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挫折中增强坚忍力——回溯毛泽东挫折经历及有关论述

2021-11-30 13:58李朝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挫折调节

文_李朝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要能经受住挫折考验,为此他还专门进一步提出要“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这“三力”中,坚忍力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直接关乎个体在挫折之下能否做到不气馁和再奋起。对于保持和增强坚忍力的问题,毛泽东也曾专门进行过论述,提出我们的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和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回溯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他在革命生涯的早期历经坎坷、遭遇挫折,但他靠着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坚忍沉着与不懈奋斗,最终成长为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他还就党的干部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坚忍沉着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深入梳理他的这些经历和论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坚忍力的丰富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增强坚忍力的科学方法。

一、坚忍力是干部从挫折中成长的重要内在保障

坚忍力是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坚持而不动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很好地保障了个体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做到屈而后伸、坚而能行。如果将艰苦困难的语境具体化为挫折,可以进一步梳理坚忍力的内涵:一方面坚忍力涉及在挫折下的行为反应,即能够以极大的毅力去忍耐,同时还能够在志向和目标的牵引下坚持做事;另一方面,坚忍力还涉及心理反应,即能够调节好由挫折所诱发的消极情绪以及失衡心态,最终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实现所坚持的理想。可见,坚忍力本质上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自我定力与前进动力的有机统一。由此,坚忍力之于干部成长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毛泽东认为,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和坦途可走,期望总是一帆风顺就能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在遭遇挫折时,能够做到坚持而不动摇,即保持和不断增强坚忍力,才能确保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毛泽东常以正反面典型为例,论证能够经受住挫折考验是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比如,在正面典型方面,他非常赞赏《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虽历经磨难但仍一往无前、百折不回的坚毅与执着,称赞其“西行的决心,取经的意志,跋山涉水的毅力”(邸延生:《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是其最终能够得以求得真经的重要前提;他还以屈原被放逐仍写出《离骚》、曹雪芹家境没落后坚持写出《红楼梦》等为例,来教育和激励干部在挫折下要能够坚持真理、坚持立场、坚持奋斗。而在反面典型方面,他曾批评在仕途遇挫后因过度愤怨而去世的唐代大臣刘幽求“能伸不能屈”(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1075页);而对西楚霸王项羽的乌江自刎,他提出党的干部可以学他的气节,“但不要自杀,要干到底”(同上,第1305页)。具体到党内,他还专门批判了遇到挫折就变节投敌的张国焘等人,并明确提出要“坚决奋斗,不怕困难、不开小差,不学张国焘”(李良志:《毛泽东与陕北公学》,《湖南党史月刊》1993年第4期)。从毛泽东对正反典型人物的鲜明态度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现实,在挫折的境遇下能够做到坚持而不动摇,是干部成长的重要前提。不仅如此,坚忍力是信念坚定的重要内在保障,重视并善于增强坚忍力也符合党对干部的胜任要求。

毛泽东还认为挫折有助于增强人的坚忍力。他非常赞同德国著名伦理学家包尔生的经典论述,即“盖吾人既逢不幸,则抵抗压制之弹力,流变不渝之气节,皆得藉以研练。故意志益以强固,而忍耐之力,谦让之德,亦足是养成焉”,称其是“振聋发聩之言”(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页)。这里所说的抵抗压制的弹力以及流变不渝的气节其实也是坚忍力的精髓所在;而“研练”和“养成”则讲的是挫折能够砥砺和增强人的坚忍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坚忍力是需要在后天的历练中增强的。事实上,毛泽东本人也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实践者。他在革命生涯的早期经历过很多坎坷。例如,在延安时,毛泽东就曾对人说他在瑞金的中央苏区“过了四年的小媳妇生活”(贺吉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小媳妇生活’”,《文史天地》2011第7期);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在谈干部要正确看待个人际遇时又提到自己在三次“左”倾路线时期受过“各种处分、打击……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在自己67岁寿辰同身边部分人员谈心时,他还谈到自己“得过三次大的处分”(毛泽东:“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湖南党史月刊》1993年第9期)。而这些处分都不是因为他个人真的犯错所导致的。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通过主动适应和积极作为逐步扭转了不利局面。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毛泽东后来提出“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77页)的论断。他认为如同榨油一样,没有压力就出不了油,人没有压力是难以获得进步的。当然,压力并不会自然地就带来进步,挫折不是必然就会带来坚忍力的增强。毛泽东认为,挫折对那些有才气、有志向的人来说才可能是有益的,缺少这两条的人很难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更难以从中获得有益的成长。可见,志向是坚忍力的心理锚定物,志向清晰而又坚定才有可能做到坚持而不动摇。挫折是增强坚忍力的重要契机,而挫折能否真正带来坚忍力的增强,关键还取决于个体的目标清晰度、动机唤起水平以及信念坚定程度。

二、增强坚忍力要善于进行挫折下的心理调节

挫折容易刺激人产生焦躁、悲观、痛苦等心理冲动,并集中表现为心态的剧烈波动或失衡。而一旦心态不佳,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又容易被放大,坚忍力便很难得以保持。因此,增强坚忍力首先需要善于抑制挫折下的心理冲动和调节遇挫后的心态。毛泽东认为,当遭受冤枉、委屈或不合理的处罚时,至少可以有两种态度选择:“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或者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毛泽东选择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遭受的挫折。在忆及自己遭受处分或处于少数地位时,毛泽东说“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而后来已经成长为领袖的毛泽东,在给遭遇挫折的陈毅以及刘昆林等同志的回信中还曾先后说过“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同上,第127页)以及“还是应该有耐心,等候同志们了解你,除此都不是出路”(《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页)等语重心长的话语。“等待”和“忍耐”高度概括了毛泽东在面对和应对挫折时的心态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遭遇挫折的艰难处境下愿意“等待”和“忍耐”,才有可能将心态调整至理性平和的状态;而心态的理性平和,则能够避免因抱怨环境或否定自我而导致的动摇、妥协或放弃。因此,增强坚忍力要把调整和理顺心态作为优先选择,确保在困境中能够有立得住、行得稳的心理定力。

同时,增强坚忍力还要解决好自我赋能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若无目标可追寻、无朋友可互动,人的注意力及动机便会开始消散(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100页)。而注意力和动机的消散,往往又容易使人陷入消沉。为此,在将心态调整到理性平和之后,接着还要调整思维和情绪状态,以改善总体的心理状态以及激发积极向上的心理动能。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主观的意志努力对心理的调控作用非常有限,但是意志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用意志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状态,有助于激发积极的心理能量,进而使个体能够采取以变应变、主动求变的行动去战胜挫折。

对于毛泽东而言,在挫折境遇下同样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思维消极、情绪低落的状态。比如他自己就曾说过,“你说开除党籍对于一个人是高兴呀,我就不相信,我就不高兴”(《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尤其在遭遇事业受挫、陷入孤立、身体不适等多重打击时,诸如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看到挫折的积极面等理智层面的调节在改善情绪方面的效果有限。为此,如果说愿意“等待”和“忍耐”的心态调节是为增强坚忍力解决了“知”的问题,接下来还需要在“行”的层面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挫折诱发的负面情绪,以重新激发心理的活力。在挫折境遇下,毛泽东用三条准则指引着自己的行动,即“少数服从多数”“不消极”“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38页)。毛泽东在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的“忍耐”的同时,坚持通过做事情充实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比如阅读经典著作以及主动争取有效支持等。在阅读方面,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武器,他利用充足的空余时间深入研读各种马列著作,“在长征路上读马列书很起劲……有时通宵地读”(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差不多整天看书,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缅怀毛泽东(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页);在争取有效的支持方面,毛泽东在“等待”周围人的认识发生转变的同时,还在长征途中积极争取机会与张闻天、王稼祥等关键人物一起行军,不断努力在思想、观点、感情上与他们拉近距离,争取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终遵义会议的召开使自身处境以及革命形势得到扭转。

毛泽东在经历挫折时以“等待”和“忍耐”心态为基础,在行为调节上成功实现了从“为所想为”(坚持正确的主张)到“为所可为”(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积极工作)再到“为所乐为”(读书、写调查报告、主动交流沟通)的转变,在坚持做乐为之事的过程中,很好地调节了负面情绪,激发了内在的正能量,增强了外在的影响力,最终使自己长久坚持和孜孜以求的真理力量有机会得以充分释放。他的这一生动实践历程,为当前干部增强坚忍力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即先积极接纳现实将心态调平和,然后通过“为所乐为”调节消极思维和负面情绪,这是增强坚忍力的重要实现路径。至于选择何种行为,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但总体参考原则是对个人而言有意义且能见成效的活动。

三、增强坚忍力要将自我成长作为长期策略

面对挫折进行适时适当的心态和行为调节,属于增强坚忍力的短期性应对策略,而从挫折中获得有益的成长则是增强坚忍力的长期性发展策略。如前文所述,毛泽东将挫折视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和锻炼。除了加强自我调节外,更关键的是他很善于在挫折中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提高,这也为更有效、更持久地增强坚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增强坚忍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的过程。挫折往往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导致的,不管是去适应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对主观世界的准确评定,即进行自我认知。毛泽东在应对所遭受的挫折过程中也善于进行自我认知。革命生涯早期的毛泽东存在作风强悍、遇到意见分歧时容易脾气暴躁以及爱挖苦人等性格上的局限。比如,作为亲密战友的朱德就曾称,毛泽东作为前委书记“不仅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谩骂同志,而且对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也不认真执行”(萧克:《朱毛红军侧记》,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陈毅也曾当着他的面说“你这样爱训人,我都害怕”(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话说朱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可见,他所遭遇的挫折可能也离不开自身的个性原因。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结合自己的境遇深刻省察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反思,他主动先从自身开始改变,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约束自己的言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以及学会与持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和共事,逐渐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也为赢得更多的支持者打下了内在的基础。贺子珍后来回忆称,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变得“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王行娟:《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第214页)。毛泽东后来在一些场合的论述,也反映了他在自我认知上的收获与改变。比如他提出,“要注重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能有出路”(《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4页),“多想自己的缺点,增益其所不能”(《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再比如,他还提出,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错误,就没有什么是行不通的。这些都是毛泽东在挫折中获得有益的锻炼与成长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在挫折经历中的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为其锻造更具影响力的人格力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其锻造出更强的坚忍力提供了有力的内在支撑。同样,对于今天的干部而言,增强坚忍力也要善于经常反躬自省,尤其在挫折经历中学会自我反省,通过更加客观、全面的自我认知帮助自己从挫折中获得有益的教育和锻炼,更好地实现主客观世界的协调统一,用自我成长带来的充沛心理能量和强大人格力量支撑起真正可持续的、过硬的坚忍力。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挫折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Holism in Education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挫折
终身不遇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