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宏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和效率逐渐提高,共享经济受到了用户的广泛青睐,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为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支持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当前,共享经济已经影响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然而共享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状况,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以保障共享经济稳定有效发展。
共享经济最早在1978年便被提出,目前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的界定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说,共享经济包括非排他性资源、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基本要素,将满足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经济行为视为共享经济。从狭义来讲,共享经济分离了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暂时转移物品使用权,来获取一定报酬。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闲散资源的再利用,共享经济一方面整合闲散资源,使其进入流通领域,盘活了闲置资源,使其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另一方面共享经济通过提供共享平台,高效精准匹配供求双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也提升了供给方优质服务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共享经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减少资源浪费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共享经济显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共享住宿、共享汽车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近年来,产能过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共享经济通过快速整合闲置资源,能够高效率地连接供求侧和需求侧,提高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共享经济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发展动力强劲,已经渗透到餐饮、住宿、交通、医疗等各种领域,共享经济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2.9%。共享经济优化了资源配置,满足了快捷高效的社会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能力,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为新常态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面向人们衣食住行的服务领域,共享经济依托于第三方平台,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服务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如今,共享经济已涉及出行、住宿等各领域,同时这些领域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也逐年稳步提高。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发展,生产是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共享经济不仅涉及消费领域,也逐渐向生产领域渗透,产生了一批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共享制造通过共享制造资源,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共享制造延伸到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发展的融合,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共享制造优势凸显,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近年来,网络直播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蓬勃发展,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过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500亿。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也积极探索网络直播营销模式,Airbnb、小猪民宿、小猪平台、淘宝、飞猪等平台纷纷通过直播扩大营销渠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覆盖行业也从美妆、农产品等向住宿、外卖等产品延伸,同时网络直播也成为各地方推荐当地特色产品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成本低、方便快捷的共享经济席卷了各行各业,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业的发展,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共享经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大量企业进入共享经济领域,导致了传统行业社会财富被重新分配。在这一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到共享经济的冲击,竞争优势不断削弱,传统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会联合起来抵制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产生和发展的,涉及大量的用户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一方面,由于监管手段的缺失,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利用第三方平台洗钱;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加密技术的不完善,个人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信息泄露问题严重,不法商家会趁机收集用户信息,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市场上贩卖用户信息大量存在。此外,共享经济参与者与消费者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相关审核监管手段缺失,往往会出现保障性不足等问题。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颁布时间较早,少有专门针对共享经济的立法,现有法律法规对共享经济来说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效力,不完全适用于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当前共享经济发展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只能根据传统经济模式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难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共享经济是基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任发展起来的,然而在共享经济平台上,供需双方素不相识,且素质参差不齐,相互之间存在信任风险,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失信行为。同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失信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足,失信成本低于失信收益,共享经济参与者往往选择失信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导致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变本加厉。
当前,我国共享经济主要核心信息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在移动支付和物联网方面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匮乏成为共享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科技创新投入高,周期长,存在一定的风险,高额的研发成本使得大多数共享经济企业难以承受。同时,研发能力和高端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由于科研人员收入水平较低,降低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研付出和享受的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成正比,导致大量专业人才流出[1]。
引导传统企业创新:传统行业消费高、便捷程度低,且与互联网缺乏必然联系,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缺乏行业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企业应转变传统思想,向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快捷的方向转型,积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变化,精准分析出用户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抵制共享经济并非明智的选择,传统行业应积极将自身经营模式与共享经济经营模式相互融合,有效调动一切可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
改进加强政府监管:加强监督管理,是确保共享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2]。首先,相关部门应根据共享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建设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为共享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其次,政府部门要更新监管理念,结合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优化监管制度,提高共享经济市场准入门槛。最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发挥引导作用[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共享经济涉及的主体多、涉及行业范围广、影响力大,需要构建更为细致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制定符合共享经济特点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主体,纠正市场无序竞争和恶意垄断,维护共享经济市场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颁布法律规范,推动共享经济有序发展,坚决保护共享经济平台和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信用监测平台,对失信者进行公开披露,并给予恰当的惩戒处理,进行信用活动限制。再次,鼓励政企联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征信数据质量[3]。最后,规范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应按照商家要求正确使用共享物品,对恶意损毁共享物品等行为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4]。
加强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共享经济平台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共享平台应加大投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不仅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共享经济行业技术人才和科研创新人才,还要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解决科研创新人员科研之外的后顾之忧。
共享经济渗透到各行各业,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为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共享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结合发展实际,逐步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管理,实现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