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说教”为“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作探索学习有效性探析

2021-12-01 04:04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尤珍珍
青年心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道德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尤珍珍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现在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教材”走向“学材”的转变背后,蕴含着帮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合作探索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9月,南京市教研室举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竞赛,我校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的第二课时,通过集体教研,在前后两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笔者就以此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作探索学习更为有效的方法。

一、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设计的精确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教学效果出发进行活动设计,才能真正发挥合作探索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一)基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进行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设计时,一定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从目标出发,有的放矢。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垃圾分类及其意义;(2)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这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减少垃圾,变废为宝,培养学生废物再改造再利用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播放垃圾分类新闻,学生谈想法。

(2)学习垃圾分类概念。

(3)小组探究学习: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汇报交流;垃圾的生命; 垃圾是错放位置的资源。

(4)小组探究学习:认识四种垃圾桶和四种垃圾分类种类。

(5)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回忆上学期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交流自己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学习南京市处罚条例。

(6)小组探究学习:四人小组内展示变废为宝作品,全班展示。布置变废为宝研究作业。

以上教学,整节课都是围绕“垃圾分类”四个字在说教。教者安排的三次小组合作探索学习活动也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废物再改造再利用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了纸上谈兵。

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大家建议执教老师应该把减少垃圾有妙招、学习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三个合作探索学习活动重新设计,让学生成为探索学习的主体,在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基于儿童已有经验的原点

教师在设计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活动时,要让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道德学习活动。

执教老师在“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的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听完教材中四个学生的发言后,设置了“减少垃圾有妙招”的学习探索活动。

首先,教师安排同桌交流生活中怎样才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谈到了少使用餐具等。随后,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这是我儿子的旧衣服,你能给它找到更好的归宿吗?”由此引发学生讨论:旧衣服怎样更环保?学生有的联系小区中所见的旧衣服回收箱谈,有的回忆起家里的旧衣服如何二次利用。学生想出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金点子,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二、合作探索学习活动开展的情景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组织者转变。”教材在活动设计上也是匠心独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体验、感受,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想更为有效地组织开展实施合作探索学习活动,就要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探索。

(一)在情境中引导自主道德学习

一个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离开了情境的创设,也不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效性大打折扣。反之,在情境之中,学生就容易进入其中,真正参与到道德学习活动之中,真正站在课堂的中央,进而有效实现道德成长。

在“垃圾分类有妙招”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帮垃圾找家”小组合作探索活动,把一个个小组变成一个个家庭,把四种垃圾桶也运用到课堂之中,创设了处理家中垃圾的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进行分类投放。学生投放正确后的积分奖励和使用APP判断容易混淆的垃圾种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操作要点垃圾分类,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在情境中营造儿童文化世界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育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教师要努力在创设的情境中开展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营造儿童的文化世界。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世界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索学习活动,不知不觉中理解道德,学习道德,逐渐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垃圾分类有妙招”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再利用资源,培养学生废物再改造再利用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在执教时,通过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手段,拓宽思路。随后,教师组织全班开展讨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再次利用,变废为宝呢?”讨论后,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思考还能如何再利用,并填写研究单。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学生愿意亲近与喜爱的儿童文化世界,使儿童更容易理解教材的内容,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建立连接。学生在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与教材实现真正的互动,帮助学生建构废物再改造再利用的美好生活,符合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

三、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对合作探索学习活动的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这里发挥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并且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指导学生更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索活动,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作习惯。

(一)评价内容的清晰化和多元化

四人小组中,我们可设置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和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助者和指导者,对合作探索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要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内容清晰化的评价,如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纪律性或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总之,越具体明确的评价,越具有有效性。教师也可在设计小学合作探索学习活动时,把评价的环节设计到学习研究单中。

(二)评价方式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道德说教的习惯姿态,追求平等、民主的对话,从而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在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上,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全班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听课教师的评价等。

例如,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甚至播放家长评价的视频,可以对孩子起到更明显的激励作用,也成为课后作业更鲜明的范例。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变废为宝创意展、课堂上的照片展示、优秀合作小组的评选、制作美篇宣传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学生意识,设计出精确化的合作探索学习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鲜活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