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共进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30 16:39:41邓太平李果杨丽婷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易地城乡有机

邓太平 李果 杨丽婷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共进问题提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既是如期全面实现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而乡村振兴战略也已经吹响了号角。脱贫攻坚要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致富”问题。在这交汇时期,怎样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工作,国家领导人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扶贫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所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着力重塑城乡关系,立足现实,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探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规律,找出扎实推进解决“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共进路径,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更好地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衔接共进问题的“阶段差异性”和“过渡衔接性”

2018年2月,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做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工作,提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战略规划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扶贫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受到从脱贫到振兴的体制机制积弊与约束和面对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到产业振兴效率障碍以及绿色贫困、因灾返贫到易地扶贫的挑战,扶贫工作正面临从教育扶贫到人才振兴的多维治理困境,这就必须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衔接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汇时期的“阶段差异性”与“过渡衔接性”衔接问题十分必要。

(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阶段差异性”问题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阶段差异性”关系强调:一方面,两者任务目标不同, 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脱贫”问题为第一个百年目标打基础,而乡村振兴主要是解决“致富”问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基础;另一方面, 两者工作重心不同,乡村振兴是战略性规划,属于宏观顶层设计, 而脱贫攻坚重是基础具体政策、属于微观施策工作[1]。“领域的差异性”关系强调:产业、生态、组织、文化和人才等方面差异性而失去了衔接机制研讨的基础。

(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过渡衔接性”问题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阶段衔接性”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衔接机制“过渡性”线性关系,探讨“贫困的新内涵、扶贫转型战略、重塑精准扶贫、着力教育脱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出的新要求”[2]等方面,而这些争论仅仅讨论落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未脱贫地区脱贫攻坚的借鉴和影响,事实上, 脱贫攻坚的政策内涵针对是全民、全社会、全区域(未脱贫地区和已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都是可借鉴的。“过渡衔接性”关系强调“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期内容和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则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具有前瞻战略指引性”[3], 而脱贫攻坚是属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工作, 也可以说,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期基础内容。

三、实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共进的实践路径

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衔接工作,深入认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内涵共通一致性,脱贫攻坚是筑实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振兴激发脱贫攻坚的动能与成效。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衔接工作,深入认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内涵共通一致性,脱贫攻坚是筑实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振兴激发脱贫攻坚的动能与成效。

要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必须加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着力重塑城乡关系,立足现实,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探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规律,实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共进的实践路径。

(一)政策措施衔接,推进脱贫与振兴机制创新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体现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制定合理的扶贫政策,将“精准扶贫”与“普惠扶贫”有机结合,实现利益均衡协调发展。以政策措施为依托,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高效整合乡村资源要素,促进区域贫困与非区域贫困协同发展,建立共享共治的利益均衡脱贫振兴机制,实现农户共同发展。

(二)产业发展衔接,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基础,发展农村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贫困农村要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推进产业扶贫,以产业拉动脱贫致富,由输血转变为造血,整合乡村资源,进行产业配套,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定位,建立产业基地,加大就业扶持,创造更多岗位,吸纳地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让更多贫困群众稳定就,推行农业农产品供给订单化,建立企业和贫困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三)易地扶贫衔接,从全面脱贫到全面振兴跨越

生存环境差、无法自给发展条件的农村,要推行易地扶贫。新时期如何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好,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进行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阶段性分析和产业配套、就业拓展、生态修复、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过渡性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

对于人口基数少、经济发展功能丧失的贫困空心村要推行撤并,落实旧房和宅基地的处理,进行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安置工程要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改善搬迁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考虑产业培植和后续发展的需要,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配套扶持扶贫产业和迁移人口就业。易地扶贫搬迁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维度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综合评价易地搬迁是否达到助推乡村振兴社会作用。做好农村易地搬迁工作,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中心城市为载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减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并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相结合,实现贫困乡村从个体脱贫到全面脱贫,从全面脱贫到全面振兴跨越。

(四)人才振兴衔接,从输血扶贫到自主造血致富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支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抓好人才振兴工作衔接。人才是劳动力要素,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能力。政府要建立符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人才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管理者,教育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手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乡村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制定教育扶贫政策,引入优势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进入乡村,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教育扶贫有效机制。

大力开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和村民致富技能培训机制,免费培训农产品经营、农业技术知识,增强农民劳动技能和务工能力;结合贫困地区人才需求情况,开展“学徒制”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内生动力,从输血扶贫到自主造血致富发展。建立振兴乡村人才服务和就业服务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有效衔接。

(五)组织工作衔接,优化统筹城乡扶贫与治理体系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抓好组织工作衔接,加强基层政府组织领导的职能,发挥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作用,建立领导和干部组织协调联动责任机制,建立政府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和统一评价机制,城市与农村贫困扶贫治理系统化,优化统筹城乡扶贫与治理体系,有效推进不同区域贫困与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倡导多元主体参与的贫困乡村基层治理,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推进政府政策规划、战略引导和组织协调,发挥政府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依法组织立约治村,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振兴乡村能力,营造政府组织治理与村民积极自治相互联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猜你喜欢
易地城乡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2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0:54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52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农家书屋(2016年11期)2016-12-23 09:36:23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妇女生活(2016年4期)2016-05-03 11:56:14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1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