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刚
(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 日照 276826)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先进技术革命促使我国职业教育飞速革新。人才培养上实现了学生从懂理论到会操作的第一步,但是还不能达到从会操作到会工作,在产教融合的最后一步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主要是学校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造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同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全面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是一些大型贵重设备价值不菲,企业不愿意学校的学徒使用这些设备;在行业新技术方面,企业出于一定的商业利益和商业保护,也不愿意接收学校的学徒从事这方面的实习。智慧学习工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态,应时而生,弥补了现代学徒制的缺陷,使学生从会操作到会工作,学生的职业提升和职业改行等职后教育都得到了根本解决。探索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区域开放共享高效的智慧学习工场及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价值,在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深入全面的实现产教融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国家政策给职业院校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及运行指明了方向。
智慧学习工场是基于真实生产过程和技术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服务学习者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和高顶尖新设备应用以及生产经营全流程的实践平台。它以应用为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跨学科、跨企业乃至是跨行业区域的真实教学场景,培养学习者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系统全面地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实现产、教、学、研、创和服务工业生产经营的多个功能,使学习者不只是止步于“会操作”,而是真正达到“会工作”。
智慧学习工场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总结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充分融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设备等纳入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新时代职教元素,[1]是政企之间、政校之间、企业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乃至是园区之间双边、多边合作,企业或者园区全程参与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课程设计、项目发起、财政支持等。
智慧学习工场在服务于学习者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和高顶尖新设备应用以及生产经营全流程,造就其从会操作到会工作再到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使智慧学习工场的真实场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智慧学习工场的投入者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保证智慧学习工场的自我造血生存及良性健康发展。鉴于此,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满足教学和生产服务的双重需求。
一是满足教学实训需要。智慧学习工场规范实验教学,落实教学质量工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当前“中国智造”的社会发展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面向学校周边区域企业、院校提供实训服务,形成辐射效应,开创产、教、学、研、创合一的职业教育新局面。
二是满足技能培训与鉴定等社会服务的需要。智慧学习工场应该有能力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和鉴定工作。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面向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面向社会和相关企业承接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行业协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面向个人开展技能鉴定工作;面向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骨干师资培训等。[2]
三是满足技能竞赛的需要。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全社会劳动观、价值观的良性带动作用。工场应该具备训练和组织学员参与专业相关竞赛的设施、组织能力和师资能力以及举办社会性赛事的能力。
四是具备生产和科研学术转化能力。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集先进设备和技术为一体,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对实际操作生产技能的认识,对相关设备和生产流程的理解,培养和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科研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积累科研经验,在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满足技术、技能、工艺设备以及其全工作流程的最新需求。智慧学习工场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新形态,其目的在于技术技能、工艺设备的新高顶尖要求,失去了这个标准,智慧学习工场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六是满足智慧云平台建设需求。智慧学习工场应该能够通过云平台和物联网实现多地同时、随时随地的远端控制和网络虚拟操作,实现“虚实融合、多地协同”的开放性云学习平台,为学生打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场所。
智慧学习工场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开放、共享、高效和生产性为要求,设计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在我国当前阶段,智慧学习工场一般采用政府统筹、职业院校主导、校企(或者社会人)股份合作,对外开放、区域共享,自我造血生存发展的运行机制。
政府的统筹作用主要根据治理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情况,综合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职业院校的发展实际,统筹安排本区域内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具体来说,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主导产业所需的多个专业(群)的实际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引导,选择在某一专业(群)实训条件、管理、育人都优质的职业院校牵头,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以及园区,共同承担相关专业(群)的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和产业园区五方联动,也可以引入社会人资金、技术等,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建设满足企业和园区某一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流程、高顶尖新设备,或者基于这些要素的生产经营全流程需要,对接学校专业(群)的“智慧学习工场”,面向区域内的所有院校开放,也可以与其他的院校合作交流,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进、共享。
政府在用地、资金投入、法律法规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支持。政府在一次性投入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每年都应该根据培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工场承担的公益性社会职能情况,按一定比例投入运行维护经费,确保智慧学习工场的有效运转。
政府还应该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获得。对相应的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给予税费等金融政策上的支持,提升参与各方在智慧学习工场建设运营中的积极性。
工场通过行业、企业与产业园区的市场化运行与管理,建立共建共进、共享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职业院校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主动为合作企业、产业园区服务,在为企业、产业园区的优质服务中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一是校企(社会人)共建,学校和企业(社会人)按照一定比例参股共建实训智慧学习工场,双方共同经营与管理,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支持或引导。[3]
二是融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方法。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智慧学习工场,将现代企业的生产、运营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真实呈现,也可以将现代企业的某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智慧学习工场,直接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3]职业院校也可采用“校中场”模式,依托校办企业或合作企业建设智慧学习工场,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习。
建设智慧学习工场应该建立项目遴选机制。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标准,精心选择适合的生产项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首先购买的设备不能唯高顶尖新,要能用于学生的生产性实训,适用于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其次要根据先进性的要求,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适当考虑产业发展需要,做到工场设备和技术的前瞻性和及时可升级性。
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企业应该是区域内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智慧学习工场高顶尖新的要求;企业或者园区能够提供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有能力指导学习者实训;有能力参与智慧学习工场的课程建设;校企有围绕工场项目可以共同开展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在智慧学习工场中,教学实训和生产经营与服务是双线运行。建立健全智慧学习工场的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就是重中之重。
1.建立智慧学习工场组织治理体系。按照教学为主、生产为辅,教学实训与生产经营互相包容的原则,工场合作各方共建工场章程。根据章程构建工场组织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培训、生产、财务、资产、风险、安全等治理制度,规范其管理职能,在教学业务上接受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在生产业务上接受相关企业的业务指导,保证工场的教学与生产经营一致,有序运行。[4]
2.明确相关工场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在智慧学习工场管理机构主体框架内,学校和企业以及其它利益相关方,以章程为基础,尊重工场培训、生产、财务、资产、风险、安全等治理制度,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相关利益方在合作期间的责、权、利。明确工场的教学培训主功能,如完成多少课时、多少人次的实训任务等;确保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限制企业部分的生产能力用于工场实践教学,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效果;在合作企业生产任务重时,实训时间可以为企业让步,适当增加生产性实训,保证合作企业的生产;在工场积极参与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5]
3.多元参与的双目标标准化管理。工场的参与方,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校、企业、园区和个人等,企业、园区和个人的盈利性发展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公益性目标构成了智慧学习工场运营的双目标。根据工场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兼顾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完善工场生产流程和实训教学模式。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学习者学习实训(包含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和企业生产经营计划。
智慧学习工场的运营引入国家和行业统一标准,校企合作制订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包括产品质量和人才质量;根据企业(行业)标准,制订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
4.健全生产性实训管理运行制度。基于工场生产性实训中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学习工场的教学管理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和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放性就是工场的对外合理开放共享,包容性就是育人与生产的对立与统一。
5.要做好工场运行的安全和保险工作。在做好安全教育、设备运行安全等主动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为参加生产性实训的学习者购买实习责任险等保险,充分保障工场各方的利益。
智慧学习工场既要满足教学实训,又要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获得,同时还要满足自我造血生存发展,建立学校和其他参与方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监控与运营经济效益考核协同机制,有效提高工场的管理水平。
1.工场指导师傅管理、考核、奖励与退出制度。对工场导师的考核,以到岗率、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等作为主要依据。学校评价主要是导师指导学生的质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企业评价主要是其对生产工艺的改进、科研情况、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实训耗材的节约和工场的生产性经营等。对优秀导师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导师予以退出。
2.工场学习者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对工场学习者的考核,要以学习者到岗率、师傅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仅对学习者中的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主要依据。企业主要考核其遵守劳动纪律、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的维护等。
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是参与各方的核心利益获得,直接关系到工场的生存与良性健康发展。作为生产性与实训性合一的工场,其运营成本包括投入资金效益、导师费用、原材料、设备维修费用、学习者薪酬、实训耗材、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的付出报酬等。
1.生产性实训经费的管理。校企业合作协议应该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资金进行明确界定,做好实训成本核算工作,严格执行实训经费预算,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2.明晰工场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分配关系。智慧学习工场利益分配应该本着政府、学校的育人社会公益性和企业、社会人投资的资本回报兼顾的原则。政府、学校以育人为最终获得,兼顾一定的经济利益,工场投资的企业、社会人以资金回报为最终目标兼顾社会公益,二者互相包容。利益分配必须清晰明了,不宜模糊。
智慧学习工场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需要各方后续投入,生产性设备的再采购要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纳入工场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明确各方共进的机制。
通过育人和生产双目标绩效考核,对人才培养质量差、运行不顺畅的合作企业(或者社会人)和合作项目要建立退出机制。
总之,智慧学习工场是为学习者提供高顶尖新专业技能的实训场所;具备生产功能,满足自我造血生存发展;为社会、行业、企业各类人员的培养和技能鉴定服务;能进行技术工艺输出和科研转化等多方位的服务,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人员培训、技能鉴定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辐射带动整个区域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