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环环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目前,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地方高校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促进高校相关专业与地方特色文化之间有效融合,使工匠精神能够有效传承、培养,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也不同,每个民族也有自身的特点,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少的地区、民族的文化正在被其他文化侵蚀,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如何保持地方文化的特色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地方文化既要融合新的元素,还要彰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文化个性、文化魅力,要不断加强人们对地方区域特色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现阶段地方文化发展的主要现实问题。地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两个子系统是地方高校、地方文化,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二者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能够促进地方区域特色文化更好的发展。地方高校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发扬、保护。同时地方文化也以其自身的魅力、文化底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地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区域特色文化相互关联且在弘扬区域特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1]。
地域文化指的是特定区域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区域文化综合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涵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景观及饮食与方言文化等多方面的独特文化元素。以随州为例,随州为炎帝神农故里,也是编钟古乐之乡,传承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意义重大。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自身应承担起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重任,推进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潮流资讯的快速传播,使得服装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时,应根植地域文化,以实现服装品牌的特色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既往概念化、碎片化、生僻化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意识进行纠正,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真正内涵的努力挖掘,将之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渗透、应用。区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有些含有积极元素,有些则包含消极成分,在汲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地方区域文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地域文化资源符号频繁出现于日常环境中,学生有逆反心理,缺乏转化地域文化资源至设计中的兴趣和动力。比如说随州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随处可见,且因部分使用者并未进行太多思考和设计的改良,导致在美感上存在欠缺,进而使学生丧失设计动力。当然,部分高校对于地域文化资源重要性认知不足,使得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并未开展,影响了地域文化的应用。除上述外,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学生人浮于事,耐心、坚韧等匠人品质的培养存在较大困难,加之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也会影响工匠精神的培养[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文化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资源、动力也主要是文化,经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但都有本地区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借助地方文化也能够使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得更好。地方高校本身的特点是:文化事业性、文化产业性,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下,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本区域的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进行良好的区域经济互动,使地方经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高校可以采取的途径主要有:首先,地方高校、地方企业二者之间进行深度结合,紧紧围绕“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方案、政策并落实,促进文化、科研的合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例如:产学研一体、协同创新等。这样,高校能够借助企业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运用、升华,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得以培养。地方企业也能够从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促进地方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高校通过自身的丰富理论、先进的科研技术等能够使企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使科研结果能够转化为地方企业的创新支持、技术支持等。另外,高校可以针对区域的优秀文化、特色文化等成立专门的研究、设计团队,服务区域特色文化,并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最后,高校也要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创造“润物无声”的环境。
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的长期熏陶、滋养下,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地方文化传承、研究的主要阵地,是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地方高校对于自身的责任要有清晰地认知,积极为地方文化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地方高校要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进而借助高素质人才输出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与地方政府联合进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地方政府可以把地方高校作为平台,与其他文化相关部门、机构进行联合,构建区域性文化协同发展平台,整合、调动地方区域的各方面力量,使高校的文化优势、人才资源优势能够发挥到最大,为地方文化提供相关的服务,为地方文化的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地方高校可以进行相关区域文化活动的组织,在实践中传播、落实区域文化。例如: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拜谒大典、区域文化学术论坛、区域特色文化研究等,借助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地方区域文化能够被更多的学生所熟知、认同,区域文化也能够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进行更好地推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二者可以进行联合,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拉动地方经济的活跃发展。
地方区域文化发展的重心之一就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地方高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借助新媒体、信息化手段等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所以,地方高校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3]。首先,地方高校要注重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自身文化特征的构建。其次,地方高校需要结合地方文化的特点、本校现有资源、文化特色等进行自身精准的地方文化定位,使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差异性更加明显,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地方文化。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学校可以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构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特色课程。最后,地方高校要注意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传承,在相关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选择地渗透地方特色文化,使学生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了解得更加深入。例如:在进行专业课程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非遗汉绣文化融入服饰的设计中,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地方高校要深入研究地方文化,使地方特色文化能够进一步发展、创新,使非物质文化的困境能够有效缓解。地方高校要与地方文化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助于地方文化发展的特色专业,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同时借助特色专业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同时也与先进的技术之间密不可分,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科技优势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方面得到充分地发挥。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深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要担负起对地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的重任。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地方高校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此服务于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培养大国工匠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地方高校要与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结合形成专业特色,引领地方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