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
(邢台市市政维护管理中心,河北 邢台 054000)
从广义角度出发,能力素质模型涵盖三个能力范畴,分别为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以及个性能力,这些可以直观反映人员素质水平的基本特性,可以将员工自身所潜在的工作能力因素、态度因素、方法因素以及要素因素等进行系统性衡量,并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性质的模型。通用能力层面,是指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涵的基本认知,并对自身所要从事的岗位是否有着很高的责任感,在实施通用能力构建时,需要注重能力调控过程的精细化,凸显最终的通用能力价值。可转移能力层面是指人员的具体职业技能,这些通过实践与学习过程所得到相关业务能力,需要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其进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则需要精准把控每一位员工在可转移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个性能力层面是指每一位员工因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点不同,所表现的个性化特殊能力,在能力素质模型中,可以根据员工的岗位技能体征以及人员个性的不同,对实际操控进行有效的评定。
鉴于现阶段,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且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入了人才市场自主就业,所以,高素质人才的增加也为企业选择优秀人才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在庞大的人才市场中,进行人才选择暴露出严重的不足和缺陷。企业难以选择到专业对口的人才,而一些本身具备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也因为专业限制影响了自主择业。很显然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考核,最终尽快决定出该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相关用人要求,为求职者也为自身提供了更为公平的平台。
能力素质模型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员工进行自我认知提供一定的保障,也就是说,通过借助于企业所构建起来的能力素质模型,不同岗位的员工也就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素质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素质相结合,最终明确自己是否符合该岗位的用人要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身,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与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企业潜力最为关键的一点。但就目前大多数企业发展来说,企业运转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从而进行的一系列转变。怎样才能够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与企业人员能力提高全面结合起来,是未来国有企业人才能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方面。这就要求其严格依据行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以及国有企业的实际规模,结合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针对人力资源实现逐层的划分,最终使得各个工作岗位都可以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自身应有的价值,也就是说能力至上,将每个人的能力在岗位职责中进行全面体现。其次,能力素质模型还应该应用于企业个数的规划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数量规划是根据企业特点所设置的主流业务模式,从而明确企业的不同级别人力资源组织配置和相应比例。在这一基础之上,制定出企业将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计划以及人才供给计划。最后,素质规划,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经营战略、业务模式以及具体流程,从而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最终制定出的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人才能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才招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将能力素质模型应用于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方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针对人才招聘的实际需求,最终做出用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能力素质的内涵,就可以更好地明确企业针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到底有哪些。另一方面,通过借助于能力素质模型特点,确实可以有效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以及为下属提供有效指导建议带来帮助,最终切实促进基于能力素质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到实处。能力素质模型对于人才招聘,具有很重要和明显的引导作用,并且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在企业的招聘信息当中。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逐层分化,最终细化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体现出每一位员工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最终使得员工可以符合岗位的实际要求和标准,承担起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所以,这就格外需要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其可以有效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的提升,对于深入挖掘员工的绩效考核状况,探究其深层次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企业加强管理以及实现与员工之间的齐头并进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能力素质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管理学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对自身业务与岗位高度认知的过程,其所建立的高效评测与参考体系,值得每一位学者去研究与学习,更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