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退耕还林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2021-12-01 01:57赵万林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海省生态工作

赵万林

(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局,青海海东 810699)

引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黄河和长江等河流的源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系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人们开始对青海省进行开发。无序开发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水土流失、干旱、荒芜等问题,而当生态系统无法承受时就会使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多年前青海省已经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做了一些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因此,目前还需对青海省退耕还林的现状进行分析,实现以效益为核心的全方位整治。

1 青海省退耕还林的现状分析

青海省已经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将核心放在东部的丘陵和西部盆地,放在盆地风沙区、环湖地区以及沙化比较严重的地区。青海省的退耕还林工作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早在2000年青海省就展开了试点工作,在两年后正式启动退耕还林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二十年的经验。从“十二五”计划之后,青海省在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上一共投入了一百五十多亿元,和“十一五”相比较,投资成本多出了三倍,“十二五”青海省完成了89.13万公顷的造林面积,其中,19.33万公顷为退耕地造林种面积,42.43万公顷为荒山荒地还林面积,12.26万公顷为封山育林面积。整个青海省的绿地面积有四百多万公顷,而森林蓄积量高达五千多万平方米,在“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的绿色覆盖率只有5.2%,而在“十二五”期间,提升到了6.3%。在绿色覆盖率提升之后,不仅给城市生态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当地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2 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

青海省属于经济小省,在我国的GDP排名中占比较小,但即便如此,青海省的资源却非常多,属于我国资源大省,因为青海省的地理位置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使得青海省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在当地的森林面积、草原面积中得以体现。青海省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这给当地风沙防范、水源养护、草场保护以及农田防护等等都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近些年来,因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青海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也加强了开发,这使得原有的生态体系遭到了严重损坏,在这种情况下,绿地面积开始退化,而水土也逐渐流失。对于青海省来说,生态系统是他们最富有的产业,如果失去了生态,那么最终全省的经济也很难实现进步。并且,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超过了三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政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启动了退耕还林举措,在落实退耕还林之后,可以让各大省市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建设,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可以带来多种不一样的效益,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进步,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的工作、生活也会更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度。

3 青海省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3.1 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关注对象了,在全球各国都已经加强了生态问题治理,可以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的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比较明显的,其将原本已经荒废的国土进行改造,使其重新恢复绿色,不但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还可以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保护。青海省的湿地结构也非常重要,但从现状来看,湿地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种丧失一定的湿地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在进行退耕还林后,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恢复湿地功能,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丰富生态系统结构,让生态结构更具多样化。并且,在建设了绿色城镇和乡村之后,青海省的交通也变得方便了许多,建立了机场、高速公路、省道等,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飞跃。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中还有一重点组成部分,则是国土绿化面积,在退耕还林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在森林面积增加后,则可以有效的抵御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大大降低青海省的居住危险性,还可以有效改善气候条件。

3.2 经济效益

伴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体系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生态保护前提下,而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落实不但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为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带来极好的经济效益。当一个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时候,需要将当地农村的资金、物力以及人力等资源进行重组,而在平时,这些资源根本得不到管理,当这些资源在进行重组后,可以适度的转变农村生产模式、方法,让原本闲置的人力或物力重新得到利用。与此同时,在青海省中也有不少的香料基地和中草药基地,在进行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势必会吸引一些企业的参与,而当参与企业在正式接触了这些基地后,如果感兴趣就会参与合作,让省内的资源可以销售到省外,甚至国外,以此来加强青海省农村产业和经济链的密切结合,给青海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途径。除此之外,退耕还林工作还包含了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等项目,这些项目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岗位,在实际的落实过程当中,可以为青海省农牧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减少绿色退化现象的出现。青海省本就有着很好的自然条件,在进行退耕还林的时候,也可以发挥出自然优势,建造多种产业链和生产模式,在省内打造特色经济基地。而这一举措早在前些年的时候就开始实现了,在2010年的时候,青海省全年的生产总值只有7.49亿元,到2016年,上升到了四十四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就增加了几十亿生产值,而这也成为了青海省产业发展的推动性力量。在2010年时,青海省的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现象,当年的总收入是七十一亿元,到2016年,增长到了三百多亿元,旅游产业成为了青海省服务业的领头羊,同时,也是促进青海省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之一。

3.3 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好坏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到一定限度时,就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在进行退耕还林举措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比如,退耕还林的实施有效增加了青海省当地社会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程度,人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而这也将带动各大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产业和林果产业来说,他们作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服务、生产、销售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省市的生存和GDP排名。在落实退耕还林之后,可以让各大产业发展更为顺利、有序、有效,其所带来的绿色财富是无价之宝,让农民获得富裕和快乐。与此同时,退耕还林还能够有效的美化整个省市,在将青海省的风景展示出去后,可以收获一大批旅游者和观赏者,既改善了青海省在外省人心中的印象,也提高了经济收入。

4 青海省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经济效益较差

青海省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时候,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态公益上,对经济效益问题考虑不足,虽然有着比较好的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并不高。在退耕还林实际落实的过程中,青海省的贫困面积背景大,且贫困度比较深,退耕户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补助资金。同时,青海省退耕还林还存在一个现状就是,各地区的后续储备能力差距较大,在发展上使得各地区进度不一样,这就没办法彻底解决有些地区退耕户的生计问题,所以,导致在退耕还林结果上存在着隐患。

4.2 自然因素较为严酷

青海省在落实退耕还林举措时,还面临的现状是生态体系较为脆弱,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导致的,造林立地的条件比较差,同时,因为在这种严酷条件下增加绿地种植面积会产生较多的成本,国家政府给予的补助虽有,但并不多,使得退耕还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3 退耕地面积的养护不足

在进行退耕还林后,退耕还林地是需要进行养护的,但从当前青海省的现状来看,并没有进行定期有效的养护,在造林后就置之不理,这会在无形中降低造林质量,当造林地的树林成活率很低时,还需进行重新造林,这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从而降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加上青海省在退耕还林举措上的成本资金有限,没有办法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有效的后期养护,伴随着鼠兔危害,导致青海省退耕还林地的成林率非常低,这也是将来需要重点改善的部分。

4.4 机制未得到创新,缺乏技术支持

当前青海省退耕还林面临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退耕还林的有效实施必须得到机制和技术的支持,如果机制和技术都还停留在过去,那么退耕还林工作难以坚持。在未来,还需加强机制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引入,提高青海省整体绿化程度。

5 青海省退耕还林的有效实施策略

5.1 科学合理的规划退耕还林任务

当青海省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时候,还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当地区不一样、立地条件也不一样的时候,相应的规划也应该不一样。因此,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退耕还林地点的气候、水文条件、地理位置等调研清楚,再在调研的基础之上进行规划,才能确保退耕还林实际实施的秩序。并且,相关工作者还应当对青海省的气候、土地以及水文等条件进行考察,制定具体的措施,看怎样才能抵御风沙。

5.2 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退耕还林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退耕还林实施质量,是否可以给社会、地区创造效益。可以通过培训来加强青海省农民的责任意识、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外部引入各层次的专业人才,但在人才引入后也需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积极组织他们对农民进行培训,传授给农民正确的起苗、运输、栽种技术要领,以此来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落实。

5.3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资金投入

青海省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速度比较慢,成林所需的时间较长,再加上当地的经济规模不大,如果在退耕还林实施上只依赖于国家政府的补助,很难推动退耕还林落实。因此,青海省必须突破原有格局,加强工作机制的创新和资金引入。在进行造林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激励机制,将企业、农民以及社团等组织和个人融为一体,实行精细化管控模式。在资金投入这一块,要开辟出新的融资道路,不能将目光只锁定在国家政府层次,可以利用青海省的特色产业吸引外来企业融资,从而拓展多样化资金融入渠道。青海省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创出新的退耕还林模式,如PPP模式,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私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依据合同来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权利。在考核这一块,青海省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退耕还林的好处和作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实施计划,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创建或完善问责机制。

5.4 强化宣传工作

在青海省落实退耕还林工作时,要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态意识,而这主要体现在宣传上。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全体青海居民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出自己的职能,对退耕还林进行宣传,让居民拥有足够的生态保护意识。

6 结束语

退耕还林可以给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但在青海省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存在经济效益较差、自然条件较为严酷、退耕还林地养护不足、机制未得到创新、缺乏技术支持等问题。青海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退耕还林任务、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及强化宣传工作等策略,来改善现状,提高退耕还林实施质量。

猜你喜欢
青海省生态工作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不工作,爽飞了?
生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