[1]。
草莓果实的糖主要是还原糖,酸主要是柠檬酸,由于呼吸作用和代谢的转化,草莓采后其糖、酸、维生素C等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低温可以抑制草莓的呼吸作用,从而有效抑制糖和酸的消耗,采用PHM膜包装贮藏草莓,可以较好的保持草莓维生素C含量[2]。
草莓的主要呈色物质为花青素,所以草莓果实多为浅红色或深红色,花青素含量随草莓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观察草莓果实表面着色面积的大小,可以判断草莓的成熟度,一般采收八成熟即着色面积在3/4 到全红之间,此时的草莓外观好看,营养成分较高,口味适宜,又耐贮运[3]。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花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花会出现褐色病斑,果实会慢慢腐烂最终形成褐色霉网覆盖在表面,叶片会出现水浸状小斑点,进而形成灰褐色水浸状大斑,最后叶片腐烂干枯[4]。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开始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8~23℃。
草莓白粉菌属于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是专性寄生菌。白粉病危害草莓的花、叶、果实及果梗,花蕾和花染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会长出白色菌丝,发病后期会出现红褐色病斑,果实染病后,不能正常膨大[5]。草莓白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于5℃或者高于35℃均不能发病,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有直接关系[6]。
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该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炭疽病主要危害草莓的根冠、匍匐茎、叶、果实,匍匐茎和叶片发病会产生黑色纺锤形溃疡状病斑,湿度高时会形成红色黏质孢子堆,果实发病会形成褐色近圆形病斑,后期也会长出红色黏质孢子堆[7]。草莓炭疽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90%以上,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
热处理可以杀死或者钝化病原菌,减轻草莓病害的发生,关键是确定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如果处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草莓出现热损伤,影响外观和口感;如果处理温度过低,时间过短,达不到控制病害的效果。连天[8]等人研究发现草莓灰霉病病菌的致死温度在51℃左右,热处理事宜温度为5~7分钟,且不同品种草莓的耐热性不同。
光照作为安全、高效、无污染的非加热物理手段,在草莓保鲜方面具有潜力。草莓经光照处理,能杀死表面的病原菌,有利于草莓的防腐保鲜。常用的光照处理方式包括紫外线[9]、脉冲光[10]、发光二极管[11]等。杨震峰[12]等人以”凤冠”草莓为材料,发现3kJ.m-2紫外线处理能显著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的发生,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维持果实较高的营养品质。光照处理对延缓草莓采后成熟、保持营养品质、提高抗氧化物活性和酶活性及抗病性方面有良好的效果[13]。
化学保鲜剂是用一些高效的杀菌剂、防腐剂对果蔬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延长其贮藏期的方法,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果蔬贮藏保鲜的方法。化学保鲜剂的使用关键在于药剂浓度和作用时间。较低的过氧乙酸浓度难以发挥抑菌等作用,而过高的过氧乙酸浓度会破坏草莓自身结构,水渍现象加重[14]。氯化钙能降低草莓灰霉病发病率,且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与抑制灰霉菌的效果呈正相关[15]。但因化学保鲜剂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等问题,寻求天然健康的化学提取物,是目前研究的发展趋势。
常用的微生物拮抗菌分为三类,拮抗真菌、拮抗细菌和拮抗放线菌[16],在草莓保鲜方面拮抗真菌研究较多。Karabulut[17]等人发现,酵母菌Metschnikowia fructicola能减少贮藏期间56%~69%草莓果实的腐烂。与其他拮抗菌相比,酵母菌因不分泌抗菌素,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郭虹娜[18]等人研究发现拮抗酵母挥发性单体桂皮醛能显著抑制草莓果实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也能延缓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
目前关于草莓保鲜研究的天然提取物种类较多,有植物精油[19]、丁香[20]、茶多酚[21]、银杏叶[22]、芦荟提取物[23]等,这些提取物都含有杀菌或者抑菌成分,从而达到保鲜的效果。天热提取物是纯天热化合物,具有安全有效、无害不残留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同时能保证人体食用的安全性,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关注,研究新型保鲜贮藏方法来延长草莓果实的贮藏期和货架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草莓因自身特点,保鲜要覆盖从源头到销售的全过程,加强各种处理方式的结合,开发安全高效的天然保鲜剂,是未来研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