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和新发展理念下的美丽宜居乡村规划策略

2021-11-30 07:06徐志力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规划

徐志力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宜居环境构建、社会永续发展和实现“美丽中国”蓝图的时代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安全和新发展理念引入美丽宜居乡村的规划中,从全地域、全要素、全维度和全过程探讨了美丽乡村规划管控的核心思路,接着通过建立评价模型以及确立指标权重的方式分析美丽乡村的建设策略,并结合婺源美丽宜居县总体规划实践,从多方面探讨了安全和新发展理念下美丽宜居乡村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安全与新发展;美丽宜居乡村;规划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29

1、引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实施的空间载体,传统的城乡规划也同样面临着向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的过程。以生态文明优先为核心,在自然资源的底线约束下,坚持安全和新发展理念,通过规划和管控,达到国土全要素之间使用效率和空间格局的最优化,成为所有国土空间规划从业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2、安全和新发展理念

2.1 安全和新发展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管控核心思路

2.1.1 全地域管控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应当统筹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实现生产空间有序、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适宜的全时空覆盖的全地域美丽乡村建设。

2.1.2 全要素管控

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制定各类用地之间的转换规则,特别强化对非耕农地、生态用地的用途管控,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的用途管控,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地、房、路等社会要素的生命共同体。

2.1.3 全维度管控

规划管控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用途管制、指标管控等各个方面构建互相支撑的多手段综合管控体系。按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若干意见要求,在乡村地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用途管制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指标管制方式结合,以一张图的方式服务美丽乡村规划全过程。

2.1.4 全过程管控

在规划前期、投入建设和管理实施全过程进行合理管控。政府、企业和村民联合管控,政府主导进行组织发动、政策保障、规划引领、财政引导、规划引领实现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村庄建设;同时通过产业支撑开展乡村经营,保障村民权益。

2.2 建设策略

2.2.1 安全

优化“三生”空间,强化空间用途管制,落实“三区三线”,进行底线管控。具体体现为,合理划分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利用生产空间,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高效集约利用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农业空间;严格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严格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修复农村生态环境,提升村庄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2.2.2 创新

美丽宜居乡村可以通过全新发展经济、强化乡村的休闲、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同时可以通过构建特色小镇为载体,培育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依托乡村本身的资源特色,打造各种类别的特色小镇,如运动休闲、生态度假、文化体验、田园综合体等等。

2.2.3 协调

积极促进城乡融合管控,可以通过农村全域规划建设来构建乡村建设新格局,完善城乡等级空间体系,构建城乡系统空间格局、分类推进乡村有序发展、科学推进乡村的规划布局。针对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一般乡镇分别制定科学规划布局方案,推动宜居乡村全域统筹协调。结合上位规划和乡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针对性规划建设。

2.2.4 绿色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巩固美丽宜居生态环境基础,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塑造文化特色风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美丽宜居建设的实施,提升乡村风貌建设水平,带动乡村特色风貌发展。

2.2.5 开放

打造多个乡村融合开放试点的模式,搭建村务信息公开开放平台、继承发展保护村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村庄文化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政府、企业、村庄共同努力,落实各方责任,同时强化法治保障,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并且动员社会参与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村庄历史文化的宣传建设,以提高村庄的开放程度和服务水平。

2.2.6 共享

通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村落五分钟、十分钟和十五分钟城乡生活圈。通过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除基本配套服务设施外,根据村庄旅游服务的功能,因地制宜加强旅游接待、住宿、餐饮、商贸、集散、文化等设施,实现全体居民共享、共用、共建、共治。

3、安全和新发展理念在婺源县的规划实践

3.1 婺源县概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国土面积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万亩,耕地32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172个村委会,总人口约36万。

婺源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总体看来,婺源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旺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良好基础。

3.2 前期条件评价

为了突出生态资源的底线管控,同时也为了保证对现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判断,规划加强了规划前期的现状评价工作,采用多因子权重形式,对全县172个行政村逐个进行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和乡村发展潜力评价。

3.2.1 保护优先,评价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格局方面,主要选取了生态、高程、坡度、交通、水源、地质灾害等因子,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对应的权重系数,并按照各因子的影响程度由低至高分别赋予1-5分,最终求出最后的加权结果,从而将全域划定为生态底线控制区、乡村生态限制区和乡村生态发展区,作为国土空间底线管控的依据。

3.2.2 精准发展,评价乡村发展潜力

乡村发展潜力方面,主要从区位条件、自身基础条件、基礎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庄特色等几方面入手,各自选取相关因子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每个行政村的发展潜力评估,并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5个层级。

3.3 指标体系构建

在落实国家与区域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宜居城市标准、江西省美丽宜居示范县考核认定办法、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指标、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以及周边地区美丽县域考核指标体系,结合自身现状发展条件,围绕“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制定婺源美丽宜居县规划指标体系。

整个指标体系共分为6个大项、16个小项、63个指标。在现状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婺源美丽宜居县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值,具体见下表1。

结语: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战略安排,婺源县作为江西省美丽宜居试点县之一,积极探索完善全域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本文基于婺源美丽宜居县总体规划的实践探索,讨论了基于安全和新发展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由于时间的限制和作者有限的知识,本文还存在探索不足且进一步优化有待深入等问题,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和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的集思广益。

猜你喜欢
规划
退休家庭的财富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总局遴选“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2171种
两只手都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