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俊
(平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甘肃 平凉 744000)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之一,其好坏直接决定农作物的质量,因此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以我国甘肃省为例,由于其耕地多数为犁底层,蓄水能力较差,土壤肥力不足,所以十分有必要采用机械化深耕作业,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其肥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解决机械化深耕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也在不断地向着更科学与合理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初诞生于1990年的联合型农业耕作机械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并在逐步代替传统单一的耕作方式。1993年,由黑龙江省的研究人员自主研制了我国第1 台水田式深耕旋耕机[1]。随后,通过农机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深耕农业机械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先后解决了机械部件在深耕过程中所存在的工作性能不稳定、负载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并在基础上又研发出了联合整地机械,可以一次性完成灭茬、深耕、旋耕、起垄等多项工作,且能够大大增强耕地土壤的适应能力。从2005年至今,农业机械化深耕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新的深耕作业机型不仅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碎土率与灭茬率,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深耕机械作业期间的能源消耗。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经济实力还相对较弱,其整体购买能力较低,因此小型深耕机械更加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国情。
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作业不仅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深度,为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改良土壤团粒结构[2],进而有效地减少与预防水土流失,更好地平衡固、液、气比例,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优良的自然资源[3]。对大面积耕地开展作业时,机械化深耕的效率更高,油耗更低,其实际作业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深耕作业还可以将耕地表面缺乏营养和集聚了农药的土壤翻到底层,再将耕地底层富含营养和不被农药污染的土壤翻到地表,有效改善耕地土壤的营养结构,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农业机械化深耕作业的整个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操作部分较为复杂区域时的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导致耕地的地头区域、边角区域以及坑洼区域出现作业深度不足等一系列情况[4],造成耕地不均匀,严重影响到农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措施如下:首先,在开展农业机械化深耕作业前,工作人员要提前规划好具体的作业方案以及深耕机械的行进路线,并认真检查深耕机械的犁架、犁铧等部件,同时也要检查深耕机械的升降结构是否正常[5],以此来保证深耕机械处于性能良好的状况。其次,在机械化深耕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认真、及时检查深耕情况,并根据耕地土壤的质量、地貌等及时调整深耕作业的方法,充分满足不同耕地的深耕需求,并保证深耕的均匀性要求。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所使用的拖拉机中,保有量仍然以两驱小功率为主,实际拥有的四驱机型数量并不是很多。因此,在选择拖拉机配套的深耕机具时,首先要考虑其动力是否充足,同时也可以选择结构合理,且可以节省作业动力的深耕机具进行悬挂[6]。例如,有一部分深耕机具的设计是将旋耕刀滚安装在深耕机械前,将深耕铲安装在深耕机械的后面,该种设计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深耕机械提前松动部分土壤,明显降低深耕铲所消耗的动力,同时也能够降低深耕机械对拖拉机动力的要求,大大增加悬挂式深耕机械的适应范围。
在农业机械化深耕作业形式大范围普及的背景下,我国市面上的深耕机械品种也越来越多,且质量也参差不齐。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是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机械生产能力以及相关技术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再加上部分小型企业所生产的深耕机械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我国现阶段市场上的深耕机械品种多样化。缺乏标准化与系列化的管理措施,还会导致更为先进与高效的深耕技术无法顺利推广与实施。除此之外,再加上多数企业之间不能达成共识,这就会进一步增加深耕机械市场规范化的难度。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国农机部门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措施[7];同时,农机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深耕农机市场的管理力度,尽可能早日实现深耕机械生产和使用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要求。
机械化深耕作业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具有较多的好处,除了可以优化土壤,平衡土壤营养成分外,还能够大大提升农业土壤的利用率与使用的长久性。目前,虽然机械化深耕作业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合理规范深耕机械的生产与使用方法,就可以为我国甘肃等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