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周党侠,孙 颖,莫立平,韩水平,赵文宝,吕茉琦,葛 攀,杨妍琪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
2016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等方式、建设健康环境,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著名加拿大医学教育家William Osler曾说“病理学是医学之本”。只有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才能更好地诊疗疾病。病理学还是一门重要诊断学科,病理诊断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业界公认的“金标准”。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病理学大体标本是疾病典型的肉眼表现,它具有直观、形象、易懂的优点,非常容易开展科普宣讲和教育[1-3]。本文就我系十多年来开展科普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伴随我国即将迈入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众在自身保健延年益寿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了解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常识,因此开展医学科普教育迫在眉睫[4-5]。
当前,在我国,人们对医学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忽视医学科普问题,造成医学科普知识匮乏,重治轻防、长期生活在亚健康状态。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导致一些疾病的流行。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检出率从1980年的0.67%增至现在的10.90%,很多都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而预防不到位导致许多本来可以避免发生的疾病却得不到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全国每天都有大量门诊病人和住院患者,不仅给医务工作者带来繁重的工作,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増加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会长郭树彬这样形容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医学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对很多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够通过科普宣传更好地愈后。” 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进行医学科普宣教,提高全民健康理念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西安交大病理学系的大体标本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起逐渐积累起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陈列的病理标本有2600多例,病种丰富,病变典型。这些标本中还有许多珍稀标本。这些标本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生殖系统、传染病等人类多个系统的疾病,此外,病理标本常年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也便于我们从中抽取典型标本,如博物馆一样进行专题展出,并且主题明确。例如,我们配合无烟日进行的吸烟与肺健康的专题展出;配合肿瘤防治宣传进行的肿瘤专题展出;配合高血压日宣传进行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展出等都有专业的主题展出。我系收藏疾病的多样性为进行专题的展出提供了客观条件[1-2]。
病理标本本身都来自患者,这些大体标本能让观察者从外观、数量、大小,颜色、质地等多个层面详细观察到疾病的真实状态,这种病理标本自身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给参观者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就记忆的规律而言,情景记忆远比书本宣讲的记忆牢固深刻,而且新奇的东西都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肿瘤相关标本的展出时,肿瘤形态有很多种,有的是息肉状,有的是乳头状、结节状、分叶状、囊性、实性、溃疡性等多种类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让观察者能观察到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区别,以及恶性肿瘤是如何浸润破坏正常器官的,特别形象直观,并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心灵震撼感。观察者看完之后经常会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如何预防?这样新颖的防病治病的科普宣传带来很好的教育反响[1-2]。
在病理科普知识宣讲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医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这些志愿者主要来自当年或者高年级医药专业学生。给学生树立当好医学生,从科普宣讲志愿者做起的正确观念,每年我们科室招募的医学生志愿者50余人,他们一个个化身“病理讲解员”,利用所学的病理知识,根据病理标本的特点宣讲医学健康知识。这种科普宣讲工作不仅让医学生实现了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的转化,完善了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激发了医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活力,而且在科普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培养和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6-7];锤炼了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回报和奉献社会品质的培养。实践证明,医学生志愿者队伍是一支有活力的生力军,他们思路活跃,手段多样,经常借助多媒体,微电影等形式完成病理标本的科普宣讲工作;通过医学生对社会大众的科普讲解,也提升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缓解了实验教师和实验员的工作压力,对学校实验室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负责科普宣讲的教师和学生提前开会,形成科普宣讲主题和预案,确定宣讲方式,并且积极事后总结提升的方式。每一次宣讲活动就像是一次主题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要集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病变标本挑选要具备典型性、准确性、全面性和专题性的特点[8]。
例如,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公众对于吸烟危害健康这一重要的科学事实缺乏深刻的认识,有效控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于是教师和学生设计了宣讲主题《你的肺为什么黑了?》选取我系的尘肺标本,肺气肿标本,慢性支气管炎标本和多个肺癌标本进行现场展示宣传,结合吸烟与慢阻肺以及肺癌的科普宣传,甚至有的学生制作了微视频。学生就像是博物馆的讲解员,他们从烟草的成分、吸烟与肺脏健康、肺脏疾病的表现,如何治疗等方方面面向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科普宣讲效果。
在每年世界癌症日的时候,我们会把我们不同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肿瘤标本拿出来,通过肿瘤标本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申介绍出不同肿瘤的发病病因,危险因素,易感人群,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以及如何看懂一张病理报告,病理结果与临床诊疗的关系,病理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深入浅出、由点到面的通过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健康宣讲。
每次宣讲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大家的切实需求,改进宣讲内容和展示内容,以及提升活动的方式,为下一次的宣讲夯实基础。
病理标本的科普宣讲是把我们的教学优势资源进行社会回馈的重要形式,除了对校内学生开放外,也对社会开放。这些科普策展和宣讲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少年强则中国强,对青少年来讲,了解人体构造,了解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预防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年一代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这是他们蓬勃发展的动力,也是从小培养良好健康世界观的途径之一。对社区群众来说,主要是针对中老年人,伴随我国即将迈入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老年人群在自身保健延年益寿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然而中老年人健康知识不足,甚至上当受骗,科普策展和宣讲能使他们了解疾病本身,更好的防治疾病。
每次科普教育都从当前时政出发,策划专门的主题展出。例如,每年3月份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我们开展肾脏病理标本陈列展。每年的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吸烟与肺健康的展出,全国高血压日在每年的10月8日,我们进行高血压对器官损害的展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我们又策划了肺炎的展出,从肺炎的病因,常见病理表现,肺炎的治疗和转归等方面进行策展和宣讲。
在每次的策划展出前,参与人员都会开事前组织准备会,在准备会上,我们就本次宣讲的主题,需要展出的标本件数,融合的医学故事,讲解清晰的医学知识等进行精细的谋划,并设计活动文案。一般我们都融入当前人们最关心的医学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需要宣讲的,医学生志愿者一个个变身成为医学知识的 “宣讲达人”,在一次次生动鲜活的宣讲实战中不断汲取“养料”与“能量”,也使得我们的活动一次比一次流畅而有效果。
每一次科普教育最开始,我们都有一个简短的仪式,就是向标本致敬活动,致敬这些无言的良师。在向标本致敬的同时,教师和志愿者也向学员讲解这些标本的来源,比如特别是一些标本也来自我们学院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捐献获得的,他们这种“甘为人梯,用他们的躯体为我们铺就学习道路”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敬仰。通过这些形式,讲解员向大众讲解遗体和器官捐献的社会意义、医学价值、方式和流程,鼓励遗体捐献等。
科普宣讲实现了三赢。
目前陈列的病理标本有2 600多例,病理标本的科普宣讲是把我们的珍贵和优势资源进行社会回馈的重要形式,科普宣讲活动让每一个静态的标本“活起来”,每一个标本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通过策展,也把标本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将我们带进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病理标本涉及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把现有的疾病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成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病理标本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我系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9-10]。
人们常说“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2]。科普宣讲的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了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宣讲的过程中,他们为了达到必要的宣讲效果,还要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宣讲文案构思,这种训练过程激发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行为正向化。同时,学生还制作了宣讲的微视频,这需要具备独特的创意、优秀的剧本、复杂的技术处理过程、高效率的管理和协调工作等。这些需要一个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适合当今社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志愿者科普宣讲既提升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当代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最终引领医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2030”,即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7]。
健康中国2030提出必须转变过去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的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重点在于全面管理、全民健康。全面健康除了要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全面健康运动外,还要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扫盲”运动,因为当前还有近90.00%的人群缺乏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科普宣传活动就是契合这个主题,全面开展健康宣讲,让百姓大众了解疾病,从而能更好地防控疾病。
十多年来,西安交大病理学系利用病理大体标本开展科普教育,不但对广大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进行了直观易懂的科普教育,践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以医学知识服务社会。而且我系的教师、研究生、医学生志愿者以这些科普教育为驱动,更深入地体会到病理学的重要性,也使得大家更加珍惜病理大体标本,更深入的挖掘病理标本的内在价值。
但同时在这些科普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鉴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每次科普宣讲的人数、场地、场次有限,这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也有一些展望和设想,比如鉴于现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也可以增加病理科普宣讲的趣味性,拍摄一些科普短视频,或者由病理系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病理知识网络直播,利用全媒体,多渠道开展医学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更好地拓展科普宣传渠道,丰富科普宣传形式,由点及面,由细微处入手,精心设计,努力谋划,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科普宣传方式,更好地践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以医学知识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