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强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师宗分公司,云南 曲靖 655700)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变化异常。在适龄小苗移栽的关键时期,部分烟区春季干旱、低温等气象灾害频发,对烤烟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挑战。传统常规的移栽方式无法克服这一弊端,于是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能较好地克服春季干旱和低温冷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实现烤烟优质高产栽培。因此,大力推行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是实现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需要按照“烟苗健壮、成活率高、抗病性强、产质量高”的要求,深入开展膜下适龄小苗移栽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充分挖掘和释放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的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烤烟生产。
膜下小苗移栽是指在墒上打1个塘(直径20~30 cm、深15~20 cm),将适龄小苗(茎高5~6 cm、四叶一心或五叶一心)移栽至膜下塘内,待其生长发育至距膜顶约1 cm时破膜掏苗,再采取施肥和封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集合。烤烟膜下小苗移栽能有效利用光、温、水、肥、土等自然资源并发挥地膜覆盖的积极作用,以应对前期缺水干旱、低温冻害等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
与常规移栽方式相比,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可以使移栽期提前,有利于土壤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缩短苗期、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率,有利于均衡长势和降本增效等。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优势可以在后续生产中转化为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常规移栽期相比,膜下小苗移栽期可提前约15 d。膜下小苗移栽能克服类似云南省曲靖市烟区“两头低温”的劣势气候;能错开病虫害高发时段,降低7—8 月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等病害发生率;能使烟叶成熟采收时间提前约10 d,为常规烟留出烤房,避免后期因烟叶集中成熟而造成积炉问题,从而提升烘烤效能,同时可以避开雨季烘烤及烘烤后期低温,从而提升烤后烟叶产质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等。此外,提前移栽可以错开农时,缓解与粮食作物争夺劳动力的矛盾,能够在保障劳动力充足和降低劳力支出费用的同时,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精耕细作,提高烟苗的移栽质量。
大力推广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可以有效发挥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作用,维持土表温度(气温和地温),保持土壤含水量,防止土壤板结,从而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供应情况,进而提高烟株的抗性。
由于烟苗处于伸根期,其根系短,起苗时对根系造成的伤害较小,加之移栽后立即覆膜,在膜下保温保湿的环境中,能有效促进烟苗根系生长发育,增强烟苗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支出费用的同时,提高烟苗的成活率和抗倒伏能力。由于膜下适龄小苗移栽的烟苗根系生长发育较早,其根系发达且具有活力,为植株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烟株在大田的长势、长相(株高、茎围等)、有效叶片数量及叶片面积(最大叶面积、顶叶面积)等均优于常规移栽[1]。根系是参与烟碱合成的关键部位,根系越发达越有利于烟碱合成,降低非烟碱氮含量。另外,由于常规移栽前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植株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弱,后期雨季来临时养分集中供应于上部烟叶,导致出现烟苗成熟期延迟、上部烟叶过厚、烟碱含量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膜下适龄小苗移栽可以有效提高烟苗上部叶片的可用性。
膜下小苗移栽可以有效缩短烟苗育苗期和还苗期。育苗期(30~35 d)比常规漂浮育苗(60~70 d)至少减少25 d,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过程简化且便于操作,能有效降低烟苗育苗期的管理风险。同时,膜下小苗移栽不仅不伤及烟苗根系,而且有利于根系迅速二次发育,从而缩短还苗期,促进植株早生快发,较早进入团棵期及旺长期,提高烟苗移栽成活率[2]。
与常规漂浮育苗方式(剪叶三四次)相比,膜下小苗不用剪叶或仅剪叶1次。由于膜下小苗移栽的人为农事操作少,因此,对烟苗的伤害较小,可极大地降低病毒类病害的传播和感染概率,从而增强植株抗性(抗逆性和抗病性),有利于维护植株健康。由于膜下培栽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隔离,有利于避开蚜病(烟草蚜传病毒会造成减产,降低上等烟比例、钾含量及烟叶品质等)。未历经二次抛苗的膜下小苗根系发育良好且健壮,能有效降低烟苗感染根茎病害(黑胫病、根腐病等)的概率。一般采用黑膜覆盖具有一定的遮光作用,能抑制杂草生长,从而避免出现杂草与烟株争夺地力的问题。
膜下小苗移栽能有效减轻烟苗生长前期低温干旱和后期低温多雨带来的影响。膜下小苗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田间小气候中,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外界不利因素对烟苗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膜下小苗移栽时烟苗处于生根期,易还苗,使植株生长健壮,整体长势均衡整齐,有利于烟叶平衡生长。
在烟株育苗环节,可以节省时间、场地面积、材料(育苗基质、育苗盘、烟种等)及用水。在农事操作环节,不仅可以减少装盘播种、间苗定苗、施用肥料和药剂以及剪叶等环节的用工,而且可以将节约的费用用于打孔、掏苗、封穴等环节,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变农忙为农闲,有效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降低投入产出比的同时促进烟农增收。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工作是一项前后连贯的系统性工作,在移栽前、移栽中和移栽后都有着大量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在移栽前期,要注意做好选地、选种、选择育苗盘、整地、理墒、打塘、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和筛选适龄壮苗等工作。在移栽中期,要注意掌握好移栽时间、移栽技术、移栽规格和把控好移栽质量等。在移栽后期,要注意做好缺塘补苗、露苗掏苗和揭膜培土等工作。
3.1.1 选地。在膜下小苗移栽与常规移栽的地块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连片面积大的地块。同时,应提前加强对水源状况、气象因素、土壤条件及周边环境(远离毒源区)等方面的调研[3]。由于不同种植区域或地块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没有对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则无法有效发挥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优势。
就水资源而言,在考察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时,应主要关注有无水源,水源是否充足,水源就近程度,水利设备设施完善及便利程度(如滴灌),以及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等。同时,需要确保所选区块能在掏苗后及时接上降雨。
就气象因素而言,烟田地块的海拔影响光热资源,地块的完整性及平整程度影响后续机械化移栽技术的推行。因此,应选择海拔适宜、背风向阳且处于下风向区域的地块作为烟田。
就土壤条件而言,应主要考察土壤质地、肥力、有害矿物质(盐)和重金属(氯离子)含量[4]、土壤pH 值(酸碱值)等。土壤质地对土壤保肥、供肥等具有重要影响,过沙或过黏的土壤均不利于植株吸收养分,进而影响烟碱合成。因此,应选择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沙质土壤,以减少烟叶的无机氮含量,保证成熟期落黄集中、烟碱量适宜、化学成分一致。同时,应选择有机质、矿物质元素(磷、钾等元素)含量高的地块,以提升烟叶的内在品质;含盐量和含氯量过高的地块均不利于烟草种植,应将含盐量和含氯量分别控制在0.5%和30 mg/kg以下;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破坏烟碱等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应选用微酸性至中性(pH值5.5~7.5)地块种植烟草[5]。
3.1.2 选种。为保证烤烟品种选育和利用与移栽技术两者间的匹配,在选种时,要平衡好品质追求和病害抗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筛选出优良品种。烤烟品种间发病情况存在差异性,在生产实践中选用抗病性优良的品种,可以有效防治黑胫病和赤星病等烤烟生产中常见的病害。烤烟品种的选育和利用要以抗病抗逆性强、耐受低温干旱能力强和优质适产作为关键参考指标,同时要结合考虑当地生态条件、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当前主栽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表现及工业需求,在移栽工作前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要选育好新生代烤烟品种,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宜品种,集中做好前期品种纯化准备工作。就曲靖烟区而言,可以因地制宜地试点和推广种植云烟87、云烟85、K326等抗病性表现较好的烤烟品种。其次要保证种子优良。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烟种有着成熟、完整和优质的遗传基因;另一方面,要保证烟种自身以及晾晒和储存干净卫生,即不携带病菌。
3.1.3 选择育苗盘。当前,育苗盘材质多为聚乙烯,从 162 孔到 595 孔(162、200、325、338、512 和 595)不等,共计6款规格。其中,规格为162孔和200孔的育苗盘培育的烟株营养面积大、单株品质较高,但物质消耗过大、成本过高;595孔育苗盘虽然具有生产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势,但由于孔隙过密,使得光、热、肥矛盾凸显,易造成植株陡长、纤细,降低移栽质量,从而影响烟苗移栽成活率和大田长势的整齐度。实践表明,在育苗盘长宽固定的条件下,选用规格为300~400 孔的育苗盘,有利于培养出茎秆围度、茎秆高度、苗龄等方面均达标的适龄壮苗,出苗率和成苗率可达90%。
3.1.4 整地、理墒、打塘。通过整地,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熟化,减少土壤病虫害和杂草。整地分为冬耕和春耕,冬耕需要尽早耕翻晒垡,耕(机耕深度不低于30 cm)而不耙,以便承接雨雪降水、利用太阳紫外线杀毒及风化土壤。春耕需要在小春作物(油菜、小麦等)收获后立即翻犁、碎土、平整,土块颗粒直径需要控制在3 cm 以下,若土块颗粒过大,不仅不利于保水起垄,而且会影响烟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烤烟垄作有利于排水、保墒抗旱、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肥力释放,使植株早生快发。垄作一般于烤烟移栽前15 d 开始,需要按照“等高种植、定向起垄”的要求,做到垄高、沟直、土细、墒平。打塘需要大且深,即直径35~40 cm、深度15~18 cm,确保烟苗与膜间距5~10 cm。若打塘太浅,烟苗会过早顶住地膜;若打塘过深,则掏苗后不易封穴。此外,应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除非烟物质。
3.1.5 科学测土配方施肥。起垄前,需要做好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科学施肥的原则是不烧苗和不脱肥。根据施肥和移栽顺序可将施肥方式分为先施肥后移栽和先移栽后施肥2 种。一般在高海拔山地烟区,应选择先施肥后移栽的施肥方式,即在起垄前将一定比例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与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搅拌均匀后环施于距烟苗5~8 cm 的外围(以烟苗为圆心,5~8 cm为半径),在定根水完全下渗、看不到湿土后,再用2~3 cm 的干细土覆盖。此时需要注意合理控制基肥用量,可以少施多次,严禁将整个生育期的用肥量一次性施入,避免根系周边(根部、茎基部)因土壤养分浓度过高而烧苗。
3.1.6 筛选适龄壮苗。壮苗适龄与否与自身生长发育情况、烟苗培育技术和移栽方式等密切相关。大十字期前,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不强、植株抗性差、烟苗素质低,极易受外界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移栽时不便操作,烟苗成活率低。从第5片真叶开始,烟苗进入生根期,光合作用显著增强,烟苗根系生长加快且活力增强,养分吸收能力也逐步提高,此时烟苗移栽的成活率显著提升。对于适龄壮苗的具体判定,可以从苗龄、茎高、茎围、叶片颜色及数量等方面着手。膜下适栽小苗一般选择苗龄约35 d(从出苗至成苗)、茎高5~8 cm、四叶一心或五叶一心、茎围1.0~1.5 cm,且根系发育良好、株形敦实、叶片绿、无病虫害及无异形的壮苗,以确保100%无病壮苗移栽。此外,为确保大田起苗时间一致,可以在移栽前用周转筐挑选整齐一致的小苗。
3.2.1 移栽时间。在确定移栽时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烟草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当地烟草的耕作方式和品种特色等,从而合理确定烟草播种和移栽时间。膜下小苗移栽的地块需要确保在掏苗后有水可灌或能接住降水。盲目提前移栽时间,可能造成烟苗长时间得不到雨水,从而导致烟苗出现蹲塘或早花问题。一般4月中旬是烟草移栽的最佳时间。就曲靖市烟区而言,受“两头低温”气候因素的影响,在烟草生产实践中,应将移栽期定于4 月下旬至5 月下旬,最佳移栽时期为5月上旬(5月1—15日)。同一种植片区应统一栽植方式,两三天移栽完毕。此外,需要坚持在最佳节令集中移栽,使前面烟苗发起早、后面植株不贪青,促进下二棚叶正常生长、中部叶充分发育、上部叶开片,从而增加烟叶养分,提升烟叶内在品质。
3.2.2 移栽技术。移栽时,烟苗不能接触肥料,否则会影响还苗甚至造成死苗;烟苗根部不能与肥料距离过远,否则会影响根系吸收养分,从而导致烟苗脱肥。栽植时,需要保持茎秆直立,根系伸展,根土密接。若土壤含水量较高,需要疏松根土;若土壤含水量较低,则需要将根土稍压实。在栽植深度上,苗顶距地面3~4 cm 为宜。距离太近,易泥心;距离太远,易晒蔫。晴天可适当深栽,雨天可适当浅栽。受当地生态条件、传统经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移栽方法存在明显差异。大体来讲,移栽方法分为手工方式和机械方式,而手工移栽又可分为干栽和水栽。当前,多采用人工明水移栽,即移栽前1 d将烟苗根部侵入药水和肥水,带药带肥下地。根据墒情,需要先浇定根水。当水尚未完全下渗前,用小木棒在塘中间挖1个直径4~6 cm的孔,植入烟苗,轻压根周土壤,促使根土密接。待塘水完全下渗后,应以苗心为圆心,在5~8 cm 的半径范围内均匀环施烟草专用肥料。之后覆盖一层干细土于肥料和湿土表面,以防土壤板结。
3.2.3 移栽规格。移栽株行距为50 cm×120 cm 或55 cm×110 cm,普通品种采用50 cm×120 cm的移栽株行距,红花大金元品种采用55 cm×110 cm 的移栽株行距。移栽密度会影响田间小气候,同时影响烟苗的产量和品质。移栽时需要兼顾群体和个体结构,使两者均能充分利用光照、地力等条件。因此,需要依据烟苗品种特性、当地自然生产条件及栽植习惯等综合确定移栽密度。以曲靖市烟区为例,平坝区每667 m2栽植烟苗1 000~1 100 株,山地丘陵区每667 m2栽植烟苗1 000~1 200 株。栽种方式是指在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行株距和排列方式,获得单位面积的最佳株数,以有效增加烟苗的受光面积;合理调整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空间资源,使植株健康生长,获得理想的叶片数量、面积和重量,最终达到适产优质目的。当前,各大烟区多采用等行距栽种方式(云南省烟区也不例外),即行距110~120 cm、株距50~60 cm,每667 m2栽植密度为1 000~1 200株。
3.2.4 移栽质量。一般选择于阴天或雨后转晴的天气进行移栽。晴天栽植有利有弊,益处是土壤疏松,有利于烟苗返青;弊端是蒸发量过大,烟苗易脱水。因此,晴天栽植应避开中午时分,并加大浇水量。雨天栽植易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烟苗生根。在浇水栽烟环节,若天气不是太旱,需浇适量定根水,以保证全苗和快速缓苗。待塘水下渗时,可采用环状均匀施肥方式施烟草专用复合肥15 g/株,之后覆上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撒施安全达标的毒饵或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在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高发的烟区或栽植某些易感此病品种的地块,可使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其他药液浸根或蘸根后栽植。栽植后覆盖黑色地膜,可以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膜厚度的确定遵循覆膜后45 d 内不破的原则,随栽随盖,膜需要压平压紧实,尤其是两头,以防被风刮开。一旦发现地膜破损,需要及时用细土覆盖。
3.3.1 缺塘补苗。受烟苗自身素质差、墒情不足、移栽技术水平低、病虫草害严重、农事操作不当及机械损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需要在移栽后2~5 d,动员科技员和烟农逐块逐墒查塘补苗,以确保苗全苗壮。此外,需要剔除死苗、弱苗、病苗及异形苗,使用同一品种的稍大壮苗补栽,并做好标记,施偏心水和偏心肥,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确保栽后烟苗成活且长势均匀一致。一般补苗2次即可。
3.3.2 露苗掏苗。移栽后两三天,需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对膜内温度的影响。当气温过高导致膜内湿度和温度过高时,需要及时破口通风,以降温排湿,防止膜内水蒸气烫伤烟苗叶片、苗心,导致“水煮苗”。掏苗前应提前一两天露苗,开口10 cm左右,使幼苗充分适应膜外环境。移栽后15 d左右掏苗,当烟苗距离膜1 cm时或膜内温度超过45 ℃时,需要在早晚及时掏苗。掏苗应按照“先小苗、后大苗”的顺序,分两三次完成。
3.3.3 揭膜培土。当烟苗由团棵期进入旺长期时,适时揭膜可以增加墒体水分和氧气含量,提升烟苗根系的生长活力,同时促进好气性细菌繁殖,进而有效促进有机质分解,提高地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揭膜后,首先应选择晴天及时培土(由于膜下小苗移栽时使用的烟塘面积大于常规移栽,若培土不及时,则不利于烟苗根系生长发育)。其次,需要将培土与中耕除草、追肥相结合。操作时避免伤害烟苗根茎,以防病菌入侵。再次,墒体高设置在35 cm左右,做到墒高、沟平,以利于排灌。最后,种植人员需要将残膜和化学废弃物等非烟物质带出田间,集中回收或做销毁处理,以保持大田卫生清洁。
研究表明,烤烟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有着诸多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极高的市场推广价值。同时,高质量推广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是促进当前烤烟生产转变方式,实现精益管理、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兴烟的重要举措。因此,为最大化发挥好烤烟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的诸多优势,在烤烟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中,要结合烟区自身的实际情况,稳步提高烤烟膜下适龄小苗移栽技术的技术到位率和科技贡献率,烟区要通过抓好基地单元建设、举办烟农夜校、深入育苗点和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强化培训等多种方式,对烤烟生产中移栽环节关键节点的技术要领进行精准入户指导,严把“第一车间”移栽质量关,着力实现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最终推动烤烟生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