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尔盖·米纳耶夫
纵观历史,发明壁炉、改良烟道、更换能源……人类真是为采暖操碎了心。
自古以来,我们的住房就是围绕着能够提供热源的炉子建造起来的,那时候,烟雾都是直接从开在房顶上的窟窿里排出。古罗马时期,人们用里面烧着木炭的金属火盆取暖,但在特别富有的家庭中,取暖设备是类似我们现在的地热。房顶上立起的烟囱是中世纪一项最重要的发明,在12世纪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资料显示,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采用的嵌入式火炉工艺经由俄罗斯传入北欧。炉子就像民间文学一样,是俄罗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俄罗斯人在火炉旁度过的时间很多,整个冬天,农民基本上都在火炉旁打发时间,毕竟,户外实在无事可做。
美国人的采暖历史十分有趣。18世纪到美国来的英国移民都喜欢用烧木柴的壁炉取暖,可很快他们就发现,美国跟英国不一样。美国的冬天太冷了,壁炉根本不管用。因热气都从垂直的烟道里跑掉,加上开放式炉膛中进入室内的热量不足,所以大部分空间都不暖和。
就在这时,发明了避雷针以及写过“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伸出援手,于1741年设计了一款新型金属壁炉——“富兰克林壁炉”。
美国研究学者肖恩·亚当斯指出,富兰克林认为热气就像液体一样,应尽可能长久地留住,避免让它白白地从房间里流失,要保证从炉膛里散发出的热量循环开来,从而使室内充满热气。然而亚当斯也表示这项创新存在重大缺陷。首先,炉子的密封度要很高,否则进入室内的就不是热气,而是烟雾了。另外,外面的风很容易把烟雾吹回室内。总之,这一设计不能算是富兰克林的成功之作。
火炉工艺最初是由德国移民带到美国的,而壁炉的忠实拥护者却是英国移民。因此可以说,富兰克林将英国和德国的采暖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在住房采暖方面,最杰出的理论家是美国人本杰明·汤普森,他有一个更著名的头衔——拉姆福德伯爵。在美国独立战争后,他搬到了伦敦。
1796年,拉姆福德伯爵在其主要著作《有烟道的壁炉》中写道:“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开放式壁炉有重大缺陷,很多壁炉对人体极为有害。在英国、威尔士和苏格兰,每天都有数千人被这种炉子夺去生命。人们的身体一会儿处在寒冷中,一会儿又被包围在壁炉的热气下,这样不利于健康,可能会对体质较弱的人造成致命的后果。改良烟道的关键在于,要根据烟雾原本向上流动的特性,自然而然地排出室外。确切地说,要让烟雾在室内较重的空气作用下上升。我的建议是,壁炉后半部分的宽度应该占整个炉子的1/3,而炉灶的侧壁应该与它的前壁呈135度角。”
靠烧木柴取暖的拉姆福德伯爵壁炉一度非常普及。在《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郊外的房子里,就有八个这样的取暖设备。
1820—1830年,煤开始取代木柴,成为了美国家庭普遍的采暖燃料。然而这一转变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它涉及到基本能源载体的变化以及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当然,少了投资方的广告宣传也不行。典型的广告语是:“潮流人士都用煤,它能彻底改变您的采暖感受。”在消费市场上,无烟煤得到了广泛使用。
厂家开始生产既能烧木柴又能烧煤的双重功能炉子。与此同时,他们还给炉具点缀上各种装饰,尽量把它做得时髦、精致,让消费者买到的不仅是取暖设备,也是一件艺术品。
南北战争之后,煤成了美国的主要采暖原料。有钱人家的地下室里,一定会有两个专用空间:一个用来储煤,一个用来放置烧煤的大炉子。穷人家的炉子就小得多,也简易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的建筑史上也能找到采暖方式变革的影子。在18世纪,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物上都有好几个大烟囱,连通着无数烧木柴的壁炉。到了19世纪末,建筑物的烟道就没那么庞大了,技术的革新让铁炉子里烧煤产生的烟雾能够顺利排出。
19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蒸汽取暖设备。到了19世纪80年代,蒸汽设备的使用进入鼎盛时期。这种设备的能量来源还是煤——用煤把锅炉里的水加热,再以其产生的蒸汽取暖。最初,蒸汽取暖设备只在医院这种公共建筑中使用,后来则广泛应用于普通家庭。最大的一套蒸汽供暖设备,建在百万富翁范德比尔特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比特摩尔庄园里。
据媒体报道,比特摩尔庄园的供暖设备于1895年完工,有3个锅炉,每个锅炉里装有2万加仑的水,产生的蒸汽通过散热器向250个房间提供热量。此外,庄园里还有65个烧煤的壁炉。
像城堡一样的比特摩尔庄园需要大量燃煤。1900年冬天,这座城堡两个星期就烧掉了25吨燃料。1903年,为迎接下一个采暖季的到来,比特摩尔庄园订购了500吨无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