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超越: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传播路径研究

2021-12-01 13:57薛元元李彦冰
文化与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影视剧山西影视

薛元元 李彦冰

地域文化的影视传播是一种借助影视剧的知名度来传播地域文化的高效途径。山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影视传播来提高山西地域文化的知名度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近年来,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为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走西口》《乔家大院》等具有山西地域文化印记的影视剧作的大火,极大推动了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各省市利用影视传播拓展自身地域文化的进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呈现如何实现突围需要深入研究。

一、影视传播中山西地域文化的类型呈现

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急剧变化,山西虽然没有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但它独特的地域文化,封闭的文化氛围以及山区边缘人群在历史变迁中另类的生命体验也作为改革变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优秀导演的驻足。[1]这些导演将山西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加工,并将其呈现到荧屏之上,由此带来了山西题材影视剧的欣欣向荣。横向研究山西系列影视剧发现,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中呈现的基本题材主要为晋商文化题材、村镇文化题材和红色文化题材。

(一)晋商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传统商业精神

晋商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由于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元的文化载体、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导演的喜爱。从1994 年上映的《昌晋源票号》拉开了晋商剧的帷幕,到之后的《驼道》《龙票》以及火遍大江南北的《乔家大院》《走西口》,“晋商剧立足于商业大家族的艰辛创业历程, 把以家寓国、家国一体的民族精神和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商道精神以及忠孝仁义、心怀天下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极大的发扬了晋商文化的优良传统, 丰富了电视剧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2]在晋商剧中,“唯利是图”绝不再是晋商的特征,相反他们有着更高贵的品格,他们将诚实守信的品质同商人逐利的特征结合,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商业道路。《乔家大院》中的乔家便是一家带有明显商业烙印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在剧中,主人公乔致庸在得知名下通顺店卖的胡麻油掺假之后,不仅将掺假的胡麻油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做灯油,还许诺凡是购买过掺假胡麻油的顾客将全部退款,并可低价购买胡麻油作为补偿。其次,作为晋商文化的标签,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也被成功搬上了荧屏。《白银帝国》中,三爷要用祖宗留下的全部资产偿还百姓的银票,但遭到康老爷的反对,并认为他这是背叛祖宗的不仁不义之举,然而当打开银窖,发现祖宗写的“仁义”书卷之后,三爷明白了一切。导演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冲突将“仁义”的品质直接明了的表达出来,对于今天的商业发展依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最后,家国一体的民族精神也是晋商文化的真实写照。在李三林导演的《走西口》中,主人公田青在看清社会现实,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之后,毅然决然卖掉几经磨难才赎回的田家大院,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导演以田青这样的小人物为切口,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山西人民的家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山西影视剧的成功典范。晋商剧中这些前瞻性的商业理念,让故事情节具备了更高的普世价值,是晋商剧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晋商称雄商海数百年的关键所在。

(二)村镇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现质朴的乡村生活与边缘人的底层生存状态

村镇文化题材是指取材自农村与小城镇并反映其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的影视集合。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特别的黄土气息为山西的乡村和小镇添上了一道独特的印记。在山西农村题材影视剧中,脚底踩的黄土地、住的黄土窑洞、流淌着的黄河水等山西独特的地域元素,加上山西农民“黄土般”的勤恳与质朴,营造出一幅山西所特有的农村景象和农民形象。《暖春》中收养孤儿小花的爷爷,《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中被二十五个孩子认爹的赵光,《吹吹打打牛三牛》中一心想把自己的农产品给奥运健儿们的牛三牛,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农民在影视中的艺术再现,他们身上勤恳质朴的品质是山西乡村文化的精华,也是山西乡村文化题材影视剧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暖春》中,年事已高的爷爷实在不忍心孤儿小花流落在外,将她背回了家,即便回家之后受到了儿子宝柱和不能生育的儿媳香草百般排斥,但依旧默默承受着一切。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宝柱也是小花爷爷收养的孤儿,小花爷爷为了两个孤儿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导演通过这种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以及村里人们虽不愿收留小花但对小花家点点滴滴帮助等既矛盾又符合人性的剧情冲突,塑造出一个具有独特印记的山西农村,深受观众喜爱。

在山西小镇题材的影视剧中,年轻人是导演最爱关注的对象,他们反映出了时代变迁之下城市边缘人群的另类生命历程。在小镇里的年轻人有着对外面新鲜事物的向往与自身与众不同的追求,但又无法摆脱自身城市边缘人群的局限,很容易就陷入迷茫不知所措。这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带来的冲突在影视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武》中塑造的小偷小武,《站台》中为赚钱不断降低底线的崔明亮,《任逍遥》中卖盗版光碟的小季等。贾樟柯通过对这些边缘小人物迷茫不知所措的生活状态的塑造引出了人们对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的深思,升华了影视传播中的山西地域文化。

(三)红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现晋山晋水里不屈的斗争精神

红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体现在以山西人民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影视剧类型。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特征使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时期更是作为华北战场的主战场和主要的敌后根据地,成为了全国抗战的关键所在。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等著名战役发生在山西大地上,许多优秀的山西儿女也在山西大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素材成为山西重要文化资源,被导演们不同程度地融入到山西系列影视剧当中。《太行山上》《刘胡兰》《亮剑》《吕梁英雄传》等影片从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山西人民出发,通过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抗战历史,将山西地域元素融入到山西抗战这一宏大叙事当中,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让影片更加真实可信。在《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为救自己的老婆私自调动军队攻打平安县城,但在攻城之际,前面城墙上自己的老婆和背后千钧一发的军情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牵动着观众的内心。最终,一声撕心裂肺的“开炮”为这对矛盾画上了句号。导演通过主人公情感纠葛的“小爱”展现出了家国责任的“大爱”,不仅增加了影视剧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还升华了主题,丰富了山西的红色文化内涵。

二、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中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山西元素开始大量走上荧屏、走出山西。但在这个商业力量为主导、票房高低为标准的时代,引入元素是否能创造商业价值成为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从山西系列影视作品来看,尽管说《乔家大院》《走西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相继在国际上获奖,大大提高了山西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但近几年来,富含山西地域文化元素的优秀影视剧作品数量大幅减少,这与当下蓬勃发展的影视行业不相匹配,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重视与研究。

(一)山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影视传播中的可识别度低

山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影视传播中的可识别度低是指观众在影视剧当中无法将山西地域文化元素同其它地域文化元素区别开来,甚至错误的将山西的地域文化元素认为其它地区的地域文化元素,从而影响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影视剧作品作为传播地域文化最有力的媒介,各省市都极为重视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这使得影视剧成为各大省市地域文化的大熔炉,究竟哪个省市的地域文化能从中脱颖而出,从而被观众铭记与其地域文化在影视剧中的可识别度相关。而山西地域文化目前正处于这一窘境之下,以关公精神为例,一代“武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忠义精神被世人所歌颂,一直流传至今。许多以关公为题材创作的影视剧《武圣关公》《少年关云长》等也好评不断,这本该是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当中的成功范例,但是由于关公精神在影视传播当中的可识别度低,使得观众很少将关公精神同山西地域文化相联系,甚至在香港黑帮电影盛行期间,黑道人物以及生意人频繁拜关公的行为使得观众错误地将关公精神同黑帮电影相联系,极大的削弱了山西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这一问题追根溯源是山西地域文化缺乏特色,没有凝聚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使得山西地域文化的可替代性强,体现在影视剧当中就是可识别度低。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自2006年以来,连续 11 年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共发布中国文化品牌 373 个,山西仅有平遥、王家大院等少数品牌上榜。近年来,每年发布的30个在各门类具有引领意义的年度文化品牌中,山西无一例入选。[3]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当下山西地域文化的症结所在。因此,要想改变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中可识别度低的困境,促进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必须打造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否则只会事倍功半,成为他人的嫁衣。

(二)山西地域文化缺少契合当下流行剧种的元素

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借助影视剧来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首要关注的应该是影视剧与地域文化的契合度,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传播只有与合适的影视剧结合才能起到正向的传播效果。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能够承载山西地域文化影视剧的种类与数量。目前,山西地域文化可承载的影视剧多为晋商题材、村镇题材、红色文化题材等,然而对比近些年火爆荧屏的影视剧作品《都挺好》(2019年,都市家庭情感剧)、《庆余年》(2019年,古装剧)《如懿传》(2018年,古装剧)、《人民的名义》(2017年,反腐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年,穿越剧)、《琅琊榜》(2017年,古装剧)、《一起同过窗》(2016年,青春校园喜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2016年,悬疑惊悚剧)、《欢乐颂》(2016年,都市情感剧)等,不难发现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影视剧观众的需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古装剧、都市剧、穿越剧等新型影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追捧,这与当下山西现存的文化元素可承载的影视剧类型不相匹配。这也是为何近几年来影视剧蓬勃发展,但是富含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剧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从目前受众的需求来看,古装剧、都市剧、穿越剧、校园剧等新型影视剧将是编剧与导演重点关注的类型。但是大院、寺庙、腰鼓、信天游、黄河、窑洞、土炕等山西地域文化元素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使得很难融入其中,而缺乏文化载体空谈文化传播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说,目前山西地域文化缺少的是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符号,缺少的是明显的时代烙印。有了可承载的影视剧才能谈地域文化的影视传播,所以必须把能够吸引导演进行影视剧创作的元素提前落实,这样借助影视剧展现山西地域文化魅力的路子才走得通。

(三)山西地域文化缺乏雄厚的本土影视产业支撑

一个地区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强大的本土影视产业可以极大的带动地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作为弘扬地域文化最有效载体的背景下,本土影视产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然而,在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山西的本土影视产业却发展缓慢,极大地阻碍了山西地域文化的挖掘、制作、呈现与传播。首先体现在山西题材影视剧中本土影视产业的缺位。对比近些年知名山西题材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许多富含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剧是由外地影视公司出品,其导演、编剧、主演等也很少是山西人。如《乔家大院》由深圳影视公司发行,导演胡玫为江苏人;《走西口》由浙江影视公司发行,导演李三林是河北人等。其次,山西影视产业园区缺乏竞争力。近些年来,新型影视基地不断崛起,如“青岛融创‘高科技’影视产业园、福建东南‘一带一路’国际影视中心、华谊影视‘实景娱乐’园区”[4]等。相比于这些新型影视基地以及横店等老牌影视基地,山西影视基地存在着知名度低、设施陈旧、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这严重降低了本土影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山西省文化产业收入远低于其它一线省市。据对全国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19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3702亿元,占全国比重为73.5%;包括山西、安徽等6省在内的中部地区仅有13620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5.7%。[5]其中仅北京市1-11月便实现收入11146.2亿元。[6]浙江省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095亿元。[7]由此看出山西文化产业的实力和北京、浙江等发达省市比相差甚远。这也是山西本土影视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只有对症下药解决这些症结,才能通过山西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

三、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传播中的突破路径

在如今视觉符号为主体的新媒体环境下,学会运用“影像”这种形象符号来传播山西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山西地域文化走出山西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浓厚山西地域特色的影视剧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对于活跃山西地方经济、传播山西地域文化、弘扬山西传统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打造山西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的附加吸引力,也是地域文化的精华所在。目前,山西地域文化品牌的数量和含金量与山西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制约了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中的传播。因此,要想推动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中的传播,从而增强山西地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打造山西特色地域文化品牌,树立品牌意识,致力于提高品牌的含金量,从而使得山西悠久的地域文化转化为山西地域文化品牌的价值所在。数字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文化“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因此对于地域文化的塑造,就需要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的梳理。[8]在梳理的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知名度很高的地域文化也会因为缺乏特色而被人忽视。例如山西的面食文化。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文化最广为人知,但给人的却是一种模糊的印象。大街小巷开设的山西面馆数量不少,菜品也琳琅满目,但味道却参差不齐。另外一直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繁多为特色,但是却没有独特的风格,即便是闻名中外的山西刀削面也似乎和兰州拉面味道大同小异,许多面馆甚至同时售卖山西刀削面和兰州拉面,不同点仅仅是一种面用削,一种面用拉,除此之外,面的品种、汤的种类以及各种配料却无太多区别。如此看来,山西面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因为缺少特色而同其它面食趋于同质,那么在影视传播中这种困境只会更加突出。

在特色地域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融入故事能够提升文化品牌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塑造特色地域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山西也要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素材,其中包括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宗教文化、晋商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等,这为讲好山西故事,打造山西特色文化品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山西必须要利用好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对外传播中充分挖掘其文化的特色所在,进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地域文化品牌,只有如此才能在对外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同步发力拓展传播渠道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文化的活力在于传播,山西的地域文化只有通过传播才能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在当下,能让山西地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借船出海即借用当下知名的IP,将山西文化融入其中进行传播。例如,火爆荧屏的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在2018年5月18日和5月25日两期节目中,将拍摄地选在了山西,在节目中,山西面食师傅通过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潞城甩饼”“用面吹气球”“在面气球上切黄瓜”“长寿一根面”等技艺让跑男兄弟们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目瞪口呆,从而增加了其对于山西面食文化的认知。此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当中,山西彩车中太行山、大鼓、剪纸、不锈钢、黄河、旋转舞台和平遥古城等元素的呈现,将山西传统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形象的呈现出来,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当下山西影视行业实力不足,借助《奔跑吧》、国庆阅兵等知名IP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短板,让山西地域文化成功走出山西。

除借船出海之外,山西应当努力提高自身影视传播实力,着眼于造船出海,即:打造山西本土的影视作品进行传播。山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西接黄河、东临太行、北连长城,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山西丰富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与传承,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此外,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贾樟柯、宁浩等知名导演都是生于山西长于山西的本土人才,不仅对山西地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样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结,这为打造山西本土影视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乔家大院》《走西口》等优秀影视剧也是对山西本土的晋商文化的呈现,不仅取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同时对于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政府牵头推动本土影视产业发展

影视产业的发展非一朝一夕,更非个人之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从越位、错位的地方退回来,在缺位的地方补上去, 营造电视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法制、生活创作等环境要素, 更好配置公共资源。”[9]第一,人才培养。影视产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10]只有以人才为中心,积极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模式,才能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带动影视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第二,优化创作环境。如今,各地纷纷通过出台利好政策,打造新型影视产业园等措施来加大对影视行业的投入,旨在为影视创作提供一个更加舒适、高效的基地。山西必须积极响应,在不断优化创作环境的同时,促进山西地域元素的创造性发展,将可供影视剧创作的元素提前落实。第三,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无论是影视基地的建设还是影视剧的投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而山西影视产业实力的薄弱使得资金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要素,因此政府要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优先扶持富含山西地域文化的影视剧及相应的影视公司的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影视基地的投资建设,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剧组等元素,加快完善集挖掘、制作、呈现、传播于一体的影视产业链的建设。

(四)契合媒介转型培养有粘性的受众群体

受众是影视剧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影视内容只有通过受众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英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在其著作《受众分析》中写道:“从根本上说, 不同的媒介到达率是人们不断选择的结果。尽管如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使用媒介是非常稳定的习惯, 也是大量特定而且有目的地行为的结果。[11]因此,在影视传播过程中,必须将受众视角作为影视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坚持受众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受众的粘性。

坚持受众主体性并不仅指山西地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要符合新时代下受众的喜好和心理需求,同样包括山西地域文化传播的载体要符合新时代下多元的传播载体。新媒体时代下,多元文化的冲击让古装剧等新型影视剧类型倍受追捧,山西应该抓住受众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山西所特有的古建筑等元素打造一座大型专题性影视基地,创造性地将山西元素转化为可供影视剧直接创作的素材,加大山西元素在影视剧中的上线率。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众的媒体选择习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行业的方兴未艾正在改变以往的媒介生态。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为了山西地域影视能够更高效的传播,山西地域影视必须加大对于微电影、短视频制作的重视。微电影、短视频具有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小、操作难度低等优势和特点,和导演们长周期、高成本制作的影视剧相比,微电影、短视频等新形式有着更高的可操性。当然,从长周期、高成本的影视剧到短周期、低成本的微电影、短视频,创作的主体也应该扩大,不只是知名的大导演,每一个拥有手机的山西人民都可以拿起手机来为山西文化题材的影视剧添砖加瓦。因此,影视行业在坚持受众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激发不同人群创作主体的主动性来促进山西地域文化在影视中的传播。

猜你喜欢
影视剧山西影视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农业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