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信心 代安荣
(1.浙江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2.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有这么一位校长,他上得了课,写得了文章,打得了球,骑得了独轮车,弹得了吉他,修得了东西……在我们眼里,他样样精通,真了不起。他是谁呢?
他就是被称为“宝藏”校长的,来自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的周国平。
对于远离市区的农村小学,很多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学生成绩差,校园环境差,教学差。在这样的自我认知下,老师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里,已经倦怠,失去了教学激情。各项评比活动“不争不抢”,等待轮流安排。到点上班,放学就回家,轻松地做个“佛系”老师,整个校园笼罩着“养老”的气息。
五年前,周校长因为交流安排,来到这样一所学校。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纵然带着满腔的教学热情,却无处施展。老师不愿意做事,或者说是没人带头做事,在管理上,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
一次,周校长通过听老师的随堂课,有感而发,于是与授课老师写信交流,老师收到信很是惊喜,也愿意以此和周校长交流。周校长发现这种沟通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有些信是给全体教师看的,如有课堂吵闹困扰的,周校长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课堂纪律管理的智慧》,从“课前调整学生状态”“课堂尊重学生情感”“课后拉近孩子距离”等方面与老师分享;有些信是给个别状态不佳的老师,私下提醒鼓励等。有时候,面对面的谈话,语言可能很混乱,借助写信,理清思路,思考的会更多,考虑的也更加周全。
现在,除每周一固定写一封信发到教师群里,周校长还会不定期写信,跟老师聊聊他最近的所想所做,他的教育理念。五年来,他写了四百多封不同主题的信。慢慢地,老师们透过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看到了周校长的真诚,认同他的想法,跟随他的脚步。就这样,偶然通过写信,打开了心与心沟通的契机,走进了每位教师的心里,形成了他特有的以书信管理学校的方式。
前有校长写信给教师,后有校委成员轮流写信。受到这个启发,部分班主任也开始用书信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跟家长聊聊孩子在学校的近况,说说对班级的感想,家长也开始给老师写回信,家校距离更近了。
由于是乡村小学,这里的大部分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因此都很辛苦,要起大早赶去上班。他们的孩子,也要早早起床让家长送到学校,经常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校门口等待了。因为还没到规定进校时间,值日老师也还没来,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保安没让学生进去。但是看着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站在门外,又有些不忍。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周校长有!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为了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晨间时间,不虚度光阴,他每天来得比这批学生还早,组织他们坐在校园广场的阶梯上,拿出书本,和他一起晨读。
刚开始,有些孩子觉得和校长共读很有新鲜感。校长拿着书在背诵,有些同学也跟着,拿着书装装样子,但是会和几个同学围在一起悄悄讲话,连书拿反了都不知道。有些同学,习惯了班级里的领读员带领着读书,现在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读起。于是,校长又想了个办法——设计“读书程序521”。
具体的早读步骤,一是读《日有所诵》一篇5 次,二是读新教的课文2 次,三是读新教的英语课文1 次。有了具体的任务,孩子们就好操作了。渐渐地,一些孩子拿着课本,装着装着就像了。周校长还会给认真读书的同学拍照,请班主任在班上大力表扬这些孩子。连续几天下来,刻意的练习,持续的反馈,用好碎片化时间,让学生养成晨诵的好习惯。
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但是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半夜回来,孩子都睡了。于是,周校长还会轮流走进各个教室,给孩子们读一读好故事。每次笔者值日去打分时,看着教室安安静静的,周校长拿着书本走到学生身边,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学生聚精会神地在听,都不敢发声打扰这样的美好时光!
笔者想,多年后这些孩子都毕业了,或许会想起,小学阶段曾有那么一位校长陪着晨读的日子是多么地幸福。
几年前,周校长偶然看到一本台湾的一位校长写的书,讲述了自己学习独轮车的经历,印象深刻。2018 年春季,正好学校有一笔经费,可以购置器材。他马上想到了用这笔钱,买一批独轮车,准备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因为他一直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没等他来骑,周校长就要去新加坡访学三个月。
那么独轮车闲置了吗?当然不会。学校的体育老师叶老师看到这么好的独轮车,要用起来,虽然他也不会骑,那就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摸索着、练习着。孩子们兴致很高,就算摔倒了,也是拍拍灰尘,爬起来和同学继续骑。就这样,在不断地磕磕碰碰中学会了。
等周校长访学回来一看,惊讶、感叹于他们的自学能力。看着这些孩子骑着独轮车自信的样子,备感安慰,同时,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学校所在镇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油菜花基地,我们平时也会去那里春、秋游。何不把独轮车推广到全校,等来年开春,全校一起骑着独轮车去春游,该是多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于是,我们三到六年级的体育课多了一节独轮车课,为此还专门定制了两个不锈钢大圆圈,让一些初学的孩子扶着栏杆练习。
校长也没有食言,和学生一起练,还和同学们来了一场比赛,当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生看到校长会和他们一起玩乐,瞬间觉得一点都不可怕,还倍感亲切!
现在,会骑独轮车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叶老师的组织下,组了一个20 人的校女子独轮车队。叶老师精心编排,这些孩子们学会了一些花样动作,也多次受邀参加各类表演,震撼全场,好评如潮。相信全校骑着独轮车出行,一定会更加精彩。
每周一下午都会开会,就算校长外出,也正常举行。
那会议内容是什么呢?是各科室交代任务吗?是解读政策法规吗?不不,这些都被写进一周行事历,老师们可以自行阅读。那他们在干什么呢?
首先,是会前批注阅读。
周校长刚来学校时,发现老师不怎么爱阅读。其实对于小时候没养成看书习惯的人们来说,现在重拾书本有点勉强。但是,身为教师,不读书哪成?于是,为了让教师爱上阅读,从每周让老师自行推荐一篇文章,到每学期开学初,定下一本适合所有老师共读的一本书,由学校购买送给老师,利用每周会前十分钟进行批注阅读。由开始短短的一句话到一段体会,再到写一篇文章,慢慢地,老师写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其次,是五分钟演讲。
有了文本输入,还要有输出。在我们印象中,大家上台分享都是拿着稿子念的。于是我们每次讲什么都会拿着稿子,透露着大大的不自信,语言也不生动。为了改变现状,周校长在师德培训上,给我们做演讲培训。根据四个要点,立马举例——联想自己——分享感受——号召呼吁,现场随机分成几组,每个人准备3 分钟的演讲,在小组内练习。学习任何新技能,都需要多练习,于是在新学期,有了这个会前五分钟演讲。对于像笔者这样嘴笨的人来说,周校长的演讲四要素实在是指路明灯,跟着步骤练,真的一次比一次敢讲。
最后,是交流分享心得。
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会望不到外面世界的多元文化,于是周校长又花心思带领我们四处走走。从参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学习共同体”,到“南京亲近母语”“山东明霞教师成长联盟”再到“全国教育行走”,等等,从南到北,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每次教师出去学习后,回来都会跟全校老师交流分享,也会带上当地特产,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多来几波。
还有教师整本书阅读分享、“小组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或者教学经验。他们的会议“不正经”,但是却比常规的会议更加有意义。
提升自己,“一切为了学生”。一位从市区来支教的老师,因为太喜欢校长的教育理念而主动选择留下来了。还有一位来交流的老师这么说,“虽然这里事情很多很辛苦,但我很喜欢这里,都不想回去了(满三年交流时间,要回原学校)”。
这样“累并快乐着”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宝藏”般的校长,用他的智慧,源源不断地挖掘着教学新意,使教师内心的火苗不会熄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让我们看到榜样的力量;态度谦和而有原则,不会随波逐流。教育路上,随行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