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三月拜韩公

2021-11-30 09:59郜泉州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4期
关键词:陵园韩愈和尚

◎ 郜泉州

春光明媚的三月,我应孟州友人的邀请,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愈陵园。

是日早晨,只见一缕红色霞光刚跃出山顶,朝日便迫不及待地环射出万道光芒,山川田野霎时被洒满了金色。陵园里,树木睁开了蒙眬的眼睛,披翠衣、绿葱茏;百花舒展着柔美的身姿,绽娇颜、吐芬芳。鸟鸣婉转中,虔诚的香客手捧纸香祭品,前来拜谒、祈愿。

站在高处眺望,但见陵园北依太行山脉,南濒黄河之滨。陵园正中,墓冢雄伟高大,四周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清风拂过,只觉暗香浮动,我深知,那是来自历史与文化的旷远意味。

进入韩愈祠,祠内有石碑13通,记载着韩愈的生平事迹。

韩愈经历了极其困苦的童年——“天祸我家,降集百殃,我生不辰,二岁而孤”。坎坷经历使他很早就知道发愤读书:年幼的韩愈昼攻夜读,手不释卷,于是“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在洛阳求学时,为了静心学习,他独居于僻静处的两间茅草屋中,每日只吃两餐,读书学习却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腊月,砚台里的墨结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化了再写;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喝口菜汤又继续吟诵揣摩……就是在这里,他仔细研究了先秦两汉古文和南北朝时的骈体文,将两者加以比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坚毅顽强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我瞬间为韩愈折服。耳边不禁响起罗曼·罗兰的话:“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我虔诚地行至韩愈的雕像前——那是壮年的韩愈,神采奕奕,气宇轩昂。他内着官服,身披大红风袍,手握书卷,正凝视着远方绿色的大地,仿佛在吟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阵微风,竟轻轻吹动起韩愈的大红袍。恍惚间,我看见身为高官的韩愈,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腰束玉带,正骑着高头大马,在仪仗簇拥下徐徐前行。突然,一个骑毛驴的和尚竟一头闯进了官队,顿时引起一阵骚乱。士兵们一拥而上,抓住和尚正要问罪,却被韩愈拦下,他细问和尚根由。和尚贾岛说,自己偶得一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只有一字未定:用“推”还是“敲”?韩愈听了,思索良久方粲然一笑:“我看用‘敲’好。拜访友人,还是敲门有礼貌呀。况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韩愈,正是以“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不断勉励自己,做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礼贤下士。他济爱黎民,重用人才,为民谋利,赢得了人民的千载崇敬和景仰。他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激励着多少文人志士奋勇攀登,最终达到了理想的山峰。

韩愈,正是以海洋般的胸怀,洞察文化历史的眼光,推动了唐朝中期文化的发展。他用强健有力的笔触,纵横磅礴的气势,恢奇诡异的情趣,为诗坛带来一抹浓郁瑰丽的亮色。他倡导和发起了“古文运动”,并以实践实现了自己的主张,树立了一代文风,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得享“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祭拜完韩愈,我依依难舍地离开陵园,却惊讶地发现,韩学文化符号早已悄然融入孟州城的脉络。未来,随着韩愈文化一条街、韩愈文化园、韩愈书院、韩愈纪念馆的建成,韩愈故里的城市形象将愈加深入人心。真可谓:

韩愈文化是总纲,纲举目张百花香。

文化品牌誉海外,孟州繁荣又富强。

恋恋不舍离韩园,一步三回首去看。

猜你喜欢
陵园韩愈和尚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三个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走进陵园(外一首)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小和尚的烦恼
陵园艺术雕塑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