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1队 昌吉 831100)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质图文资料。一直以来,这些宝贵的地质资料都是以纸介质保存的。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纸介质的老化,部分资料已损坏严重,对长期积累、保管、利用工作产生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纸介质地质资料与计算机处于隔离状态,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严重制约了基础研究工作和综合利用的效率。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简单、高效、智能地管理地质资料,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以往查阅利用地质资料靠手写、脑记、复印的传统操作方式。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和利用,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方便用户查阅,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为国土资源信息集群化服务增添一个层面,也为地质资料长期保存、以及二次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全国地质资料馆是我国馆藏地质资料最全的国家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截止到目前,馆藏地质资料共17 万余档,涉及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工作形成的各类地质资料与数据,馆藏纸质地质资料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数据量达220TB。
新疆地质资料馆在国土资源部建立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总体框架下,建立完善了我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我区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实行全程监管,并在加强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地质数据库体系。目前馆藏资料10574 档,6933 档资料通过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数字化成果。馆内共收藏了我区各种地质资料9700 余种,其中主要有地质矿产普查勘探、水文工程地质、物化探、区域地质测量、地质科学研究五类地质资料。数据量庞大,数据种类繁多。今后还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开展区域地质、基础地质及成果地质资料等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地质数据资源建库工作,实现新疆地质数据库在统一标准下的一体化管理和更新维护。为国土资源全国“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为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提供依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明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学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寻找到了大量的矿床,尤其是地表和浅部矿床,许多矿床已经开发利用,并且浅部资源已面临枯竭,急需寻找后备资源。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是参考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进而获取新的有用的地质信息,解决过去遗留的地质问题。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在我国地质找矿及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的重要作用,不仅能让濒临资源严重危机的老矿山焕发青春,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地勘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在不同时期取得的地质勘查成果,在生产矿山的地质工作中,深、边部找矿,扩大储量是矿山的首要责任。然而成矿受到构造、地层、岩体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成矿作用复杂,所以生产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一直是难题。
近年来,地质部门通过研究利用老旧地质资料,筛选出了许多可以开发或进一步勘查的矿床、矿点,有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如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矿区从上世纪40 年代探采开始到1960年勘探结束直到1999年3号脉闭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近年来通过充分结合以往矿区3号和1号伟晶岩矿脉成果资料,在原有的采矿区的基础上沿走向及倾斜方向进一步开展了地质工作,资源量估算采用危矿办推荐使用的《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系统》进行,该系统将传统资源量估算方法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化,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估算过程中的数据差错率,所获成果准确可靠。项目同时也开展了专题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绩,这种利用前人工作成果、大规模编制勘查总结报告的模式,为地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先例。
以往地质资料中还有大量的地、物、化、遥等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不同人员完成的,资料分散,因此对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现今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全面推进,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给地质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的条件,再综合利用计算机新技术和新的成矿理论指导,找出不同异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常与地质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可以优选出新的找矿靶区。必要时进行地质验证工作,寻找找矿机会。对以往工作中因交通不便、开采困难、低品位资源加以重视,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手段解决老问题。如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锂铍多金属矿勘查项目,工作区地质工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陆续开展了小比例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系统的地质工作始于本世纪初,但由于交通、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2010年之前投入的工作亦很有限。2010年以后,通过对以往工作中产生的地、物、化、遥等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 万I44E002006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基础之上,本区相继开展了不同比例尺,不同方法的地质、地球化学等普查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发现花岗伟晶岩脉48 条,圈定稀有金属矿体12 条,初步估算的资源量表明,是以锂为主,共生铍、铷的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形成超大型稀有金属矿的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探边扫盲,对增加矿山地质储量具有指导意义。
新疆地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6,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区。全区土地利用率为38.64%,土地利用潜力巨大。其国土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显著,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优势。但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基础差,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查清家底,才能真正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这不仅关系到新疆的经济发展,也是解决国家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同时巨大的矿产和土地资源优势,也将有力推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日趋完善,地质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及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是未来资料利用的热点。地质资料数字化与二次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现有资料进行集成。再利用地质资料时,不仅要求提供原始资料,而且要求提供经过经济分析和预测的综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资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10 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把找矿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我国重要矿集区取得重要找矿突破,地质找矿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成果,国家对十四五进行了全面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确保社会发展资源的稳定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