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积诚
(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安徽 潜山 246300)
板栗的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其木材可用于家具、地板、船舶的制造;枝、叶、皮等是工业原料鞣酸的重要来源。板栗在安徽省各地均有栽植,特别是金寨县,栽培板栗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随着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板栗的栽培生产已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不仅增加了林农的收入,提高了林农的生活水平,还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金寨县板栗栽培面积、株数和产量均居安徽省之首、全国前列,是全国七个板栗生产重点县之一,被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金寨县产出的板栗个大皮薄,果实饱满,口感细腻,全国闻名,形成了一大优势品牌。抓好板栗的品种选择、园地选择、栽植管理、水肥管控、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生产环节,对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在长期的栽植实践中选育了多个优良板栗品种。在进行板栗园规划时要根据建园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种品种,并针对主栽品种选择花期相近的优良品种,形成良性栽培品种结构,以利于板栗授粉、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安徽省栽培数量较多,性状稳定,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皖油栗1号、皖油栗2号、处暑红、大红袍、大油栗、二新早、软刺早、黄栗蒲、蜜蜂球、叶里藏、粘底板、大红光桌、小红光桌以及早栗子等。各栽植区应选择适种品种,如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栽植表现良好的有处暑红、大红袍、叶里藏、蜜蜂球等,应选择这些品种作为主栽品种。
板栗育苗主要有播种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方法。但因播种育苗的苗木结果期较迟,且树体高大不利于后期管理,故除林果兼用板栗园采用直播造林外,其余主要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培育苗木。
嫁接育苗的砧木主要使用板栗实生苗,接穗使用选择优良品种的母树截取1~2 a生芽体饱满的枝条。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采用切接、皮下接或插皮舌接等嫁接方法育苗。嫁接后做好苗期管理,造林时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主根粗大、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年生Ⅰ级苗或Ⅱ级苗。要求地径1 cm左右、苗高80 cm以上、主根长20 cm以上。若选用二年生嫁接苗,起苗时则应扩大根盘,以保留足够的主根、侧根和吸收根[1]。
安徽省各适栽区的气温、降水等均满足板栗生长需要,因此,光照和土壤条件是选择板栗园建造地块的主要影响因素。板栗是喜光树种,尤其是生育期,要求光照充足。如果日平均光照时间少于6 h,将导致板栗枝条细弱、叶片变薄,产量下降。因此,应选择光照良好、背风、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缓坡地和山脚、坡度20°以下的山坡地、平地;坡向为阳坡或半阳坡。板栗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若土壤为碱性土壤,则会导致锰元素供应不足,叶片失绿,植株代谢机能降低。因此,应选择土质为沙壤土、壤土、砾质壤土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2]。园地要求土层厚度60 cm以上,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性能强。
选好板栗园建造地块后,应在12月中旬前完成整地。平地实行全面整地;坡地实行坡改梯,以利于保持水土和间作。整地深度在20 cm以上。坡改梯的林地梯面宽在2 m以上。整地时挖排水沟,避免雨季积水。之后挖穴,坡地在水平面上按株行距4 m×5 m,平地按3 m×5 m挖栽植穴,穴的规格为1 m×1 m×1 m。挖穴时,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为了提高园地土壤的肥力,实现丰产、稳产,应在1月底适量回土,即在穴底铺入15 cm厚的细碎农作物秸秆,再回填15 cm厚的表土。每穴用0.5 kg饼肥、0.5 kg磷肥与表土充分拌匀后继续回填,至距离穴面35 cm处待栽[3]。
板栗苗木的移栽最佳时期为新芽萌发之前,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旬。栽前将苗木过长根系剪齐,保留30 cm以上的侧根。把整个根系浸入混合ABT3号生根粉的泥浆中蘸根,以利根系生长。把处理后的苗木放在栽植穴中央,扶正,舒展根系至侧根平展,回填表土、心土,距穴面15 cm时,轻提苗木后踩实,再填土至穴面,再次踩实后覆盖一层松软土壤。栽后及时浇一遍定根水,并覆盖稻草或杂草,以防土壤开裂导致跑墒。栽植深度为嫁接口高出地面即可。
栽植后30 d查苗,如有死苗、极弱苗木,应及时用造林同期苗木补栽。栽植方法同造林方法。
板栗主要需水期为新梢迅速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以促进新梢生长、果实膨大。盛花期干旱会造成授粉不良,因此在此期间也要注意及时灌水。
板栗追肥要抓住3个关键期,即发芽前后、果实旺长期和采收后。春季板栗发芽前后是雌花分化发育期,为促进花芽分化、植株旺盛生长,可每株施三元复合肥1 kg、尿素0.5 kg,或施沼渣25 kg。施肥时可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开30 cm宽、40 cm深的施肥沟环施。7月上旬进入板栗果实的旺长期,此时施肥可提高坐果率,增加果粒体积和果肉饱满程度。施肥量与发芽前后施肥量相同。而在秋季采收后,结合垦复进行追肥,以利于恢复树势。一般每株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20 kg或三元复合肥1 kg,同时施入适量过磷酸钙和硼砂,为来年丰产贮备养分。
此外,还要注意在板栗花期适量喷施微肥,以补充硼、锰元素,降低空苞率和提高结实率。一般在花期使用0.1%的硼砂溶液+0.2%的锰肥溶液,或1%尿素溶液+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5%的过磷酸钙溶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喷施肥液时要喷叶背面[4]。
造林当年10月进行一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为30 cm,板栗树冠内浅挖,树冠外围深松,同时把杂草翻入土壤内以增加有机质含量。此后每年视板栗园内杂草生长情况,在5月和8月中旬进行中耕除草2次。造林第2年,结合春季追肥进行扩穴,将树穴周围40 cm范围的土壤挖开,深度80 cm左右,将表土与肥料混合后填入穴底,再回填心土。
为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板栗园经济收入,可合理间作经济作物。板栗园间作应选择矮棵作物如花生、绿豆、黄豆等,既有利于以耕代抚、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又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间作可在造林2 a后开始,作物与板栗树干距离1 m以上,避免对营养的无效竞争。至板栗树冠发育充分、林下光照不足时应停止间作。
树体管理主要是定干和整形修剪。具体要视品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而定。
园地肥沃、板栗品种长势旺盛的可培养主干疏层形树形。在造林后春季枝芽萌动前,剪顶定干,高度70~90 cm为宜。以主干上端第一芽萌生的枝梢作为延长枝,对主干划发的其余枝条进行摘心,作辅养枝。以后每年春季对位于不同层的枝样进行修剪,以形成明显的中心主枝,从而增强树冠的通风透光性能。当板栗进入成年期后,每年在休眠期进行枝条的短截、疏剪、回放,剪除病虫枝、衰老枝、枯枝、重叠枝和密生枝,使板栗形成良好的树形,增加结果数量和产量。
园地土壤肥力中等、板栗品种长势中等或偏下的可培养自然开心形树形。主干定干高度40~50 cm,不培养中央主干,而是培养三四根斜生、间距10~15 cm的主枝。此后在主枝上培养副主枝,再在副主枝上培养健壮侧枝。最终形成各级枝条分层明显、多层侧枝沿主枝延伸、树冠通风透光的树形,以利于增加树冠内结果数量。
板栗病虫害数量较多,必须加强园区的防治工作,以保证板栗健壮生长和提高产量。
板栗病害有叶部病害、根部病害和枝干病害。安徽省板栗叶部、根部病害发生较轻,对板栗的危害也较小,做好监测和正规防治工作即可。但板栗的枝干病害较重,尤其是对幼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板栗枝干病害的防治工作。板栗枝干病害主要有疫病、溃疡病、膏药病等。
防治板栗疫病,要加强检疫,防止病害扩散;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抚育管理中一旦造成树体受伤,要及时用1∶80倍石灰液或波尔多液进行消毒;重点对板栗溃疡病进行防治。
板栗溃疡病又叫栗芽枯病,主要发生病变部位是板栗的主干或枝干,初期在树干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然后慢慢扩大,环树干发展相对较快,在病斑组织部位有水渍出现,同时伴有酒糟气味散发,斑呈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失水,有病菌子实体出现。随着危害加重,病斑周围出现隆起。如果病斑环住树干,易导致斑块以上部分枯死。此病的发生是由于病原菌的传播导致,加上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促发,如土壤养分不足,苗木运输过程中造成伤害,造林规划不科学,抚育管理水平低,以及日灼、冻害、虫害的侵袭等,都是造成板栗长势不利的诱发因素。此病一般每年早春是初发季节,4月至5月是高发期,待进入夏季随温度升高,板栗进行快速生长季节,病害会慢慢停止发展,秋季偶发,相对春季较少。病菌可以随雨水同病体各部位传播继发,大风天气易造成林间四散传播。板栗溃疡病预防措施:板栗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要求在海拔500 m以下,可选择地力条件好、湿润保水且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栽植;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板栗采收后,要及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及富含磷的复合肥为主,确保秋后壮苗,提高抗病力;在生长季节,要补施氮肥,促进树体健壮,避免因养分不足造成树势低弱;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机械损伤,避免伤口感染病菌,嫁接、修剪时要注意伤口做好消毒工作;冬季做好整枝修剪,把病、弱枝剪除并集中无害化处理;秋季板栗落叶后,做好清理工作,避免残留物中的细菌越冬,上冻前对树体进行涂白,杀菌消虫,预防病害的发生。
防治膏药病,要加强整枝修剪,增强通风透光性,做好追肥,促使栗树生长健旺;每年6月和9月进行树干涂白,涂白剂可用10.0 kg生石灰、1.0 kg石硫合剂原液、1.0 kg食盐、0.2 kg动物油和40.0 kg水调制[5]。
坚持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加强抚育、人工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等多项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减少害虫对林间生态环境的破坏。
蓝墨天牛是板栗上的一大害虫,严重发生时会导致80%以上的树体发生虫害,造成板栗严重减产,有的地方甚至会绝收。蓝墨天牛基本2年1代,1世代距度达3 a。3龄以上幼虫和老熟幼虫可以在树干的蛀道内越冬,每年5月便可成虫,成虫期可持续一个季度。成虫产卵后,幼虫可以在树体韧皮部取食造成危害,3龄时便向木质部蛀洞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5龄虫越冬后,第3年继续取食流动树液,4月开始进入到化蛹成虫阶段。羽化后在枝干部位啃咬树皮,形成环状啮槽,直达木质部,幼虫则取食韧皮部造成危害。防治蓝墨天牛时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虫态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一方面对树干进行保护,可在成虫羽化前对树干涂白(采用生石灰12.0 kg,食盐2.0~2.5 kg,大豆汁0.5 kg,水36 L进行涂白液配制,然后对树干进行涂刷);另一方面可采取人工捕杀方法进行防治(由于天牛的成虫在吸食树液期间都会不动,所以很容易被发现,可轻易捕捉到);还可以注药杀虫(由于幼虫越冬时会在树干上蛀洞,可以在每年6—9月进行虫道清理。具体方法:采用40%氧化乐果和30%乙酰甲胺磷原液3~5 mL进行注干,然后再包膜堵洞,达到杀虫的效果);还可直接在成虫羽化前进行喷施化学药剂,达到杀虫的作用(喷施40%氧化乐果和30%乙酰甲胺磷800~1 000倍液,21 d喷1次,喷施两三次便可有效杀死成虫,防止成虫取食和产卵)。
除蓝墨天牛外,栗瘿蜂、栗绛蚧、刺蛾等也是板栗上常发生的害虫。防治栗瘿蜂,可在其成虫羽化飞出前后喷施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倍液;防治栗绛蚧可在害虫越冬代膨大前期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混配1 000~1 500倍液;防治刺蛾等食叶害虫,可在每年6月用V(乐果)∶V(敌敌畏)∶V(水)=1∶1∶1 500的药液喷洒,防效较好。
板栗的栽培生产对安徽省的经济、旅游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林农收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旅游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安徽省的板栗产业远近闻名,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产业。为确保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板栗的生产者、管理者,均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战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服务于板栗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板栗生产的优质高效,再创佳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