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1-12-01 15:12:19朱明宇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民族农业

朱明宇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由于民族地区的文化、地理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这也导致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定下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提出了脱贫攻坚战,也是实施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的局面相对着还是没有改变,改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是实现全面脱贫面临的硬骨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民族经济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1.1 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多聚集于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首先其主要原因是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许多民族地区聚集地,一些民众生活的都处在群山峻岭当中,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而且生态环境恶劣一些民族地区多处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这些地理生态环境都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基础设施不发达,所处的经济环境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当前由于地理因素,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无法完全建设普及,就算可以健全基础设施也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着信息闭塞,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难以健全,经济效益差甚至一些地方财政也面临经济困难,这些都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经济环境。

最后,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制度体系发展落后。由于民族地区民族众多,许多民族社会制度比较落后,这就导致了思想是相对着落后的,观念都比较传统。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许多人才不愿来到这里,再加上当地的教育落后,自身也难以培养人才,人才奇缺。

1.2 缺少对于乡村地区的基础调查研究

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民族区域的乡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了解并且评估农民所需的种植需求以及农民能够承受的负担,在发展过程中信息发放不及时,缺少对于农民相关的技术支持。这就导致许多农民不能够了解到什么时候种什么经济效益能够最大,在何地种植经济效益最大,都是根据往年的情况进行分散种植,这是不利于吗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

1.3 产业发展起步艰难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比较落后,许多产业发展仅仅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对于一些投资性的企业以及一些社会上的企业不愿进行民族地区的产业投资,主要就是投资成本过高,后续投资可能面临的追加投资过多,所担风险过高。不过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文化的吸引力,许多民族地区都偏向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许多民族地区利用新农村建设集中安置、统一规划的契机,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因集中安置脱离土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开拓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但是依然面临着起步艰难的局面。第一,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交通、餐饮、娱乐、环境卫生等旅游配套施供给不足,导致民宿旅游特色不突出。第二,由于我国农村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缺乏服务经济运行知识,民宿卫生没有统一标准,影响民宿这一新兴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目前民族地区民宿旅游主要以“避暑游”“老年游”为主,到了气候相对寒冷的冬季游客量大幅下滑,不能保证全年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流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基础社会建设进度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闲置费。

1.4 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较为困难

当前虽然一些民族地区虽然存在着许多集体经济组织,例如合作社、农场大户,但是这些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却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难以带领着一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面临着众多困难,具体表现在土地要素和金融要素市场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土地市场不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主要表现在承包地、设施用地建设用地。从承包用地来看,土地经营权人权益难以落地,当前我国土地流转了5.3亿亩,占40%,但是面临一个问题时如何保护土地转入方的权益?2018年对于《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了修改,提出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是却没有对于登记办法进行细说,产生了很多农户不知道去那里登记如何登记的问题,并且也出现对于少于五年的土地经营权人的利益如何保护问题。从建设用地来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兴旺”需要建设用地,但是农村一些宅基地和农房长期闲置,无法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来源。之后虽然政府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文件,但是却出现了难以落实,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总的来说,用地难的问题不是拘于表面上的土地要素供给不足,而更多的是无法运用改革的手段将闲置的要素用作产业发展,无法运用改革的办法打通要素流动的通道,没有打通闲置宅基地、农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来源的通道。第二,金融市场满足不了经营主体的需求。这主要是表现在农村产权改革、农村资产抵押、风险防范这三个方面。从农村产权改革来看,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改革滞后。特别是金融机构一般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下三种担保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补贴款担保、经销商连带责任担保和经销商保证金担保。对于其他的担保方式不接受,例如不但土地经营权权无法担保,甚至是农业生产所用农具和设施也无法作为担保品,可以说担保方式太苛刻大大的限制经营主体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从资产抵押来看,缺乏资产处置市场,资产抵押贷的金融功能无法实现。虽然部分地区推进了农村房屋、林权、大棚乔殖圈舍等确权颁证,但是由于缺乏资产处置市场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不健全,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资产仍然无法实现抵押贷款功能。

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政府应加强对于乡村地区的基础调研

对乡村地区经济进行基础调查研究,主要对民族地区农作物种植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在民族地区经济振兴过程中,对严重影响乡村经济发展稳定的因素进行重点的调查,着重分析,重点解决。通过加强对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的方式,提高乡村经济发展。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要全面深入民族地区乡村当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于当地的农户村民进行访谈,充分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并对当地所处环境,以及存在的特色经济作物进行分析调查,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调查报告。

2.2 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产业扶持力度

民族地区应当加大对于农业技术的应用,政府应当加快对于农业技术的下乡普及,使农业技术快速应用到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上,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民族地区应充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优化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同时要把机械化生产方式普及下去,推动农业科技的推广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第一,强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第三,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同时,对于民族地区较强的经济作物,国家应尽快支持其品牌化推动其产业发展,并且要发挥自身优势,其自身资源、信息优势,在合作社建设、品牌建设、产业链完善上予以扶持,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 。

2.3 全面提升政府支持效能、改善基础设施

首先就是要加强政策制度化、制度化管理。引导地方政府建立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的政策模式,在自然垄断、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公共物品(基础设施)等存在市场失灵领域,加强功能性产业政策的运用。其次就是增强财政支农协同性。在保障投入农业资金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投入保障,提升相关产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要完善相关资金投入使用的监督机制,做到财政支农监督透明,坚决杜绝累大户以及集中资源吃偏饭的现象发生。

对于当前农村还有许多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完全,特别是道路交通等方面严重阻碍物流产业的下乡的发展。首先应该尽快补齐把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快农村道路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路的建设;鼓励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将产业补贴的资金以及招商引资获得金钱重点的用于改善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光纤网络的建设,使农村地区能够实现全网络的覆盖。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民族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我们的民族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