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玉,吴兆利
(1.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崩漏是指妇女在非经行期间,出现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本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书中“漏下”之名,在西医学中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目前,西医治疗崩漏多采用内分泌激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崩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主藏血,脾主统血,相互作用,共促血海安宁。且肾主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化,相互协同,共同调利经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现代医家从肝肾论治崩漏方面进行以下综述。
历代医家认为,崩漏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胡晓华教授[1]认为肾虚是崩漏的主要发病原因,因女性在青春期时肾气尚未充盛,生殖轴发育亦未完善,或围绝经期女性生殖轴功能逐渐减退,冲任虚损所致崩漏。高海燕等人[2]认为,崩漏的病机主要为肝阳虚。肝阳之气虚,势必会导致肝藏血功能减弱,藏血失职,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功能失常,而成崩漏。脾胃乃后天之本,主统血,为血液化生之源泉。杨家林教授[3]认为思虑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导致脾不能统血,血海不能凝固,故发为崩漏。且气为血之帅,若脾气虚弱,则统摄无能,故致经血妄行,正如李东垣所云:“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柴嵩岩教授[4]提出崩漏病机以“热”“虚”“瘀”为主,热分肝郁化火之实热,与阴虚内热之虚热;虚多见于脾肾阳虚;情志不畅,术后感邪等均可致瘀。张萍青教授[5]认为崩漏的病机主要为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主张治疗本病的根本在于调理冲任,重建月经周期。
《四圣心源》云:“经脉崩漏,因于肝木之陷。”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木主升,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情志关系密切。肝木调畅,肝主疏泻功能正常,血海按时溢满,则月经按时来潮。女子易多善愁感,若情志抑郁,则肝木郁陷,升发不遂,致肝失疏泻,失于藏血,经血陷流,乃发为崩漏。若肝木郁陷日久,郁而化热,火热下扰血海,阴血失守,则经血妄行,漏下不止。火盛则伤阴,肝火妄动日久,血海过热,致肝阴血不足,且肝肾同源,肾阴亦被灼伤,致肝肾阴津俱损,欲藏而不能,乃发为血崩,此阶段病情愈加缠绵。可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盛阴伤,各阶段都可导致崩漏的发生,且彼此间常相互转化,因果相干,互为影响。
女子以血为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依赖脾的运化方可转化为津血,脾亦主统血,有统摄血液之权。《傅青主女科》云:“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漏,必治中州也。”血生于脾,行于脉中,运行需气的推动,脾气充盛,则脾主统血功能正常,血液畅流不息。若脾气虚弱,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则脾主统血功能失司,血溢脉外,发之为崩。《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亦容易耗伤脾气,导致崩漏的发生。且内伤劳倦,饮食不节,都可导致脾气不升,清阳下陷,而成崩漏。若脾虚日久,脾阳衰败,脾土不得以涵养肝木,则肝气下郁,不能升举经血,亦病崩漏也。
《傅青主女科》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道出肾乃月经之本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又主蛰守之位,为封藏之本,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月事方能以时下。肾气虚损是崩漏的主要原因,若先天禀赋不足,肾元精气不充,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则经血妄行,发为崩漏,此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后天房事不节,劳伤过度,致肾失其封藏之职,子宫藏泻失常,从而迫使血液妄行。李东垣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指出了肾阴虚亦为导致崩漏的关键。妇女处于围绝经期时,肾气渐衰,精血渐竭,精血愈不足而肾阴愈亏,阴亏则无以制相火,内热丛生,扰乱血海,而发为崩。若肾中阳气虚衰,则脾土无以得温,脾主统血,脾肾俱亏则血无所统,亦可导致经血妄行。
杨露[6]认为崩漏的发生主要责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自拟方药:黄芪、益母草、仙鹤草、马齿笕、生地炭、旱莲草各30g,川断15g,炒白术、升麻、小蓟各9g,生炒蒲黄5g,黑芥穗、炙甘草各6g,并随证加减,以疏肝补肾健脾止崩。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 例患者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疗效显著。
赵静雨[7]认为脾肾阳虚是导致崩漏的根本,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虚湿浊内生,致机体阴阳失衡,发为崩漏,脾阳虚过久亦可累及肾阳虚,二者互为影响。自拟补阳益气止崩汤(熟地20g、白术15g、山药20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川断15g、桑寄生15g、杜仲炭20g、黄芪30g、海螵蛸25g、炒地榆50g、鹿角胶25g)温补脾肾、益气止崩,治疗脾肾阳虚型崩漏有效率达到86.7%。
缪培培[8]认为阴阳失衡是本病的主因,且崩漏以肾阴虚者为多。选取临床30 例肾阴虚型患者,在出血阶段,方选二至地黄丸或固经丸加减,拟方: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山药10g、山萸肉9g、大生地10g、茯苓10g、川断10g、炒五灵脂10g、炒蒲黄10g、大小蓟各10g、茜草炭10g、血余炭10g、太子参10g,滋阴清热,化瘀止血,以肾为主,同时顾护心、肝。待血止后,方进入调周阶段加以巩固,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80%,且并发症发生率为6.67%,预后较好。
刘爱莲[9]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72 例,自拟方药:党参15g、黄芪15g、补骨脂10g、升麻10g、茜草炭10g、荆芥炭10g、地榆炭10g、血余炭10g、蒲黄炭10g,以补气健脾,止血调经。出血停止后拟方:炒苍术、炒白术、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枸杞子、当归、赤芍、赤芍、山药、甘草。对照组则采用性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1%,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樊亚妮等[10]总结张文红教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围绝经期崩漏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围绝经期女性常有肾虚、脾虚、肝郁的表现。治疗上,在塞流阶段,补肾健脾、固冲止血,自拟补肾止血方,补肾益精,固冲止血;澄源、复旧阶段,以补肾为根本的同时,佐以健脾疏肝,配伍元胡、乌药、香附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吴媛媛等[11]将120 例出血期气虚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给予参补汤口服,对照组给予伊血安颗粒口服,参补汤处方:党参30g、黄芪15g、白术12g、升麻6g、续断10g、茜草10g、三七6g、甘草6g 等。连续治疗三个疗程,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80.00%(48/60)。方中党参益气健脾,补气摄血以止血,黄芪、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升阳,升麻扶助阳气,续断调理阴阳,以滋肝肾之阴,三七活血化瘀,甘草功善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全方从脾、肾二脏为主,通过补益脾肾以化瘀止崩。
刘红建[12]将围绝经期崩漏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44 例和对照组44 例,对照组予以炔诺酮,实验组采用健脾祛瘀固冲法,方剂为:煅龙骨、炒党参各25g,白术20g,山茱萸、煅牡蛎各25g,茜草10g,生黄芪20g,白芍药15g,海螵蛸10g,五倍子3g,治疗3 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所用方剂的治疗原则是健脾益肾、固冲摄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气,以摄经止血,配伍白芍养阴柔肝,山茱萸补益肝肾,煅牡蛎、煅龙骨、茜草固崩之血,共奏固本通经的疗效。
朱娇芳[13]采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崩漏50 例,对照组与治疗组随机分组,以中药汤剂四草汤加减,配合针灸取穴:三阴交、隐白、大敦、中极等,调肝脾肾之气,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千金方》云:“三阴交主妇人下血泄痢。”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之穴,可滋阴益肾,调补肝脾之阴,益气而固冲;隐白可健脾益气,统摄血行;大敦穴为肝经之穴,疏肝经之抑郁,调节血量,中极是足三阴经、冲任二脉的交会穴,调理冲任二脉,加强固摄经血之作用。
呼延洁等[14]选取脾虚型崩漏患者116 例,对照组58 例,采用固本止崩汤治疗,观察组58 例,采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所选穴位为:隐白、三阴交、中极、足三里、关元、气海、脾俞。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可“调经统血,健脾回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固冲止血;中极调理冲任;关元培元固肾,疏调胞宫气血;气海是治疗崩漏常用效穴;配伍足三里、脾俞穴可健脾止血,共奏功效。连续治疗2 个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4.14%。
李玲玲[15]认为,崩漏的发病与肾、肝、脾三脏损伤失调有关,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采取固冲调经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选取106 例围绝经期崩漏患者,对照组53 例,采取固冲调经汤治疗,观察组53 例,联合针灸治疗,选取三阴交、气海、肾俞、石门、子宫、血海、太溪等穴位进行针刺。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7%,疗效明显。固本止崩汤补气健脾,滋肾补阴,收敛止血,配伍针刺三阴交调肝、脾、肾气机,太溪、肾俞滋补肾阴,气海、血海调补气血,共同固摄止血。
来玉芹等[16]选取192 例崩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96 例采用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观察组96 例采用固本止崩汤联合温针治疗。温针治疗取穴: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血海、脾俞、足三里、隐白。连续治疗一周,对照组总止血率为86%,观察组总止血率为94%,效果显著。针灸选穴主要以肝脾肾三脏的五输穴为主,《资生经》云:“气海、石门,治崩中漏下。”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之井穴,佐以温灸,温煦精气,止血调经;关元、气海、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止血,血海、子宫止血调经,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调节三脏之经气,以固冲止血。
刘春泥等[17]对80 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白眉蛇毒血凝酶静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固经丸,针刺取穴:三阴交、足三里、隐白、太冲、气海、肾俞、血海、隐白、大敦穴。连续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效果显著。肾衰患者合并崩漏,主要是由于肾精亏损,阴虚不能涵养子宫,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崩漏乃“肾脏气化不固,而冲任滑脱也”,因此以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血。选取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针刺,以补法滋阴补肾、止血调经,隐白穴用泻法,调经统血,健脾回阳,气海、太冲、血海,以泻法活血化瘀、固经止血。
有学者应用培土法则,给予36 例崩漏患者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取关元、太白、太冲、足三里等穴,关元穴培补元气,培元止血,太白、足三里穴健脾益气,固摄经血,太冲疏肝理气,调经理血,共调肝脾肾之气机以固崩止血。研究结果表明,16 例患者治疗2 次后崩漏停止,18 例患者治疗5 次后崩漏停止,2 例患者治疗7 次后崩漏停止,治疗效果显著[18]。
目前,崩漏已经成为妇科的难治之症,在治疗时,要明确其病因,并根据崩漏发生的不同时期,分清主次,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理念,从不同角度灵活诊治。补肾、调肝、理脾,是治疗崩漏的重要着手点,对本病的诊疗有显著的效果。相较西医疗法,采用中药、针灸疗法,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