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晨
中国距离彻底拔除穷根已经越来越近。我们在脱贫攻坚战行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喜悦之余,依然不能忽视粮食安全、农村劳动力匮乏以及物质和精神要实现同步富裕等几个方面的重大课题。
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不确定系统风险不断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及早谋划应对策略。确保粮食安全,一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和产业的整体实力,占领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坚决抵制国外不安全不健康食品入境,对于转基因等有严重科技和安全争议的进口粮食,应当限制其使用范围(如只限于工业级应用),紧密跟踪国际粮农业科技动态,对于使用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粮农科技生产出来的粮食、食品和其他有害食品(如转基因豆、瘦肉精猪、福岛核污染食品),坚决禁止进口,违者重罚并承担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管理好输入性粮食不稳定预期和风险,谨防市场恐慌、抢粮囤粮;要抓紧补齐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短板,加强和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建立高效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应急供应保障网络;三要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扩大农产品进口范围,降低从西方国家进口农产品的份额,把风险防控在前端。
如今,“70、80、90后”本应当成为农民大军中的主力,但是许多身为农民户口的中青年群体却大多“志不在农”,外出打工、做生意、读书的选择要优先于当农民。这还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收入上的考虑,还有来自于文化层面的压力。多年来,农业、农民处于社会文化和认同感的底层,不受重视甚至是遭受歧视的现象很多,这样便使得大量的青壮年不愿意沿袭父辈祖辈们从事的农业劳作。缺乏中青年劳动力,必将严重制约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中国“三农”事业的未来。如何让广大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建设,让农村吸引更多人才前往创业服务“三农”事业,是新的时期巩固农业绕不开的课题。
随着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中国社会的贫困人口将逐步消失,富裕人口将不断增多,我们还将会面临新的社会问题,如:避免中国社会落入“精神上的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富裕的中国人去消费什么样精神食粮?中国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中国人民提升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需要?人们普遍富有后一些社会发展建设必需的却又十分基础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干了,如年轻人不愿务农,多地出现用工荒,建设必不可少的体力劳动者多为年老体弱的农民工或农村妇女等等社会现象很可能会导致中国的产业、职业失衡发展。这些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富裕后必须要认真面对的课题。中国人在脱贫的道路上不会走回头路,也只有在实现共同物质富裕的同时快速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才能确保中国社会不会堕入“精神上的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上述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譬如中国人的思想境界达到较高水平后在职业选择上不分高低贵贱,行业认同取代行业歧视,全体社会劳动者都受到平等的社会尊重,包括农业在内的中国各行各业均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有保障,制约中国未来发展和困扰社会的“三农”“返贫”“用工荒”等问题才能得到彻底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