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30 18:20:13雷松丽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跨界基础计算机

雷松丽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能力以及水平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人才都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与专业课程以及通识课之间形成有机互动,紧跟跨界融合的脚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职专业人才。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要以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能力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提高个体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高职教育中,能力始终是教学的重心,要侧重于培养个体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体,推进新型教学模式,在能力教育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整合内容,以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改革目标。

2 跨界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各行各业之间形成了相互渗透的关系,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更要与时俱进,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时代发展步伐,发挥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优势所在。首先,在高职院校阶段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拓宽教学的范围,让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更直观立体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高职院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1]。跨界融合视角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可以和其他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帮助学生打造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跨界融合也有利于营造更为全面的网络化教学环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多以理论课和上机课为主,实践性不强,跨界融合能够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背景,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提高个体的信息使用技能。教师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录制微课等方法,及时推送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只要学生拥有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就能够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跨界融合从教育方法论上看,不仅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插上翅膀,同时也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个体可以真正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跨界融合必要性

3.1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跨界人才的新要求

以往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没有将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素养教育结合于课程中。从目前互联网行业招聘的热门职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岗位都涉及应聘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而数据分析正是跨界融合的特征体现[2]。在高职院校学习阶段,忽略了数据分析的教育则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构建。

3.2 新时期学生思维模式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都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样如此,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操作,例如文本录入、数据管理分析、信息展示等等,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也能够得到计算机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高度普及以及学生信息程度的提升,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也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4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

4.1 知识或技能培养较为单一,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师普遍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菜单式讲解,一些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计算机发展新阶段,而过于强调技能的重复训练,或者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单一培养,只会让学生学会模仿,而无法在未来的工作中自主创新和应用[3]。教师也要认识到对一些软件的基础操作只是最基本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将这种菜单式的讲授与行业进行整合,融合职业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发展个体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职业生涯,并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应对技术更新。

4.2 传统体系响应慢,技术滞后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在方法上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而且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较为滞后,在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上无法对新兴的技术发展做出及时响应,很多知识点明显落后于时代,这就会导致学生即使学会了知识,但是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应用的空间,跟不上岗位需求。很多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多为虚构,并没有从实际生活中汲取案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也没有创新,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点点完成,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下降,也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4.3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缺乏情境体验与创新思维训练

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单项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被动,缺乏将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的融合动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加上课堂教学的环境较为局限,教师本身缺乏深厚的行业工作背景,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没有实践场景的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困难较大,所以在高职院校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职业生涯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进入工作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也要从能力教育的角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多高校所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是根据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出题,和学生本身的专业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形成有效连接,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较弱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找不到解决方法,只会套用以往学习的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塑造,也会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高质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相贴合,让学生能够真正基于计算机的帮助,得到职业素养的综合改善。

5 跨界融合视角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推进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要注重和高职阶段其他课程形成联动,尤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够和个体的发展实现融合以及绑定,这也是培养跨界人才的重要基础。具体来看,跨界融合视角下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改革可以从以下角度推进。

5.1 让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专业课形成跨界融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学科教育的整合,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以专业课教学目标为中心,重点推进围绕该学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此,各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列出该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核心能力以及对计算机信息素养的需求,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并根据不同专业对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要求,列出新的教学重点,围绕跨界协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课程的定位、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实训考核等角度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专业课程的跨界融合,需要教师协同工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以及精确化教育。

5.2 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跨界教学新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跨界教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以及学习能力,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目标,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解决课程多样性与系统性之间的矛盾[4]。在教学方法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策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岗位工作的实际运转模式,在项目案例的引导下掌握知识,实现专业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分组教学,对不同的小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分层教学的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进步的方向,教师要先做好学生能力基础的调研,然后将学生进行小组科学划分,帮助学生树立不同阶段的梯度目标,从而将计算机教学回归到学生本源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鼓励,而不是从灌输式教学的角度让学生记住生硬的操作步骤,这也是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多应用真实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诉求,从就业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才能够真正让计算机基础学习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和优势。

5.3 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跨界融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在跨界融合的理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要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将企业对人才的用人需求客观展示出来,让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融合在一起。也可以调任一线专任教师参与到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的跨界融合行列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向学生展示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如何更好地将自己的能力输出,借助媒介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要注重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相贴合,增强个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相关专业课程实现跨界融合,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也需要高职院校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向,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融入到专业领域中,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能力发展的纽带,为个人发展提供助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维度,加强对跨界协同的研究,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让计算机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实践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双赢。

猜你喜欢
跨界基础计算机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2期)2023-03-11 09:19:48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1期)2023-02-11 13:08:28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
汽车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