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晓
(河南省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孟州 454750)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具备较强的传染性,性行为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患者患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显著,不适感较轻[1]。随着月经来潮以及怀孕等情况,不适感会逐渐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分泌物异常、灼热、尿频、尿急、瘙痒以及尿血等,如未及时进行治疗会合并膀胱炎、前庭大腺炎等症状[2]。分析掌握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因素选择相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就诊的滴虫性阴道炎中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阴道炎的发病因素,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就诊的滴虫性阴道炎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3±2.1)岁,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检测均符合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且无家族精神病史,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相关要求均能够完全配合。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① 心理干预:滴虫性阴道炎属于妇科疾病,患者患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病因素,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② 卫生干预: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告知患者月经期间需要做好自身的清洁,重点加强月经前后一周的个人卫生护理,叮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以达到提升免疫力的作用。③ 生活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穿着紧身衣物,贴身物品需要以纯棉类制品为主,每天均需更换清洗衣物,且内裤需要单独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④ 用药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医嘱用药方案指导其进行合理用药,严格按照要求定时定量进行药物治疗,告知患者各类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处理方式,告知患者如出现不良反应不必惊慌,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100例患者阴道炎的发病时间、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以及不良卫生习惯,分析不同类型因素对患者阴道炎发病的影响。详细统计计算患者的治疗效果,另请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分区间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对护理工作越满意[4]。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对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因素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影响 患者的年龄、月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以及不良卫生习惯均是诱发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因素,详见表1。
2.2 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0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以改善,完全治愈92例,治愈率为92%,剩余8例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回访均未见复发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2~100)分,平均评分为(97.6±1.1)分。
滴虫性阴道炎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病率高达70%,毛滴虫是其发病的主要病菌,该病的传染及发展与患者自身状态以及身体环境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分析可知,其生活环境中温度以(20~40)℃,pH值以(5.2~6.6)为宜[5]。患者阴道环境的变化对于滴虫性阴道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该类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对其治疗的重视也在不断提升,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为外感染,且与患者的自身状况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中除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合的治疗方式外,还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且需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勤换内衣内裤,加强对个人卫生的管理,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药物治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定时进行复查[6]。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时间更多地集中在月经前一周,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下,应酬类工作患者的发病率较非应酬类工作患者相比较高,高中及以下患者的发病率稍高于高中以上,患者的不良卫生习惯也会增加患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可见,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时间、职业、文化程度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等均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治疗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00例患者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各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均较为满意,能够配合完成各项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