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托幼中心 苏 进
圈在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械中是最为常见的器材,因色彩鲜艳、型号多样、玩法多变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然而,最近我班的圈出现被“冷落”的现象,它们不是静静地躺在玩具筐里,就是被滚了几圈就四散在操场边,失去了其作为运动器械的基本功能和潜在的发展价值。鉴于这种现象,如何激发幼儿对圈这类运动器械的兴趣以及如何发挥好其运动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观察引导以及一次“圈儿争霸赛”活动的尝试,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晨间游戏时,孩子们纷纷推选代表选择喜欢的运动器械,好好为月亮组选了一筐圈。“啊,怎么又是圈?”“你应该动作快点呀,好玩的都被其他组选走了。”“就是……”显然,月亮组对好好所选的圈表现出极度的失望,这时的好好一脸沮丧,委屈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同组的飞飞抓起了一把圈,漫无目的地随手一扔,圈儿便向四面八方滚去,四散在操场的不同角落,然后便“哈哈哈哈……”开怀大笑,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引来同组小朋友们的效仿。顿时,圈儿七零八落地散得满操场都是。见状,我轻轻走过去,模仿圈儿故作哭腔:“哎哟哟!我们被摔得好疼哦……我们的头都摔晕了……哎哟!……”小朋友们闻声立刻停止了哄闹,我连忙说:“这样的玩法圈儿不喜欢,谁能想到圈儿喜欢的玩法?比比谁想的方法最多,好不好?”“可以把圈摆成不同的造型跳圈。”“老师,你看我把圈当成绳子来跳呢!”“我在和圈儿比赛赛跑呢!”“看啊,圈变成了门,我们可以一个接着一个钻过去呢!”……就这样,孩子们又乐此不疲地玩起了四散在操场上的圈。
在上述的情境中,虽然我以拟人的方式及时进行引导,发散孩子的思维,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但是还需要更多策略与途径解决圈受“冷落”问题。
第二天晨间活动一开始,我便和孩子们商讨起如何不让圈受“冷落”的话题,共同商定游戏规则。孩子们群策群力,不仅纷纷给圈取了名,如“彩带圈”“响铃圈”“魔力圈”等,还支出许多“妙招”,如:“转动彩带圈时手臂转动的速度要越快越好”“响铃圈可以原地快转、抛高旋转、结对传抛……”“魔力圈可以组合变成魔力门,越过一个个障碍,穿过魔力门就可以获得魔力……”等,孩子们讨论气氛热烈,参与度极高。接着,我请配班老师快速拿来若干小手铃、五颜六色的彩带、自制的小降落伞等综合材料,将这些综合材料与圈进行组合。很快,孩子们纷纷效仿起来,一个个系上手铃的圈在掷向目标时发出了阵阵清脆的悦耳声;五颜六色的圈在手臂中快速旋转犹如太空中的魔幻球;系有小降落伞的圈在被抛高的过程中慢慢悠悠地降落……重新“披挂上阵”的圈既激起了月亮组幼儿阵阵欢呼声,也引来了其他组幼儿的驻足围观。
根据综合材料、废旧物品的特点进行有效利用,使受“冷落”的圈变成“新颖”的活动器械,再次激起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由此,幼儿便借助“新颖圈”饶有兴趣地学习滚圈走、投掷等动作,既发展幼儿的四肢肌肉、韧带的力量,也增强幼儿相应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活动中共同商定游戏“规则”的过程,迁移孩子们关于圈运动的前期经验,解决随意乱扔圈的现象,同时,教师示范“新颖圈”的操作和幼儿积极仿效,较好地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圈的基本运动功能和潜在的发展价值。
晨间游戏即将结束前,孩子们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纷纷炫耀自己的“新颖圈”:“我这个魔力圈很厉害的,我劲儿使得越大它转得越快。”“我们的连环神圈,还可以开火车呢!”“不信,我们比比看,看谁的厉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举行“圈儿争霸赛”,孩子们纷纷同意我的建议,一场“圈儿争霸赛”就这样开始了。
通过孩子们的交流、分享、展示,孩子们有意识、有选择地结合辅助材料,使原来普通的圈巧妙地变成富有创意的运动器械。在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信的同时,也激起大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拓展幼儿的运动内容、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促进幼儿多方面体能的发展。
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器械,圈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眼、四肢的协调能力,帮助幼儿感知色彩与形状、大小与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所展现的游戏价值和运动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总结了圈在我们班受“冷落”的原因。1.我班幼儿活泼好动,专注力易分散,通常对缺乏可变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运动器械不感兴趣。即便选择了也缺乏目的性,这样既浪费运动时间,又达不到有效锻炼的目的。2.运动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及时关注和合理指导,幼儿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的成功体验方面未能获得足够的促进和肯定。
另外,不能合理利用运动器械给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圈肆意滚落于操场角落,引起孩子们的哄笑与争相效仿,造成运动时间浪费,致使幼儿运动方法难以掌握,运动技能难以提高。因此,既需要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又要指导幼儿变着法儿地玩,尝试一物多玩、组合着玩、“乔装打扮”后玩,从而达到有效锻炼的目的。因此,幼儿园圈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
根据维果茨基的“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确定运动活动的内容,从而保证运动的适宜性,努力寻找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当幼儿初次接触圈时,可引导幼儿感知其色彩的丰富和形状大小的不同,并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由探索圈的玩法,教师则适时地介入和灵活地示范,以激起幼儿的兴趣进行积极模仿。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感性经验的积累,再引导幼儿一物多玩、组合搭配玩、自主操作玩、结伴分享玩等。
幼儿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当幼儿对圈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其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和能力,进行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引导幼儿以圈为载体练习跳圈时,可先由双脚同时跳入一个圈,到双脚连续跳多个圈,再到双脚、单脚交替跳入多个圈,最后实现单脚连续跳多个圈,指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跳的运动技能。另外,在活动时还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切忌不考虑幼儿的实际差异性,强迫幼儿进行尝试,导致幼儿缺乏学习新技能的勇气和自信。
幼儿需要通过与人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时机和展示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幼儿自选辅助材料“乔装打扮”的圈,自主决定怎么玩、还可以怎样组合玩,并与同伴交流分享,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的自主评价和同伴间的正面评价,拓展了幼儿在与同伴互学中的经验,让他们习得新技能、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树立自信,进而达到预设的目标,助推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仅受到他们个体大脑思维功能的影响,还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和潜力。在此次玩圈的游戏中,当孩子们创造出新的玩法时,老师适时地进行表扬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再次创造新玩法的兴趣。教师启发性、欣赏性的教学语言,让孩子们体会到创造游戏的快乐。
总之,一物多玩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还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感知、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和创新,使幼儿在提高游戏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同时,充分体验一物多玩带来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