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晚唐儒者来鹄的散文在继承韩愈、柳宗元文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其散文特色有着浓厚的民本思想,他对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与批判。他的散文还吸收了元白为文讽喻的精神,关注现实、体悟民生、重视文章的讽喻、教化作用,使得其散文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来鹄 内容 艺术特色
一、来鹄生平
来鹄,晚唐文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中和年间,江西南昌人。《唐诗纪事》记载来鹄“诗韩、柳为文”,“声价籍甚 ”a。由史书记载可知,晚唐儒者来鹄颇有文采且声誉较高。然而来鹄仕途不顺,屡试不第。同时《唐语林》也记载道:“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礼都者千余人……虽然,皆不中举” b。来鹄虽心有一腔壮志报国的热血情怀,难耐现实黑暗而意不得志。一生仕途艰难坎坷,举进不第,终身布衣,唐末战乱中客死维扬之地。《唐摭言》记载:“鹄避地游荆襄……中和客死于维扬。”c生于动荡不安的黑暗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未能使得胸怀大志的来鹄一展宏图,这对他造成重大打击,无疑是旧唐王朝被命运捉弄的可怜儿!
《全唐文》共收录来鹄散文九篇,虽然篇目较少,但文学价值颇高。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将陈黯和来鹄归为“愤世之文”散文作家一类,概括二人的散文特点为“文虽师古,亦多讽当世,虽未免迂执,亦时有愤激”d。此书对《政圣记录颂》《相孟子说》《隋对女乐论》这几篇文章做了精炼的评价。接着又对《俭不至说》《猫虎说》《读鬼谷子》这几篇文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虽然分析内容较为浅短简略,但对于来鹄的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郭预衡先生没有对来鹄的文章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因此,对来鹄散文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来鹄散文
来鹄的散文被郭预衡归为“愤世之文”,说明他的散文是将现实与文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来鹄关注现实,心系百姓,有着强烈的民本思想。他散文思想主张“尊儒重道,心系民生”,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当中。
(一)讽喻现实之作 来鹄生逢乱世,屡试不第,不论是出生于衰微、黑暗的社会环境,还是在政治仕途方面,上天似乎从未眷顾过这样一个有着强烈济世救民的爱国儒士。虽心怀壮志凌云,然一生终不得进入仕途宦涯。因此只能将自己的郁闷不平之气积塞于胸中,发抒于文章当中。其文章直陈时弊,关怀民生,对当时社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隋对女乐论》这篇文章主要是讽刺国君耽于女色、不思朝政,意在表达诗人对于黑暗朝政的痛恨及对未来国家命途的深切担忧。文章中以“自古天子有女乐否”这句话来试探群臣,然群臣均未给出很好的回答,房晖远却为荒淫无度的君王进行辩解。作者引经据典,反驳房晖远荒谬的论述,最后写道:“晖远瞽诗而终对……上下相蒙,履霜于此。悲夫!”e显然,作者批判的矛头并不仅仅指向房晖远,而是直指荒淫无度、横征暴敛的君王隋文帝。结合来鹄生在唐懿宗、唐僖宗时代,彼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王朝统治摇摇欲坠。国势日渐衰微,黎民百姓处在滥收苛捐杂税、负忍沉重兵役的景况中,又遭受频繁的自然灾害,动乱一触即发,最后引发了黄巢之乱。来鹄文章的实际意义是对当朝军政大臣独揽军权,穷兵黩武,引起藩镇割据的惨烈局面及对上层统治者昏庸无道、软弱无能、无所作为进行强烈的抨击,有着讽喻、教化作用。
来鹄在《俭不至说》中的主要用意就是揭露朝廷骄奢淫逸之风,上层统治阶级喜好享乐,使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老百姓流离失所、忍受饥寒交迫,这加剧了唐朝社会的动荡不安。文章虽嘲讽了前人的奢靡浪费,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讽刺当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奢靡享乐的不良风气。
《猫虎说》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短论:“农民将有事于原野,其老曰:‘遵故实以全,其秋庶可望矣。……或有决于乡先生,先生听然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f文章主旨主要是揭露贪官污吏比恶虎更可怕。文章内容短小精炼,作者用最简短的话语将昏聩腐败的官吏比作猛虎,猛虎象征着恶势力,欺侮弱小,恃强凌弱。作者并未直接描写官府贪吏的行径,而是借助老百姓畏惧老鼠危害庄稼进而揭露贪官污吏的腐败行径,巧妙地揭露唐王朝黑暗的现实处境及政府腐败不堪的残酷现实。
来鹄的《读鬼谷子》思想更有深度:“鬼谷之书,三卷而已,代不家有,则何自然符合奥妙,契人心之易耶?……得如自然符契鬼谷之书者,则吾见圣人无恨矣!”g 文章主旨是强调圣人之道。来鹄在文中一方面担忧上层统治阶级沉溺于鬼谷之书,不行仁政;另一方面又对书中所提倡的大行于世感到愤懑不满。这是作者对现实社会发出的深沉忧思,渗透出作者强烈的儒家思想及对清明政治的迫切渴望。
《针子云时说》的内容主要是衰颓的晚唐社会对于人才的埋没,有志之士难以抒发自己的壮志抱负。文章一开始就对汉朝百姓认为扬雄所经受的遭遇发表意见,并阐述了造成扬雄所遭受困苦的原因,认为扬雄意不得志是因为自己身居闲职,被朝廷无情抛弃,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愤慨自己不能像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那样的有志之士一样建功立业,悲叹自己只能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因此来鹄意指自己跟扬雄一样生不逢时,结合自己的悲惨遭遇,强烈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与痛恨。
(二)继承韩柳文风 来鹄善用讽喻手法,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希望借助文章来批判现实,可以起到干预现实的作用,并能够对当时破败不堪的唐王朝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这显然是继承了韩愈、柳宗元“文以载道”的思想,认为文章就应该讽喻现实,刺上化下。晚唐文人来鹄,虽然在散文创作风格上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思想,但也糅合了晚唐的时代特色,即通过写实来讽喻现实社会。晚唐至唐季末世的散文家在继承韩、柳的散文思想基础之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之處。他们在继承古文运动所倡导思想的同时,提倡写文就应该“博览百家经典,文以明道;师从先秦两汉,为文雅致”。同时在作品内容、形式上,对李翱、皇甫湜提倡的“重道轻文”的思想进行校正,摆脱韩愈只强调儒家思想内容,另辟蹊径地延伸了柳宗元“导扬讽喻”的创作思想。来鹄还继承了白居易讽喻现实的创作文风。例如在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救济人病,裨补时弊”的主题思想。来鹄在继承韩愈、柳宗元文风的前提之下,还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传承又有新变。
来鹄的散文多为关注现实之作,他关切现实社会,同情下层百姓,十分重视文章能够对社会现实起到的讽喻作用,因此与中唐古文先驱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一脉相承。同时还借鉴并吸收了白居易讽喻现实的精神,这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来鹄独特的散文风格。
三、艺术特色
(一)情真意切、以理动人 来鹄的文章善于以理动人,他在写文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贯注于文章当中,使得文章具有新的生命力。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道:“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泛滥……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h意指为文需要有真實的感情去浇灌,使得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才能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同身受。
在《读鬼谷子》中他写道:“圣人神疲力尽以行道,开礼展乐以告人,欲天下不忘乎温良忠悫敬让之心也……不知鬼谷作是书,鬼何为耶?”i
来鹄创作此文章有感而发,感情真挚。在文章开头便埋下了伏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作者由盛行鬼谷之书继而联想到圣人之道,文章结尾也提到想要施行仁政的贤明君主为提倡推广儒家之道劳心劳力,忧思伤神,但又慨叹教化民众的道路异常艰难坎坷。随后,来鹄探究“代不家有”“自然符合奥妙”等内容。在鬼谷之书盛行的背景之下,作者有心鬼谷对于社会的危害,因此极力维护儒家正道思想,表达对现实的忧心与希望。来鹄虽为落魄穷儒,然而他心中最希望的依然是圣人之道,对那些盛行的歪门邪说表示强烈的不满,对儒家仁义道德极力推崇。文章末尾作者将主题进行深化,通过论点抒发作者忧思于乱世,虽有志于世,然现实社会异常残酷,由此作者发出深沉感慨,情思真挚,动人心弦。
来鹄的《俭不至说》也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内容妙趣横生,读来意犹未尽。来鹄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立论鲜明。文章内容虽然短小精练,但是却运用了八种比喻,简洁有力,论证严密,形象十分生动有趣,文章说理性极强,同时也强烈地表现了对现实的郁郁不平之气。
(二)善用文眼、层次鲜明 来鹄的散文大多是小品文,其文章多受韩愈、柳宗元的寓言、杂说短论的影响较多。虽然他的散文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整体层次十分鲜明,尤其擅长使用文眼。
来鹄的《隋对女乐论》,前后两次提到“朝与职俱无人”,实则感叹晚唐末期无奈心酸的社会现实;《儒义说》通篇以“儒”为文眼,全文贯穿,并且作者积极通过经典文献来解说什么是“儒”,同时也说明自己对儒家思想的坚守;《针子云时说》中也出现较多文眼,例如“素臣之事”,作者由素臣到子云,通篇围绕“素臣之事”进行解说,条理清晰,解说严密。
《隋对女乐论》《儒义说》和《针子云时说》,作者开门见山逐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每一篇文章开头都阐述对方的论证观点,例如这三篇文章的首句分别为“隋《儒林》有言曰”“天下之命修文士曰”“或曰”,文章前文先叙述对方的观点后,文章末尾接着再以最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词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其观点分别为“朝与职俱无人矣”“是谬久矣”“雄诚得素臣之事矣”。结尾处,作者再次提及所驳斥的观点,首尾呼应,愈发彰显出文章鲜明的层次结构,使得文章读来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三)多用短句、反问句 短句可以使文章精准凝练。例如来鹄的《儒义说》这篇文章中的“夫士之出也,讲道德,行礼乐,以治其身心。能语言,明仁义,则曰儒士”j, 每个句子由动词连接,使得整篇文章短小精炼,主旨鲜明。如《仲由不得配祀说》 中“孔氏之徒,回圣也,赐辩也,商贤也,子我才也,曾闵孝也”k,通过寥寥数语便概括出弟子的性格特点。《读鬼谷子》中也具有比较精炼简明的话语,例如“又增以设学校,立庙祀,笾豆时修,衣冕屡制”“墙帙整整,林轴丽丽”,通过这些简短话语,清晰地将后世明王维护儒家道德的行动表现了出来。
来鹄在散文创作中也多用反问语气。《相孟子说》中质疑孟子的言说及思想,文章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反问句来表述自己的疑问,其文以“术焉得慎”“而咎繇岂利人之刑”“而周公岂利人之丧”“是师医之所术,岂不慎欤”这些反问句,继而体现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文章最后又以反问句结束,使得文章韵味深长,值得深思。文章整篇使用大量的反问句来论证观点,足见作者思虑详细严密。《仲由不得配祀说》也善用反问句,如“何齐桓能救异侯之耻,而由反不能终缓夫子之穷”“今日没,岂恶言不日闻乎?”“诚宜葆死焉以俟乎,致保身以全乎用。何取临于衙门”。还有《隋对女乐论》的“君道之问若何”等。反问语气可以引人深思,来鹄散文大量运用反问句使得读者可以结合来鹄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出感慨,而令读者感同身受。
短句和反问句在来鹄的使用下使得散文呈现出一种明朗晓畅、强健刚劲的风格。与韩文相比,来鹄用语质朴晓畅,赋予文章素朴简净的风格。来鹄散文形成明朗强劲的文风也可看作是来鹄将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文章的特点融会贯通,取两家的长处而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然来鹄独特的散文风格主要与所处特殊且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自身所经历的坎坷际遇有关,其散文风格与柳宗元相较情感表达更加强与直白。总之,来鹄散文创作以讽喻现实为主,并继承韩柳文风,并以短句、反问句式结构篇章,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散文艺术风格。
a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846页。
b 〔宋〕王谠著,崔文印、谢方评注:《唐语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9页。
c 〔唐〕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唐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74页。
d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14页。
efgijk〔清〕董诰主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34页,第8531页,第8532页,第8531页 ,第8534页,第8533页。
h 〔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译:《文心雕龙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1页
作 者: 薛梅,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