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226400)
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机电行业得到一定进步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使用的机电设备也逐渐复杂,这给机电维修工作也带来一定难度。在实际机电维修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内容,比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等。只有做好机电设备维修工作,才能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怎样才能提升机电维修的有效性,是目前我国机电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机电行业的不断进步,使用的机电设备逐渐朝着精细化、智能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机电维修工作而言具有很大难度。机电维修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机电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及时解决机电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以及隐患问题。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得各环节工作质量都能够满足相应标准。总之,机电维修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机电事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机电维修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实现机电维修工作的更好落实,使得机电设备问题可以得到更好解决。
当前机电维修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会对维修工作的更好落实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机电维修工作现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管理体系可以促使各项机电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该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引导。但在实际机电维修工作中,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造成忽视[1]。上文说到机电维修工作逐渐朝着复杂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提供保障与支撑,那么机电维修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当前很多企业中,机电维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部门,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问题时,需要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无法联系维修人员情况、各环节工作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缺乏管理体系造成的。
将机电维修工作落实到相应工作人员身上,使得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应该完成的工作能够有正确认识,维修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机电维修工作中可以看出,仍然采取传统工作方式,并没有促使维修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很多工作没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出现维修遗漏等情况。如果机电设备存在故障,将会影响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制约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需要将机电维修工作融入到企业整个生产中。在完成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后,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很多企业的机电维修工作,往往是在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之后进行维修,在维修工作完毕后置之不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又出现问题,那么将会是另一名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维修。需要重新对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维修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为促使机电维修工作得到更好落实,对于构建完善的维修管理体系要有正确认识,加强重视程度,确保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与合理性。在实际维修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在实际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机电维修实际工作内容有明确认识与了解,结合具体维修内容,设置相应工作岗位。管理人员需要对岗位工作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当需要开展维修工作时,维修人员可以及时完成自身工作[2]。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及时与生产负责人进行联系,使得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考虑。(2)管理人员针对基本维修工作的保障工作,要给予更多重视,例如,维修工具供给等,使得维修工作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可以得到保障。还要积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中,提出自身意见与建议,使得体系的完善性与合理性得到提升。将维修管理体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对自身工作有正确认识,做好机电维修工作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在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给出相应调整措施,更好落实机电维修工作。
对于机电维修工作的精细化分工,需要维修部门能够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精细化分工主要是将各环节机电维修工作落实到相应工作人员身上,确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范围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正确认识,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领导者能够对机电维修工作实际内容有全面认识,而且要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全方位分析[3]。然后将工作分配到专门工作人员身上,这样工作人员都可以在适合自身的岗位中,将自身专业能力发挥出来。在此期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将更多精力放在机电维修工作中,提升工作质量。
对机电维修工作的跟进,需要在完成维修管理体系的建设基础上进行。如果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那么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该名工作人员在完成维修工作后,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跟进,及时了解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如果再次出现问题,那么跟进维修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出相应解决措施。不需要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之前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节约更多时间[4]。促使各项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企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机电维修工作开展中,维修人员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维修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维修知识,对于自身工作重要性有正确认识,那么维修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如果维修人员不具备较强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那么维修工作的落实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提升维修人员素养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机电维修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本对象要有正确认识,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故障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可以促使设备修复处理工作能够更好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维修人员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掌握更多不同、新型的机械维修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跟上零件微型化、组合精细化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机电维修工作管理规划,使得维修工作能够达到更好效果。(2)维修人员针对电焊设备工作原理等要有正确认识,并合理操作设备,明确设备的基本构造与结构情况,这样可以为后续维修工作展开打下良好基础。为实现这一目的,要定期做好维修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掌握更多维修知识、维修技巧等相关内容,促使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针对教育培训内容,要及时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明确了解维修人员对各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5]。(3)安全是机电维修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基于此,为确保机电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要不断提升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促使维修人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安全意识能够在无形之中形成。从而在未来维修工作开展中,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避免风险、事故的出现。在维修期间,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维修流程与标准进行,使得机电设备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机电维修工作要给予更多重视。在此期间,维修工作人员要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与维修知识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更多精力放在维修工作中,明确维修流程、维修标准,为我国机电事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