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2021-11-30 20:46薛静静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薛静静

(天津大学,天津 300350)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人生哲理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他们端正思想,培养优良品质更有说服力,使其能够勇担时代责任、热爱伟大祖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尤其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能够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借鉴。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对人要有仁爱之心,要懂得关怀、体谅与尊重他人。“仁”思想教育当代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怀有一颗宽容待人之心,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为人处事做到尽善尽美。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是“修身”,教育学生要修养品性,规范行为,完善自己。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鼓励人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正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修身正心等优秀思想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教育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守本心,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客观规律,不肆意妄为。这种生态保护思想对解决现阶段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有极大的启发,对于学生了解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坚定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重要意义。同时,宣讲道家的核心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行动,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勇于同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做斗争,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子孙后辈留下一片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家园。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的教育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因材施教法、实践锻炼法等教学方法都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提倡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发展。这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教育者要“对症下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独特优势,启发他们利用与发扬自身的优点。另外,中国自古就有注重实践的传统。荀子曾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行”,要从感性的思考过渡到理性的实践。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也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表面、肤浅的,要想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与总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新时代下的教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欠缺

《荀子·劝学》里曾写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知,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部分学校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与学术能力的提高上,以分数高低、有无论文等标准来评价学生,忽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校园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必将其全部精力、时间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而且,部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主要以专业理论课为主,开设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较少。可见,这些学校并未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渠道、创造条件,降低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另外,一些高校虽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校园建设中体现的人文色彩不足,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不浓。

(二)少数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偏低且重视不足

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成功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及其影响力,但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理论水平不容乐观。高校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所学专业大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较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并且认真学习与研究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数量较少。甚至也存在少数教师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理解较为狭隘,无法清楚准确地将其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模棱两可,缺乏全面认识,这不仅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而且也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较低,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己任,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

(三)部分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国家更容易向中方推行文化霸权,散播其价值观、习俗及生活方式。原本对是非问题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大学生更易被西方错误思潮误导、洗脑,导致他们将祖辈流传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抛之脑后。而且,西方节日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而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如春节等却不受重视。种种情况表现出他们对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十分淡薄。另外,就中国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受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比较倾向于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图书、针对各类考试的书籍及偏轻松、娱乐的小说、杂志和报刊,对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甚少。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既不会出现在试卷中,又不会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由此便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可有可无的观念。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要在校园中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文化氛围,需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3]学校要以校园建设为载体,宣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首先,学校要根据整体规划在校园内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的长亭、增设名人雕像;在教学楼长廊上、教室内设有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一系列的宣传板;在荧幕屏上播放英雄人物事迹,使校园充满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其次,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隐性教育。校园中的学风、校风等都为一种隐性教育。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在于校歌、校训,学校可在校歌、校训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与启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多样的文化活动。学校一方面要积极举办经典诵读、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等文艺活动,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使民间艺术、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使学生在新颖创意的活动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教师是教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要能力过硬,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知识是教师育人的基础。没有知识,教师难以传道解惑。为此,学校要定期对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学校积极举办内容多样、形式各异的教师“学术沙龙”,使各个研究领域的教师针对特定主题相互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为教师学术发展提供思路、灵感。各高校之间可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主题论坛等活动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潭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只有具有宽广的视野,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传道授业,才能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此外,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先学先行、入脑入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优秀文化思想,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融入课堂教学,感悟文化魅力

课堂是教育者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政治理论与文化历史的主要场所。学校可适当增设国学经典、书法鉴赏及大学语文等公共必修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感悟到文化的魅力。另外,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以传统文化化人、育人,这需要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一是教师要不断钻研,丰富教学内容,学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教师在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视野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教师一味灌输的僵化教学模式,要善于借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的历史文化,领悟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三是教师要理清自己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人人敢发言、人人愿发言的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四)借助网络平台,弘扬优秀文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5G时代的到来,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的思想文化,必不可少的是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其一是因为网络宣传具有传播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其二是网络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会通过网络了解最新时事,并且他们也会关注学校的各种微信公众号,认为校内各种微信公众号是“及时了解校内各种动态的平台”的学生占比为60.67%,有12.27%的学生认为这些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这两项累计百分比为72.94%。[5]由此可见,网络及各种新兴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欢迎程度。高校可迎合大学生的喜好、需求,开拓新媒体工具,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经典美文、新闻热点,开设师生交流论坛,鼓励学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借助广播、报纸等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借助网络云平台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教育、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如《朗读者》《开学第一课》《中国诗词大会》等也不失为一种教育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