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张立臣 徐鹤
(1.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集安 134200)
(2.吉林省集安市人社局信息管理中心,吉林 集安 134200)
推广小型农机的最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原有劳动力相比,用于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可以快速、智能地从事农田耕作,从而使农民摆脱繁重的耕作劳动,改善生活。
积极引进推广小型农机,使小型农机为广大农民所广泛使用。这不仅可能改变农村“靠天吃饭”的局面,还能科学合理地帮助农民种植、管理和栽培农作物,促进其良好生长,收获优质高产的粮食,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加。此外,使用小型农机可以减少劳动力消耗,允许农民在耕种的同时从事其他商业活动,改变目前经济困难的局面。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小型农机的推广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为积极使用小型农机进行农业生产,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宗作物的良好种植和生产,也可以促进相关配套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推广使用小型农机,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给其他产业提供劳动力,这必然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小型农机的推广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显而易见的。
山区农业生产最典型的特点是土地分布分散、斑块小、地势险恶、地势险要、交通不畅、基础设施少。山区农业生产要有效利用小型农机具,必须兼顾上述特点,保证其高适用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型农机不适合山区。这是由于设计者和制造商没有考虑到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导致农业机械进入山区的渗透率较低。
通过对我国小型农机行业发展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该行业中大型农机企业寥寥无几,都是具有机械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的小型农机企业。同样有限,社会影响低,因此,小型农机的推广难以保证更大的社会影响,这会使广大农民质疑小型农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影响小型农业机械推广。
山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知识水平低。常年与土地打交道,使农民很难改变思想,从固化的思维中跳出来,从而去接受和采用一种新的小型农业机械。因此,在山区推广小型农机时,农民往往持观望态度,不会积极参与农机的购买和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型农机的推广。
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条件不同,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自然也不同。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机械企业应结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小型农机的研发中,生产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农机,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这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逐步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中小农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此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顺应近年来国产农机购置补贴呈上升趋势,补贴的不断增加带动中小农机企业不断发展,补贴服务的群体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和创新的整体发展。
小型农机确实适合山区种植农作物,但为了保持农机制造业的经济生产平衡,还需要积极推广其他大型农机的使用和研发,并在同时积极推广小型农机。由于我国各省市地貌差异较大,不仅可以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开辟农业绿色运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和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农业生产行业的经济失衡。
现阶段,由于山区缺乏较为完善的农业机械保修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效益明显下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引入。主要原因是山地险峻,交通不便,难以建立农机保修服务体系。为此,需要完善山区农机保修服务机制,努力为农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国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一关键步骤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它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加大山区农机推广力度尤为重要和必要。在山区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运用科学的方法,相信一定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