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乐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 杭州 310000)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的全球化也势在必行。商业银行要在这样严峻复杂的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实力,其中有效的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内容中,风险管理占了一定的地位。在一定情况下,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基于此,相关人员应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管理风险策略,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都能轻松应对。
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以盈利为目的。它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然后对这些资本进行经济管理从而实现盈利的最终目的。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资本会存在流通不畅或者是无法实现正常的回笼等问题,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可以这样说,要想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风险管理,否则就是无稽之谈。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控制住风险对银行的损害,才能使银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为了在千变万化的资本市场中获取利润,就要对其中潜存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然后制作出具体的风险评估报告,相关人员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出有效策略,尽最大努力把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缩到最小。
商业银行在资本运作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如果把这些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大致有以下五类:第一,信贷风险。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业务,所以信贷风险在各种风险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信贷业务员对贷款单位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不深入,以致贷出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第二,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关于金融的一些法律法规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第三,操作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主要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关,特别是管理人员在网络上进行金融业务的操作时经常会出现失误,这就存在较大的风险。第四,流动风险。流动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由于管理不善而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第五,法律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出现在银行的理财业务中,如果由于银行方面的原因造成客户资金流失,那么就会违反一些法律法规[1]。
商业银行要想正常运作就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和资本。人力资源在管理资本的过程中要依靠一定的管理技术,但是在目前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却存在着风险管理技术缺乏先进性的现象。世界上的大银行一般采用定量管理和定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中都是以定性管理为主,没有发挥出定量管理的作用,风险管理技术使用的不全面就容易给商业银行带来各种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需求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会逐渐推出更多的产品和业务,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更多的风险,所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但是现实情况是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于银行新开发的产品和业务起不到风险管理的作用,制度保障失去了作用。有些银行存在有制度不遵守的问题,银行的急功近利使内控制度失去了约束力,银行风险增大。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要向国际大银行学习,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全面采用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不论是采用定性管理还是定量管理都要规避它们的缺点,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商业银行要根据不断推出的产品和业务及时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使制度的完善速度跟上银行发展的要求。不同的商业银行在产品和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各个银行要仔细分析本银行产品和业务存在的风险,对照内控制度看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就会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2]。
鉴于现在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商业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仔细分析本银行产品和业务存在的风险,制定出有效措施把风险管控好,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