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菱潞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园林工程的重要内容,强调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与园林工艺,创建集游憩、生活、自然于一体的境域,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来改善环境。绿色建筑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理念为宗旨,将其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保性、美观性、舒适性要求,还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环境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将绿色化的设计理念纳入建筑规划中,尽可能实现少污染、低能耗的目标,促进自然、人与建筑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人们建造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于技术和政治等方面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系统。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建筑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地理地质特性的不同分布,地理的区域性差别极为显著,如、西部地区的发展缓慢、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迅猛[1]。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体现就是太阳能,即利用集热器储存太阳能,将其运用于室内、阳台、外墙的设计中,并且建筑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融合技术相当纯熟;同时地源热泵系统能对大自然的能量加以吸收,包括深层水、地表水、土壤等自然能源,可以利用热泵机实现夏天供凉、冬天供暖的目的,不会对人类和大自然产生有害气体,适用于家庭住宅和共同场所。可以说,地热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都源于大自然,将其用作建筑材料,能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
绿色建筑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
(1)概念模糊不清。设计人员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用绿色建筑时,不能正确认知绿色建筑的概念,只单纯地了解环保和节能概念,甚至不知晓怎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究其原因,我国的绿色建筑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与知识体系,缺乏对其的实施细则和理论指导,加上在研发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相对滞后,对绿色产品的推广应用不足,造成技术断层的情况。同时在相关学科方面的评价计算软件和方法相对欠缺,有些问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与量化指标,只能凭借直观感受和实践经验进行作业,导致作业缺乏科学的依据。
(2)只关注审查要求。部分设计人员只能浅显或消极地理解绿色建筑,错误认为绿色建筑是门面工程,只为应付上级的报批检查,继而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最低限度审查要求的满足即可,并未能对建筑物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也未能高度重视生态和环境等问题;或者是没有因地制宜,不能有效结合当地材料特点,而是对异地材料予以随意采用,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缺乏文化特色与地域风格。纵观当前的诸多绿色建筑小区,其在环境设计理念方面十分雷同,尤其是景观的规划设计,带给人的感觉基本相似,无法彰显景观的个性和特色,导致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新意、平淡无奇[2]。同时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时,有些设计人员只是一味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彰显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或者是忽视对所有区域环境与文化的研究,导致规划设计效果不佳。
(4)忽视生态环境安全和成本。当前许多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忽视造价和生态环保,只一味追求最终的效果与表面的美观,片面关注视觉上的享受,这样很难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动静互补、和谐一致,更遑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部分设计人员为了追求园林建筑周边的绿化效果,对各类树种进行设计,造成对周围生态的破坏,增加工程造价。
2.2.1 场地景观的规划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关键环节就是场地景观的规划,这样不仅能有效保护绿色建筑,如树荫能抵挡夏季阳光对幕墙的破坏,还能借助植物的蒸腾作用来优化空气环境,增加园林周围的空间湿地,改善园林气候。当然在实际应用环节,设计人员需要对绿色建筑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即对场地的潜能和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特别是新能源的应用潜力,如风能、太阳能等,密切关注水资源的使用现状,进而贴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针对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人员应该对建筑周围的场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该过程基本依赖于拓宽绿色空间来持续降低温度,如果出现某个特定的数值,往往会使温度降低效果不再明显。相关资料显示,温度会随植被与人之间距离的增大而持续下降,此距离的数值最大不会超过400m。
2.2.2 室内与空中花园的设计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设计形式就是空中花园,尤其是立体造园方式,多建造在较高的平台上,也称之为屋顶花园。通常在设计屋顶花园的过程中,需要对自然条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好排水和防水等工作,确保不漏不渗,从而实现屋顶植物的持续生长,满足绿色建筑的相关功能条件。防水施工的质量与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密切相关,其中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只有选择质量合格的防水材料,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结构的合理性。针对防水材料的选择,应该选用低温情况下不出现老化和裂缝、高温条件下不会出流淌的材料。另外,由于园林的人流量较大,夏季雨水较多且气候炎热,因此室外的铺盖可选用透水地面,如透水砖的铺设,从而发挥减尘、增湿、降温的作用;对于室内的设计,可以选用原生态的装饰和桌椅等,采取节约资源的构造设计;对于屋顶的绿化,选用特殊植物进行铺设,达到视觉的愉悦感以及环境的改善、隔热等效果。
2.2.3 可持续景观与节能技术的结合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能够将节能技术与周围气候条件相结合,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以园林景观的排水系统为例,可持续景观与节能技巧的巧妙结合表现为:①在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对不透水地面的使用和设计予以适当降低,如:针对路面和机动车道路的铺砌,尽可能避免排水管道被水流损坏,降低污水系统的负荷;②为保护地下土层,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对雨水清洁程度的保证[3]。除此之外,在规划设计环节要注重雨水的存储与收集,利用雨水进行路面的清洗或树木的浇灌等,促进绿色建筑节能性的提高,具体包括:①植被浅沟。将一个绿色植被适当种植在地表的沟渠,让雨水中的污染物在沉淀、过滤等作用下得以去除,以免污染径流,有效净化雨水;②渗透沟渠。借助管道的形式设计透水材料,将其插入填满碎石的沟渠中,这样雨水能及时下渗且渗透至周围土壤;或者是将防渗膜铺设在碎石层的外围,以此收集和存储雨水,将这些雨水作为景观湖泊的补水来源。
2.2.4 文化与景观规划的融合
文化与景观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比如:有些绿色建筑以案山、主山、朝山、基址为纵轴,彰显文化与景观之间的联系。针对类似的文化帷幕,设计人员在绿色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该加强景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环境的设计,景观设计的审美与功能密不可分,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都能体现古代的风水理论。可以说,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活动中,设计人员应该顺应和改造自然,设计出舒适且健康的园林景观,使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注重精细化设计。在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之初,设计人员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与科学分析,掌握翔实的资料信息,通过对资料的客观分析进行全方位考虑,即对气候与地形等因素加以考虑的同时,需要分析未来景观发展问题,提高设计深度与广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认真听取其他人员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制定低碳绿色、可操作性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2)采用低碳建材。低碳建材大多都属于新型材料,其低碳性表现为生产、制造、使用等环节对资源能源的低消耗,并且很多低碳材料能回收利用或循环使用,方便处理,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在绿色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采用低碳建材,表面上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实际上会降低工程造价,实现生态与企业的双赢。
(3)建设和修复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进行充分利用,搭建完善且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或者是对园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密切关注,适当增加植物或动物的种类,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或态度来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以生物圈自我修复的界限为依托,对园林景观进行巧妙设计和科学利用,彰显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
综上言之,绿色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融合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时,需要秉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景观与自然生态的融合,从而彰显建筑、人、自然三者的和谐共生理念,创造更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