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华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农村信息化的利用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进行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进行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农村经济的长久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经济增长
引言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并且对研究的系统性与长久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单纯的从某一方面的要素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需要充分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机制,才能充分的了解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性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刻不容缓,其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转变农业的生产与销售模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探讨
曹俊杰总结了日本、韩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是都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包括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及时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规;三是政府主导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四是把积极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日本率先在亚洲开展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戴宴清总结了其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注重都市农业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及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主要发展都市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農业”。贺洪明、肖友国总结出美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农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投入模式是以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形成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他们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各有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探讨
王振,张越杰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两种模式,即政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以及企业提供具有私人产品特性的农业信息产品。廖进球、安森东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类型两个维度构建了11种中国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中,必须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地理方位、民族特点、区域功能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非典型区域的建设模式选择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与适用方法。赵苹,骆毅指出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注意把握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模式上的变化。农业进入了“以IT为基础的高级农业阶段”,商品化、组织化程度、农产品附加值变高,务农需要专门技术,农作物种植不再以耕地等为先决条件,农村不再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区域。李国英指出中国未来的农业信息化,从商业模式来看,农资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
二、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解放农村生产力
虽然近年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成为工业大国,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地位,每年我国都会在农业生产等方面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近年来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部分计算机技术在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等方面的高效利用,解放了农村一部分的生产力,使农村有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使劳动者获得农产品之外的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受到层层阻碍,甚至会因为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导致严重的销售风险并且缺乏有效的应对风险能力,单一销售渠道一旦出现问题农产品就会滞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展农村信息化之后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宣传,例如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号宣传以及直播宣传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例如淘宝、东京等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打破农产品单一销售渠道的瓶颈,为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从三农口号提出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人们更加密切的关注,各项政策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展,效率低下的农村生产模式逐渐被高新技术替代,有效提高了农村生产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对农民的培训,优化农产品产业链、形成农产品品牌等,从各方面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信息化开展的前提,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需要做好资金投入规划,保证资金的投入能够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构建农村信息化网络;其次,监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程度,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招标到竣工的公开公正性;最后,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农民充分利用信息化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
(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
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有些地方甚至只剩孤寡老人和儿童,如此一来,会对农村信息化的进程造成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留住劳动力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激励有能力、有干劲的青年留在农村,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技术,引导农业信息化生产,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当地政府需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让农民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其农业生产的水平与效率。
(三)建立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农村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长效机制的支持,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复建设与设施不全等问题,造成农村信息化利用率低,反映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缺乏规范有效的体制机制。为了保证农村信息化长久的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帮助农村建立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要求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严格遵从机制发展,避免农村信息化建设偏离正确的道路与方向,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四、结语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在许多机制、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参考国外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城镇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但是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保证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赵诗源,王林,蔡东宏.乡村振兴视角下信息化对农村流通产业的促进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21(03):26-29.
[2]刘红权.乡村振兴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信息化引领农业农村发展[N].通信信息报,2021-01-13(001).
[3]薛国琴,项辛怡.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20(12):39-41.
[4]刘劲松.信息化建设对“三农”发展的助推作用[J].乡村科技,2020,11 (30):39-40.
黑龙江省富裕县社会保险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