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沉
2021年10月3日,备受关注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圆满收官。本届航展为期6天,展会规模宏大,展品内容丰富,再创中国航展25年发展的历史新高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本届航展的空中表演部分虽然没有出现国外飞行表演队的身影,但是来自中国空军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和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依旧奉献出了精彩的“空中芭蕾”。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10后第六次参加中国航展,表演动作由上届的19个增加到了22个。无论是动作编排,还是战机间的衔接,都与以往有了很大改变,动作更丰富、也更具观赏性。而回顾其近6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的故事更是值得述说。
八一飞行表演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成立于1962年,至今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了,其主要任务是对外迎宾和礼仪特技表演飞行。
1961年,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应邀访华,希望中国政府遵照国际惯例,在其专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后,派8架战机为其护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迅速抽调8名飞行员,临时组建护航大队,圆满完成了护航任务。
随后,在周总理的指示叮嘱下,1962年2月1日,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樓宣布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护航、表演大队。1962年2月15日,中央军委颁布《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护航表演大队的命令》。
国家领导人寄予这支队伍很高的期待,周总理亲临表演队观看飞行表演后,高兴地说:“一次成功的表演,胜过打下一架飞机。”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则要求表演做到“国家大礼,万无一失。”此外,邓小平、陈毅、贺龙、叶剑英、聂荣臻、罗瑞卿、杨尚昆等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南北征战的元帅将军们,也曾多次观看过他们的飞行护航表演。
1987年8月1日,这支队伍被正式命名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到2002年时,这支表演队就已经为98个国家和地区的198个代表团进行了298次飞行表演,成功率100%,这在世界航空表演史上绝无仅有。
作为代表国家形象担任飞行表演任务的航空兵部队,八一飞行表演队绝对算得上是一张向社会、向外国和外军展示我国军用飞机优良性能,彰显我国空军装备实力和飞行员技战水平的优质“名片”。几十年来,通过几代飞行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几经坎坷、几经波折,先后换装6个机型。
在组建之初,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是国产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5。当时,在没有资料、没有经验的基础上,队员们通过艰苦探索,掌握了飞机尾流和涡流的影响,逐步实现更紧密的编队和配合。在歼5时代,表演队共完成了56次迎宾任务,主要执行8机护航任务,表演水平达到单机、双机、三机、四机和六机。
1974年至1980年,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歼6作为表演用机,从而迈出了超音速特技飞行表演的第一步,共完成表演任务54次。在那个历史时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空军强悍的近距离战斗力,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国土防空实力。
1980年开始,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教5飞机,至1995年共完成97次表演任务。在这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迅速成长为一支优秀的特技飞行表演队:机身绘有简洁又漂亮的红白涂装、阵容强大的9机编队、白色的拉烟、精彩的分组开花和水平开花等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从1995年开始,表演队先后改换高空高速歼击机歼7的表演型号歼7EB和歼7GB。换装后最初仍旧沿用歼教-5的红白涂装,到2001年,表演飞机换成蓝白涂装。
1998年和2000年的中国中国航展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10天表演中,先后以六机向上向下开花、高速俯冲、低空横滚拉起、急速横滚跃筋斗、单机大速度横滚倒飞等16个世界公认的高难动作,进行了20场次、132架次的表演,将歼7EB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倍受世人关注。至2005年,使用歼7EB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完成表演任务107次。
2006年至2009年,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7GB,其涂装和歼7EB一样,主要的外观区别是驾驶舱后面的天线,歼7GB的天线有个碟装的顶端。
2009年11月,在空军成立60周年庆典中,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换装之后的歼10编队首次公开亮相,并与歼7编队同台表演,取得了“歼7精彩”、“歼10震撼”的表演效果。之后的2010年初,歼7GB飞机正式退出表演队。
换装国产三代战机歼10后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也曾使用过红蓝白的涂装。在2010年第八届中国航展亮相时,表演队的涂装又换成深宝蓝和白色为主,饰以灰和红的涂装,显得更沉稳更有气势。
而这次看似不起眼的更换涂装,背后也有着并不简单的故事。
2010年11月,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战机新涂装确定,并于11月的中旬正式亮相第八届中国航展。与之前的换装不同,这是空军首次正式聘请地方人员为表演机设计涂装,首次采用网上投票的方式公开征集涂装意见,首次采用宝蓝色为表演机主色调。
飞机机身被漆成色泽较深的宝蓝色,顶部、底部和两侧分别用银白、银灰、“中国红”等颜色绘出了一个抽象的“利剑”,尾翼则是4种色块组成的发散图案,仿佛闪过的“剑光”,机身上还漆有中国国旗、“中国空军”字样、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徽和飞机编号等。整体设计庄严中又有动感,凝重中不乏雅致。
据报道,2009年空军曾经向广大网友展示过一个天蓝与白色相间的最初涂装方案,不过引起比较大的争议。空军机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展现歼10飞机的气势与气质,我们下决心重新设计涂装,聘请中央美术学院的5人设计团队,为歼10‘量体裁衣。”
主题确定后,空军于2010年6月12日将4种涂装方案公开上网,并号召广大网友进行投票并进行跟帖,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此举带来巨大的反响,短短18天,累计有115万网友浏览了新涂装方案,覆盖全国177个城市,还有美、法、日、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10余个国家,收集的投票更是高达35万份。
最终,A方案的“宝蓝+白”配色获得采纳,此外,空军还收集了近万条网友評论,从中梳理出61条建设性意见,对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包括机身“中国红”的强化处理、对尾翼图案进一步的简化和抽象——空军开放的姿态引起了网友的一片好评,这件事也成为航空迷和军迷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快乐回忆之一。
如今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空军飞行表演队之一,是曾多次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部队,先后5次参加阅兵,9次参加中国航展,并多次走出国门进行飞行表演。
众所周知,特技飞行表演,是人类对蓝天充满想象与创造的象征。对于八一飞行表演队来说,在每一次的精彩“空中芭蕾”表演背后都充满着巨大的危险,甚至是死神的召唤。
曾任八一飞行表演队大队长的李鑫,在中国航展期间就经历过一次危险的飞行。2000年11月,八一飞行表演队赴珠海参加第八届航展。当时因为气象原因,无法确定原计划中的6机复杂特技能否进行。于是,表演队临时决定,先飞一下双机特技,试探一下情况。任务落到了大队长李鑫和副大队长张信民头上。
驾驶飞机上天后,李鑫遇到了强大的气流。飞机开始明显地颠簸和抖动,原本有规律跳动的仪表指针随着险恶的涡流不停颤抖。他赶紧拉驾驶杆开始上升,可颠簸的飞机变得异常迟钝,根本不理会他的指挥。不知过了多久,李鑫的飞机像挣脱了缰绳,才重新有了高度……终于化险为夷。
飞机一着陆,战友们迅速围住了李鑫。摸摸李鑫的胳膊,大家惊讶发现他的胳膊变得跟“铁棍”似的梆硬。实际原因是,由于李鑫全力对抗空中逆侧风和强气流时间过长,肌肉过度疲劳,导致肌肉坚硬僵直。
相比我国首批三代战机的女飞行员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的余旭,李鑫无疑是幸运的。
2015年,在马来西亚海事与航空展中,余旭等四位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首次驾驶歼10进行海外飞行表演,赢得世界喝彩。2016年,因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余旭顺利拿到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机飞表演资格,成为仅有的几位获得该资格的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在队中,余旭的代号叫做“金孔雀”,因为她不仅能力出色,还擅长跳孔雀舞。她一如既往珍惜这次机会,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希望能在表演中展现最好姿态,让世界看到中国女飞行员的英姿。
令人难过的是,2016年11月12日,她所在的八一飞行队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进行飞行训练,在训练途中出现了一等事故。当时作为飞行员的余旭进行了跳伞自救,最终还是不幸牺牲。11月13日,她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在中国军队的序列里,很难再找出一支部队像八一飞行表演队这样,担负着“国家大礼、蓝天仪仗”的特殊使命。他们不但是中国空军的优秀代表,更彰显着大国气派,体现着中国力量。而他们的故事也将鼓励无数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