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洁
江西省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上饶 334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作为一类妊娠期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疾患,其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该病患者大多不会表现出糖尿病三高一少症状,但可出现血糖升高、外阴感染、羊水过多等表现,甚至可引起胎儿过大及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若不及时予以规范诊疗,可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4]。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控制GDM 患者血糖情况来减少相关母婴并发症,而除药物疗法外,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等健康行为调节亦可成为GDM 患者血糖调控的有力手段[5-6],而此类行为习惯养成需要通过规范的临床健康教育干预实现。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作为以行为转变为目的、以理论传授为手段的健康教育方式,其近年来被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患者护理干预中[7-8],本研究将其应用于GDM 患者干预中。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于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6 例GM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观察组中,年龄26~33 岁,平均(29.2±2.5)岁;孕龄20~25 周,平均(22.6±1.5)周;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上11 例,高中22 例,初中及以下10 例。对照组中,年龄26~34 岁,平均(29.5±2.3)岁;孕龄20~25 周,平均(22.8±1.4)周;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上12 例,高中20 例,初中及以下1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GMD 相关诊断标准[9];②患者年龄25~35 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者;③存在前置胎盘或胎膜早破者。
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具体为短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联用,依据患者血糖轮廓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10],具体步骤如下。①意向调查:首先由护理人员安排一次与患者一对一访谈,对其饮食习惯、饮食喜好、运动锻炼能力、体重控制情况、GDM 病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为后续个性化教育提供方向。②准备阶段:针对患者意向调查结果,制定行为改变理论方案,首先组织进行GDM 相关健康知识手册的制定,内容需包括GDM 基本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血糖水平调节等方面,将其发放于患者后配合现场讲解、幻灯片演示、视频讲解、答疑反馈等方式加深患者印象,并需引入并强调理论转变为行为的重要性。③行为阶段:引导患者回顾健康宣教内容,针对饮食、体重、血糖方面的控制设立近期可行目标,引导患者主动寻求目标达成方案,期间需保持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由患者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饮食、运动方案,并根据护理人员提供的宣教资料,对照发现措施不规范之处,随后积极实施,护理人员需持续从旁监测,并适时予以鼓励、纠正,并于患者出院前建立微信沟通渠道。④维持阶段:待患者出院后,由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微信电话随访,及时评估患者健康行为状态,对不当之处予以理论指导,引导其纠正行为错误。两组干预均持续3 个月。
比较两组的体重管理、饮食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体重管理情况包括孕期增长体重、分娩体重的记录;饮食控制包括谷物、豆类、乳类、盐类达标率;血糖监测方法为干预前后取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以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以葡萄糖氧化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水平。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孕期增长体重、 分娩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体重管理情况比较(kg,±s)
表1 两组体重管理情况比较(kg,±s)
组别 例数 孕期增长体重 分娩体重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 <0.001<43 43 14.5±1.6 17.0±2.1 6.209 60.9±5.8 67.1±4.2 5.677 0.001
两组干预前的谷物、豆类、乳类、盐类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谷物、豆类、乳类、盐类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谷物、豆类、乳类、盐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饮食控制情况比较[n(%)]
两组干预前的HbA1c、FPG、2 h 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1c、FPG、2 h PG 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HbA1c、FPG、2 h 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HbA1c(%) FPG(mmol/L) 2 h PG(mmol/L)观察组(n=43)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n=43)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t 值P 值7.0±0.8 3.2±0.6 24.918<0.001 7.4±0.9 5.0±0.8 13.0<0.001 9.4±1.0 6.2±0.8 16.385<0.001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3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7.0±0.9 4.3±0.5 17.196<0.001 0.311 0.756 9.235<0.001 7.4±1.0 5.9±0.9 7.311<0.001 0.048 0.961 4.901<0.001 9.5±1.0 7.5±1.0 9.273<0.001 0.463 0.644 6.656<0.001
GDM 患者发病与其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糖耐量降低有关,而随着发病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患者及胎儿均可面临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11-12],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以健康教育措施引导其建立饮食、体重、血糖调控的健康行为方式极为重要。
李春玲等[13]研究亦显示,对GMD 患者予以侧重于营养摄入方式的个体化指导有助于其体重管理、血糖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期增长体重、分娩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的谷物达标率、豆类达标率、乳类达标率、盐类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1c、FPG、2 h PG 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HbA1c、FPG、2 h PG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GMD 患者体重、饮食控制,从而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情况,而分析其原因在于该健康教育模式下,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了疾病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调控方面的意向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以及健康行为现状,在准备阶段护理人员以意向调查结果为依据,配合健康手册讲解、幻灯片演示、视频讲解等多元化教育方法对患者健康行为改变构建理论依据,随后在行为阶段引导患者设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通过主动参与制定改进方案的方式促使患者提高健康行为主动性。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仅在院内进行干预,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其维持环节通过微信电话随访持续对患者健康行为进行监督、修正,使其健康行为得以保持。
饮食控制作为GDM 患者调节自身体重、 血糖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其宗旨在于对患者摄入总能量进行严格限制,但需保证其摄食的均衡性。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周桔丰等[14]研究发现,大部分GDM 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触及程度较为浅显,对饮食搭配的方法更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临床中若对此类患者仅给予简单的口头指导与解答,则根本无法满足患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亦难以达到指导效果。而以往的常规健康教育对以此类口头宣教、海报宣传、手册发放为主,但多属灌输式教育,亦难以协助患者记忆。而经本次研究发现,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GMD 患者健康教育中不仅可发挥知识灌输的作用,其更与患者行为改变相关联,在利于疾病康复的各种健康行为引导中具备其他教育干预方式所不具有的实际效果,但健康行为改变需基于某一既定标准进行有方向的改变[15],本研究为临时指定的行为学习标准,提示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完善GMD 患者健康行为标准,为健康教育提供指南。本研究在为收集足够样本量,未对患者肠胃基础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及营养水平作进一步限制,之后的相关研究可进一步限制纳入标准,提高严谨性,同时可进一步细化运动锻炼方法。
综上所述,对GMD 患者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其饮食、体重、血糖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