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银池 陈美凯 刘小锋 韩明鹏 张 亮
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郑州450000
随着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化的不断扩大,犊牛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犊牛的早期生长发育,给肉牛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近2年深入河南省西南山区肉牛养殖场(户)技术服务时,经常遇到肉牛养殖从业者反映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犊牛腹泻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肉牛业经济效益[1]。
犊牛腹泻一般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犊牛发生腹泻时常因治疗效果差或治疗不及时引起大量体液流失,导致犊牛机体酸中毒,进而引起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造成犊牛死亡。引起犊牛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是否有感染性可以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传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隐孢子虫和球虫等;非传染性腹泻是由饲养管理水平、营养健康状况等非病原因素引起的腹泻,常见的原因有新生犊牛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圈舍温度湿度不达标和饲喂环境卫生差等[2]。
犊牛腹泻常发生在新生犊牛10日龄前后,发病犊牛临床多表现为腹胀、停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粪便多为恶臭、发红发黑或混合有血丝和气泡。急性患病犊牛可出现水样腹泻,体液流失导致机体脱水和酸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慢性患病犊牛常表现为延续数日,机体消瘦,治疗效果差者严重影响犊牛后期生长发育[3]。
妊娠母牛的健康营养水平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也可以影响初乳质量和营养水平。因此,对妊娠母牛的饲养要合理搭配日粮,增加青干草和维生素的饲喂量,控制精料饲喂量,以防止母牛产后酮病的发生,降低新生犊牛中毒性腹泻发生的机率。此外,妊娠母牛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母牛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减少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生[4]。
分娩母牛产圈舍要满足宽敞明亮、通风干燥、阳光充足等条件,圈舍温度要保持在16~19 ℃,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70%,气体交换速度在9~22 cm/s时较为适宜。圈舍和生产器具必须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分娩母牛运动场地也要进行及时清扫和消毒,要特别注意对母牛产后排泄物的处理和患病牛的隔离。另外,进入产圈的待产母牛要严格进行体表冲洗和消毒处理,以防止带入病原微生物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发生。
母牛分娩前要做好接产准备,对接产工具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犊牛产出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黏液,以免黏液进入气管和肺内影响正常呼吸;需在距脐孔10 cm 处剪断脐带,并用碘酊消毒,持续5~7 d,1 次/d,以防止脐带炎的发生。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喂足初乳,以使犊牛尽早获得母源抗体,这是预防犊牛腹泻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另外,犊牛还需要根据当地牛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相应疫苗接种,以预防传染性腹泻的发生,犊牛在断奶前也要做好乳和料的衔接工作,以防止断奶应激产生的腹泻发生[5]。
犊牛腹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强心、保肝、消炎、止泻和补充电解多维等。根据犊牛腹泻发生的严重程度,应采取急性治其标、慢性治其本,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进行区别治疗,病毒引起的腹泻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细菌引起的腹泻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高效抗生素治疗、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应进行驱虫处理;饲养管理不良方面引起的腹泻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补充电解多维等措施进行改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