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凯
康保县抢抓国家扶持中药材发展政策机遇,将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推动政府、科研院所、市场主体三方深入合作,强力打造道地中药材“北方药都”。
一是完善规划引领。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专家团队高标准研究编制了《康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建设优质种苗基地5000亩,创建标准化精品示范种植园3000亩。二是强化政策重扶持。先后研究出台《康保县关于支持休耕种草培育特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康保县关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涉及种植基地、加工厂建设、项目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11个方面,确保企业走进来发展好、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三是优化服务促发展。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遇到的难题。成立中药材发展协会,全程服务指导全县中药材种植,积极筹建中药材展区,努力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新型产业、强势产业。
一是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集中流转土地48万亩,引进12家市场主体,涉及12个乡镇149个村,累计种植当年生水飞蓟、多年生柴胡、防风、如母、黄芪等中药材30.22万亩,成为河北省面积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重点打造闫油坊乡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区、张纪镇柴家村水飞蓟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等5个2000亩以上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二号卜乡小奔红村等9个10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标准化发展。三是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在县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132亩,建设中药材加工产业园、科技创新驿站和检测展销大厅,进一步延伸道地中药材产业链条。引进一批中药材烘干、切片、加工、饮片等初级和精深加工企业,着力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坝上“北方药都”。
一是源头把控品质,塑造品牌价值。积极申报“康保中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一批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组建国家、省、市三级中药材种植技术支持专家团队,并将品质管控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以行政手段保证中药材的高品质。依托我省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用消费者的口碑塑造康保道地中药材品牌。二是延展产业链条,开发“中药材+”模式。充分发挥PM2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夏季平均气温17.5度的比较优势,借力30万亩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特色景观、八大花海和四条草原天际线,将养生和旅游相结合,全力开发集观药景、吃药膳、睡药枕、品药饮、沐药浴、购药物等项目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带动群众增收。大力引进市场主体,推广“企业十农户十合作社”经营模式,使群众获得“保底+效益分红"。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组织动员群众集中将土地统一流转,累计8.83万名群众获得地租,亩均收入达150元。同时,鼓励群众到中药材基地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直接带动100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