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

2021-11-30 10:55谢婷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法依法治国法治

文/谢婷(昆明理工大学)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法治乡村的有效建设,能够为依法治国提供基层实践经验。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运行环节中最为基础的一环,也是社会发展的终端。通过展开乡村的法治建设,能够为法治社会的基层治理扎下坚实的根基。同时也是我国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做法。只有进行法治乡村建设,才能够为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建设带来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对于建设法治乡村做出了首次制度安排。2020年3月,《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一文中也对其做出了政策措施规划,此举有效地为国家开展乡村振兴创造规范化、精准化的法治环境。

近些年,基于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因地制宜的依法治村实践,各种好经验如雨后春笋。笔者的家乡福建省漳浦县在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切合实际的实践调研,对法治乡村的有关建设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与分析,在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宣法普法工作上作了很大的努力。

漳浦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漳州市东南部,是福建省人口将近百万的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当前包括有乡镇17个、农林盐茶场9个,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目前,漳浦县的主要目标在于构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与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对近两年漳浦县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关方面情况进行收集与总结,以具体实践过程进行调研分析。

一、漳浦县法治乡村建设现状

(一)宣法普法情况

1.法治宣传教育

2018年,漳浦县牢牢抓住“七五”普法建设的发展契机,不断落实“法治六进”等有关方案措施,并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三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打造四通物流园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道周法治宣传主题公园,大南坂镇、杜浔镇、霞美镇等乡镇生态法治建设体系。县法律援助中心联合经信局在县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建立企业普法联系点,不定期到绥安镇、佛昙镇、赤湖镇、杜浔镇等4个片区开展活动。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漳浦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已举办企业法治文化(知识)培训班10期,1200余人接受培训;“法治进校园”的高频讲座200余场次,整个流程涉及群众2万余人。政府以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展开法制教育宣传,并编印手册5万份,订购有关书籍10万册以及普法宣传用品1万个。

2.多形式大范围开展学习培训,提升领导法治素养

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展开了数场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相关课题研讨。积极贯彻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相关政策,全体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开展职工学习法律的课程,各乡镇政府、县直各单位利用周一学习例会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于2019年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学法考试的通知》,组织各乡镇场(工业区、园)、县直单位处级(含)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学法考试。通过组织开展学法考试,以公职人员作为带头示范,先进行学法守法用法知识的学习,并将其所学向村民进行耐心讲解。不断训练群众的法治思维,以此作为乡村法制建设过程中分析并解决问题有效的武器。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漳浦县积极作为。一是健全乡村三级实体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加大硬件设施层面的投入,已建成约800m2的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当前共有乡镇法制工作站21个,法律服务工作室三百余个。二是建设法律顾问平台,在全市司法系统率先完成全县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县65名法律顾问挂钩全县322个村(居、社区)。三是升级“12348”法律援助专线平台。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抓手,政府积极对第三方服务展开购买服务活动,搭建并不断升级改造漳浦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线上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延伸至最基层。建成法律服务团队、法律互助空间、创新场所等多家初创小微企业为社会群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2.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

截至2019年,社区矫正活动得到了广大服务者的全力投入,安置帮教方面的服务也得到了有序进行。当前,社区矫正有关方面的服刑人员约400人,安置帮教工作共涉及3307人,其帮教高效开展,全面覆盖。按省司法厅要求,高标准建设完成县级社区矫正中心。

3.乡镇司法所用房规范化建设

协调12个乡镇(单位)腾出9处办公用房1500多平方米,经修缮扩容,涉及全县九个乡镇的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并继续新建了住房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入50多万元为司法所购置 52 台空调、35台电脑、24台打印机及办公桌椅等基础条件设施,不断提高基层司法工作的硬件条件。

4.人民调解中心

当前,全县范围内健全县级人民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还特意聘任专(兼)职专业人员68名,乡镇层面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数量达到了117名;并设立有关调解方面的微信公众号,经过公众号的全面推广与宣传,不断为广大群众发布有效、及时的调解信息,2019年,共计处理了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其中口头调解1947起,书面调解1177起,调解成功率达99.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法治意识薄弱、主动性不强

漳浦县政府积极响应乡村法治建设的各项号召,积极建成多种服务平台,例如,法律咨询站、“12348”法律援助专线平台、一村一法律顾问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村民在法律上的需求。但是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村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习惯于自己解决,例如通过熟人或者村委会调解矛盾,很少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的方式来解决纠纷;涉及刑事案件的,有的人甚至羞于启齿而错过寻求法律帮助的机会,亦有人对法律缺乏信心,遇事不找法,而是将精力放在“找人”“托关系”上。且在宣法普法活动中,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抱着“凑热闹”“领奖品”的心态到活动现场看看,还有的甚至不知道有普法活动举行,普法活动往往也流于形式,当然这也与主办单位的活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普法活动能顺利举行并产生良好效果离不开双方的参与。村民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法治理念仍较为薄弱,维权意识不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二)法律服务水平不均

当前,法治建设相关工作乡镇一级也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但同样会面临着法律服务重城区、轻农村的困境,导致农村无法享有充足的法律服务资源。虽然漳浦县整体交通发达便利,各乡镇距城区距离都不算很远,但是具体到村民个人,受经济、认知等方面所限,其出行也会存在障碍,一般也会就地寻求法律帮助。但是,乡村具有法律从业资格的人员较少,且法律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村民有关权利得不到完全实现,其法律援助的机会少之又少。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之一是城区的法律工作环境氛围、薪资待遇等更吸引法律工作从业者。

三、努力的方向

(一)持续做好宣法普法工作

应更多地根据村民的具体实际情况,广大农村的知识普及率,尽可能编印页面简洁、目标明确的法律宣传手册,以培育村民的法治意识,如依法解决纠纷、依法积极维权的意识等。更多地关注村民的具体需求,鼓励村民遇事找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法律帮助,并且要竭尽全力做好群众隐私保护的工作,建立村民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信任感。避免普法活动流于形式,避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闲置。

(二)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样,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法治乡村的建设起关键作用。要持续坚守乡村的法治文化,基于农村的具体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地的法治乡村建设。例如,在人力资源的补充与完善上,可以实施政策红利制度,尤其对专业性较强的法律职业驻村工作者予以津贴、补助等支持,并拓宽法律紧缺人才的招收渠道,争取人才选任方式的多样化,重点关注具有基层实践经验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提高律师服务业务向乡村入驻的概率,不断增强法律服务人员参与乡村法治建设的配合度、参与度。使得村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法律帮助,其接受的法律帮助质量得到提升。

四、结语

通过对家乡法治乡村建设现状的调研,笔者对依法治国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建设法治乡村是我党统筹全局、深谋远虑的思考,是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展开的一项精准政策,是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法治乡村建设是依法治国环节当中薄弱的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点。当前,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团结努力,共谋发展,以具体实践行动助力法治化建设。

猜你喜欢
普法依法治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普法
普法
普法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