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大的内外部风险。财务共享模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孕育而生。企业通过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强化风险管理,促进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财务共享模式作用的发挥。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强化风险管理的措施,旨在推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财务共享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规范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将各项业务流程集中于一个平台完成,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流程化和规范化,会计核算人员可以从传统的工作解脱出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从而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促进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最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最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管理层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是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内部是否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管理层更为关注经济业务的开展情况,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其次,财务共享模式,要求企业对各个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并且落实责任到个人,工作内容较为单一,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内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员工对未来个人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影响了其工作的主动性。
财务共享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建设,从而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由于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在各大平台进行传输,数据可能存在被窃取的风险。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建设的不完善,财务信息安全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加速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如果业务操作流程操作不合理,会严重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企业对业务流程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难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者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并且给予一定的行动上的支持。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号召企业内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以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可以实行轮岗制度,从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最后,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第一,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财务信息系统,从而强化财务系统的兼容性。同时还应该根据业务的变化,及时完善财务共享平台,从而促进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共享,进而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财务共享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效率。第二,增设安全岗位,提高对财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保障。通过设置专用网络、防火墙以及建立数据备份制度,从而确保财务系统的安全性,最终保障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安全。
企业管理层应该强化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等的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实时监督,促进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最终促进财务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是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发展时间不长,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对各项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促进财务共享模式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促进企业风险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