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1-30 11:26代玉良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用农机机械

代玉良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农机科,黑龙江 鹤岗 154213)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山东、黑龙江等地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大批农用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获得显著效果。2020年播种总面积超过116000千公顷,同比增长0.6%,粮食总产量突破669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0.9%。如此喜人进步的背后,则是农民从实践中总结的实用性经验,值得向全国各地推广智慧农机,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智慧农用机械

我国大部分群体对于智慧农用机械的理解都只认为是把现有农用机械朝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狭义角度分析,智慧农用机械即让农用机械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增加用于传递信号的无线通信、负责感受当前作业情况的传感器,以及负责处理各种状况、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CPU,从而协助农业发展;以广义角度分析,智慧农用机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全新技术系统,建立在信息软件、卫星导航多种应用型技术上,科学构建与之相关的信息平台,并把互联网和农用机械进行相互连接,达到智能监控目的,农民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操控机械设备,减轻劳动负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当前农用机械作业信息,查看其是否拥有良好的运行状态,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优化处理,从而深层次提升农业管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营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2 智慧农机面临的推广难题

2.1 结构亟需优化

虽然我国各地都已开始着手智慧农机的推广工作,但是农用机械仍然无法有效解决结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大量粗放型生产,远没有达到精细化发展标准。其结构问题可以整理为如下内容:虽然已经投入大量动力机械,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与之配套的机械却应用较少,不利于农业长远发展;同时,农用机械侧重于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对于一些棉花、大蒜等其他众多经济作物却很少有专门的农用机械,而且很少有企业对此进行研究,导致很多地区仍然无法彻底实现全面智慧农机[1]。部分农民因经济条件有限,在农用机械选择上无论是性能还是能耗都没有办法符合当前农业生产要求。拥有良好性能、较低能耗的农用机械并不能大面积投入使用。由于这些农民使用的多为中小型农用机械,缺少大型农用机械得以有效使用的条件,导致农用机械无法彻底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并达到全面智慧水平。

2.2 信息技术一般

农用机械若想达到智能化生产,就需要保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深度挖掘其应用价值。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是农用机械未来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信息化重要载体的计算机,其也是农用机械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动科技应用的主要手段,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走向全面信息化。可是,受限于不同省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的情况,导致大量农村地区难以拥有较高计算机普及率,无法成为智慧农用推广基础动力,严重阻碍了农用机械走向智能化,也成为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3 社会组织待加强

从我国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各地为进一步发展智慧农机,会选择在县、乡等单位成立专门负责教授农民学习机械知识及租赁农用机械的合作社。可是,这些合作社缺少严格管理,组织较为松散,缺少健全管理机制,运作体制也难以规范。另外还存在农用机械缺少配套设备,无法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等诸多问题[2]。其中,最大问题当数许多合作社并没有精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难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导致其在面对市场激烈竞争时,缺少足够动力去争取客户。对于有经济实力,可以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提升作业智能水平的大型合作社,在整个社会中并没有太多占比。

2.4 服务体系需要完善

在智慧农机快速发展期间,各地乡镇都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许多乡镇一级服务站被县镇级别兼并,这导致部分服务站站长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也不是专门负责农用机械推广与使用的专业人员,对于职责问题较为模糊,对于所管辖业务内容也难以熟练,每个管理人员服务农田、管理设备数量过多,难以达到优化管理水平[3]。同时,乡镇单位普遍缺少正规办公场所,在严重缺少办公所需设备情况下,对于农用机械存在管理不到位、监理方法过时、检测手段落后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智慧农机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

2.5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智慧农机推广过程中,县级单位难以拨发过多财政为农用机械服务提供更多公共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工作人员难以对工作拥有热情,严重影响推广工作。而且,智慧农机缺少面向农民的科技推广,难以做到良好试验示范,很难打破农民固有思维[3]。而且,在机械设备应用技术培训方面也缺少专业化人才。对于服务体系方面来讲,缺少更多力量的投入。诸多问题共同影响智慧农机保持良好推广的效果,使得我国农业缺少足够动力来进一步发展。

3 加快智慧农机推广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装备结构

各地政府要将国家对农民购买农用机械而推广的补贴政策当成杠杆工具,并依据当地真实农用机械推广现状出发,着手展开农用机械升级工作,落实装备优化改造,并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工作指导目标,还要与各地农业发展纲要相吻合,根据省、市、县等政府部门对于农业发展规划,稳步落实相关工作,提升新旧农机更换力度与频率,从而让广大农民有条件、有理由使用农用机械[4]。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填补空白领域,让所有农业生产都可以落实到机械设备生产,并对一些经济作物机械化不足问题重点解决,可以和相关机械生产企业就经济作物生产、收获问题展开详细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农机发展质量。将农机推广侧重点放在智能拖拉机与配套机具上,对拥有大片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农户积极向其推广联合收获机械,通过微喷灌降低水资源过度消耗,提升生产质量。对于畜牧、水产等产业可以推广集约化养殖,要让农产品拥有成套装备用于生产、收获。通过这种大规模推广,保证农机可以在农民群体中获得认可,并让农业生产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对过去老旧农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生产效率低下、无法保证适应者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减少使用农用机械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各类问题。用政策、补贴等方式让农民理解、认可智慧农机使用效果与用于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使用较少价钱购买优质农机,提升生产安全性,降低能源损耗。同时,也因为新型设备具有更加合理的设计结构,所以农民在使用后的后期维修、保养都较为便利,可以自己对照使用说明进行简单修理,也可以和负责售后的专业维修人员沟通,及时解决设备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减少过去因装备结构不合理而产生各类问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让农民可以拥有时间专注农业生产,进而提升生产质量。

3.2 加强推广示范

我国在智慧农机的推广上缺少良好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推广示范方面难以吸引到农民关注,仅仅是表现机械性能好,具有良好实用性,但是缺少足够生动案例,无法让农民产生过多关注。所以县级单位可以让农用机械根据农艺特点展开相互融合,并以技术作为示范向农民群体进行推广。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整理出若干个具有代表意义作物,并以示范田划分为不同区域,种植不同作物,并使用不同规模农机展开生产与收获演示,将机械技术以模式化使用,从而展示农用机械真实作业情况,并让其和作物、栽培完成相互融合。将农民群体作为对象,积极示范农机技术,这只是负责向农民群体推广的第一步,相关生产企业还需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农机整体采购价格,从而让农民群体更容易接受物美价廉的农机,并让其用于农业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同时,各级政府也要促进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协调发展,并提升林果、种苗等管理力度,为农民提供科学规范的饲草生产技术示范,让农业在多个领域都可以做到全面提升机械化水平。要给予一定政策与资金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园区,邀请多家农机企业入驻,实现技术革新,全面提升农机生产质量,为农民提供优质机械设备。使用先进农机,让其可以在农民群体中产生裂变式影响力,推动农民以村、镇等形式大规模采购农机,以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智慧水平。积极向农民群体发放科普资料,优化农机对生产的积极效果,并强调落后农机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让农民对智慧农机有正确认识,可以认可机械设备[5]。保证农机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农机,提升在农民群体中的口碑,让其转化为长远客户,为农机企业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3 加强组织建设

将使用农机的农民作为发展基础,通过合作方式作为共同发展纽带,并利用农机服务做为技术支撑,构建可以服务当地农业生产的组织,提供多项服务内容,拥有灵活使用机制,保证农机可以高效运转,让服务与农机配套,打造强有力的智慧农机服务管理体系。鼓励各级政府部门落实智慧型农机在乡村展开跨区作业,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并让生产实现托管服务,以多种方式共同提升经营力度。采用合适的方法支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及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家庭农场,通过合作共建方式,成立智慧型农机服务社,集中可用力量投入农业生产中,从而让资源可以在不同合作对象中实现共享,让各自优势完成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在合作经营中达到共赢效果。还要根据农作物特点,让其生产全流程可以做到彻底机械化,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全面提高机械生产效率与质量。以当地重点作物为主,关注生产关键环节,通过机械设备减少重复劳作,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大力推广农村地区多种产业,例如农牧渔林以及相应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各类机械技术,保证农村生产可以实现智慧农机的全面发展。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的同时,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让农产品在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提升农民对于农机认可度,为以后农机企业提高市场影响力打下基础。也要积极建立外贸合作渠道,让农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并向国际市场推广,扩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为农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夯实道路[6]。如果有条件,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与农民一同在农产品方面探索新型发展道路,种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并向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打造农机与农业结合新型模式,推动农业实现深层次发展。

3.4 强化人才培养

智慧农机若想实现短期快速发展,长期平稳推广,就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所以,政府部门要重视人才培养,可以成立相应培养基地,重点关注新型农机的技术培训,让人才可以在农机上进行深度研究,让其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从而培育出具备高专业、高素质、精通机械操作、在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维修处理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同时,邀请行业专家,重点培养拥有专业技术,敢于创新创造,并在经营方面拥有一定经验,可以完成技术与机械管理等多元化机械能人、职业经营人员。重点选拔,投入相应资金,培育出对农用机械有深度理解并可以钻研机械与日常农业生产相互结合,熟练应用机械技艺的机械技术人才,从而全面提高智慧农机技术人员水平与专业素质。另外,要和当地农业或机械高校达成长久合作,与相关企业共建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由政府部门制定人才培养宏观发展方向,由企业提供人才未来发展方向,由高校定向培养人才,从而减少在社会招聘人才额外花费的时间与成本,也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拥有专业化学习基础的毕业生,也可以成为未来农机研究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新一轮技术革新,全方位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3.5 推进工程建设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是我国在农机推广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果单纯拨款又会失去实际意义。所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缓解资金不足带来的推广压力。让科技创新转化成农机智能化核心动力,构建农机发展新格局。借助信息化、规模化多种方式探索农机发展的高端技术突破,让国内农机企业可以成为引领世界农机发展重要角色,并探索互联网与农机结合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重点改造农机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让信息化为农机提供便利渠道,可以和农业生产相互结合,提升管理质量与服务力度。让大型农机可以成为市场认可内容,并将其设置智能监控,提升生产信息收集力度,让生产决策可以根据智能信息平台反馈,制定合理作业计划,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同时,也要让各级政策部门建立保障机制,并推出各类扶持农业智能化生产优惠政策,让智慧型农机可以进入资金与政策支持范围内[7]。加大农民在采购农用机械时的补贴力度,让农民对购置农机有积极态度,并提升智慧农机创新力度,提升研发深度,让农用机械化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转化成可以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提升“两全两高”农机推广力度,落实示范工作,在农民群体中产生话题度,并让农民看到农机使用价值,自发参与到农业建设中。要提升农机补助力度,让农民在采购农机时无后顾之忧。保证土地深松现有农机补助不发生太多变动,提升农机影响范围。可以将补贴视角转移到水肥、植保等让农民直接看得到的农机效益方面。同时,重视粮食烘干,让回收的秸秆提升利用效果,大力推广绿色农机补助力度,打造新型农业,全面推动农业实现良性发展。将智慧农机作为推动农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工具来使用,降低农民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的支出,提升农业利润率,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共创农业未来的良性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若想让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务必要让智慧农机成为农业助推器,帮助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各地政府也要积极向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农用机械,为智慧农机铺垫道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还要在工作中摸索推广最佳模式,让农民成为智慧农机发展的主导角色,加快农村基建维护与改造工作,让农业成为经济发展助推器,实现长远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用农机机械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山西首批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调试机械臂
农用机械在使用中的维修和保养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防止农用氨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