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苗族服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2021-12-01 10:36吴政炎
艺术品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笔苗族服饰

吴政炎

一、苗族起源及文化传统

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 个民族之多。除汉族外,其他民族人口较少,分布区域相对集中,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苗族的起源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历史。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活跃于中原区域的蚩尤部落,81 个氏族组成了蚩尤部落,居住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专家曾有这样的评价,说苗族系“中国本部之主人”。部落首领蚩尤被视为苗族的先祖,至后,苗族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在古代商周时期,苗族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耕作。最终,苗族先民被迫迁移到江西和湖南的山区。到了秦汉时期,苗族大部分集中在武陵的五溪地区。从公元3 世纪开始,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祖先开始大规模迁徙,他们大多数沿着乌江向西进入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没有参加移民或没有完全参与移民并留在中原的苗族先民,早已经融入汉族大家庭当中。

苗族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在节庆日时,部落里的男男女女都会精心盛装打扮,吹着芦笙,跳着苗族特有的舞蹈,唱着苗族特有的歌曲,场面宏大隆重,给每个初次见到的人极大的画面震撼感,苗族部落的独特文化、独一无二的人文地理、与现代生活截然相反,带有一丝原始风情的生活状态能极大的激发画家的主观意识和创作的激情,最大程度上吸引着当代的画家进入苗寨,创作出符合现代生活的苗族题材画作。

二、苗族服饰艺术研究

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云南,贵州的武陵山脉和苗岭山脉。那里气候温和,终年绿树成荫,山水相间,大小田坝相连,环境幽雅。苗族服饰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很高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苗族人超高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由于苗族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自给自足,几乎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也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的较为完好。苗族服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多种风格,特殊的织物纹理,鲜艳的色彩美学,精湛的工艺和深厚而庄重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有很多种类,由于生活的条件不同,苗族不同支系之间的服饰穿着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差异。苗族不同支系使用的服饰的色调也是不一样的,其支系“花苗”“白苗”“黑苗”等就是以服装的主要颜色和服装的变化来区分的。甚至还有一些分支根据苗族女性裙子的长度来区分,如“长裙苗”和“短裙苗”。

但是,苗族传统服饰风格也有很多共性。苗族男子的穿着简单一些,上衣大部分是对襟短衣或者长衫,肩头披着羊毛毡子,上面刺有几何图案,头部用青色的棉布缠着,绑腿用细布条在小腿上缠着,显得简单干练。和苗族男子的服装比起来,苗族女性的服饰装扮上就复杂很多,特别是一些节庆的盛装,成为我们平时看到的经典苗族女性形象,造型独特。苗族女性百褶裙保留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的传统,其裙的颜色以红、黄、蓝、白、黑为主色调。衣服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大多以刺绣,锦缎,蜡染和挑花为主。相对于节日的盛装,苗族女子的便装较为简单,一般在头上包一方头帕(棉质或丝质),上身穿着大襟短上衣,下半身穿裤子,裤子上绣有蕾丝,绣花腰带,还有一双精致的银饰。苗族使用的材料取自自然界,主要使用居住地生产的原料制成服饰,制作简朴,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

苗族银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在苗族服饰文化中其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的统计,苗族银饰有170 多种,就算是在苗族的同一个部落内,银衣和银饰的制作都各有不同,纹样更是截然不同。由于经常需要迁徙,他们在迁徙时会把值钱的物品都换成银,然后冶制成各种器物,方便迁徙带走。苗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银器的冶制和生产技术,并利用这种冶制技术制作服装或平时的服饰。苗族银饰品仍然是手工制作,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制作过程,包括铸炼、锤打、编织和洗涤等。生产银器的工具主要包括风箱、拉丝板、花纹模板、松脂板等,只有心灵手巧的苗族匠人,才会制作这些银饰工具。

苗族人民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自己的服饰上。“以针为笔、以线为墨”,让它的服装承担着其他服装无法承受的重任,并最终使它成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反映历史,是苗族服饰最大的文化内涵。苗族刺绣驰名海内外,技法多样,令人叹为观止。根据不完全统计,苗绣的技法多达12 种之多。苗族传统的印染方法之一——蜡染染色,古代称“蜡缬”,一种用蜡印染的方法。基本特征是蜡液用作抗染色材料,使得织物纤维不浸入染色液中,并除去蜡。

三、简述苗族服饰在工笔人物画中的时代背景及绘画特点

当代画家将苗族服饰运用到工笔人物绘画中,极大地增加了工笔人物绘画题材的丰富性,使得苗族服饰与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结合,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当代画家利用苗族的历史背景、信仰以及苗寨文化和苗族善用的色彩,将画家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同绘画的原则相互结合,对事物或者对象进行较为直观的创作。苗族服饰具有多样性与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花纹被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以工笔人物画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出与传统工笔人物画不同的表现形式。由于苗族服饰的纪实性和历史价值的承载性,就意味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进行以苗族人物为素材而创作时,不管是写实还是夸张的造型,都不能脱离苗族本身固有的性质。

苗族服饰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进程,展现出了多样化发展,而当代以苗族服饰为素材的工笔人物绘画,主要以描绘当时的生活状态为主,为历史研究的考察性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由于西方绘画思想和绘画语言,在中国画史的渗透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本身的语言产生了无法逆转的融合,再加上中国工笔人物画家对亘古不变的中国工笔人物绘画的传统模式和审美意识的不满足,使得中国工笔人物绘画寻求创新,突破墨守成规成为历史的必然。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人文的相互交融,当代工笔画家也处在多元化进程的社会当中,当代工笔画家所绘制以苗族服饰作为素材的工笔人物画作的艺术风格、所用技法,都是多样性的,甚至一些工笔画家进行以苗族服饰为背景的创作时,所用的风格和材料上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常识。他们开始不局限于用干净精细的笔法来进行画面事物的描绘,更是将苗族服饰的文化、地域的特征、苗族崇拜的因素植入到以传统中国工笔绘画的个人创作之上。因此,苗族服饰为素材的工笔人物绘画的在追求传统中国工笔绘画装饰性的同时更注重造型的变化,每个人的动作神态各有不同,并非是在客观主义上追求真实在再现,而是对所描绘事物进行提炼概括、再次组合得到的意象,在把握所描绘人物或者对象的内在精神的基础之上,用画家的主观精神进行一定的变形,将原本传统工笔人物绘画的单纯技术性质,上升为富有表现力和个性语言的手段,“以形写神”达到中国人物绘画的精神层次,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发展模式。

从苗族服饰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表现上,无非让人们的眼光停留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的造型上。画家在描绘事物时,无论是对对象进行怎么样的取舍还是夸张,都离不开被描绘事物的客观事实,更不能曲解苗族服饰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最终就是要发现以苗族服饰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中,为素材的表达技法上对之后的民族题材创作新的影响和启发,给民族艺术的发展更为广阔的方向,更好地为以苗族服饰为题材的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创作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苗族服饰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上的表现方式大致分为具象和意象两种主要方向。

四、形成富有表现力的个性语言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语言,是自己的个性和艺术的风格,是我们在绘画过程和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个人意志和精神,是我们所作绘画独一无二的气息和样式,其中,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用笔手法、用线和用色的特征。

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中西方各种派别的专长,阅览古今中外的各色名画,形成初具表现力的个人语言,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学习认识和深化。最主要的还是要注重观察我们平时的生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以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和真挚的情感,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们民族本身的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思想在这种环境下不断被影响,艺术观念的变化也随之加快。纯粹的模仿西方艺术,将会使我们民族的个性被同化,完全背离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必不可取的,只有在避免同化和背离的同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凸显出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细微观察,提取我们平时都经历过却不在意的细节素材,加以主观情感和独特的个性语言达到创新。

五、结语

工笔人物绘画具有久远的历史传承,但传承却不意味着单一的守旧,一味地守旧将会导致工笔人物绘画甚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传统的文化与全新的创作思路相互交融的途径,工笔人物绘画对美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以苗族服饰为题材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作品中,具有更高水平的认知和审美意识,其散发出的作品魅力来自于苗族这个民族所带有气质、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具有的时代思想和中国工笔人物画家对艺术美的无限追求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苗族工笔人物作品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认知,还具有教科书所不具备的教育思想,它对人类社会所传导的知识,不止苗族题材的艺术价值,还有思想价值。

猜你喜欢
工笔苗族服饰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苗族老照片
Wearing History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