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农业农村局,342100,江西赣州)
目前,信息化技术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方便了人们购物消费、出行、工作和日常生活等。随着农业向着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现在是植物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将来的植物保护工作会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植物的生长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找到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和条件,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我国信息化技术近几年发展迅猛,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使得植物生长中最大的难题得以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营养不达标和病虫害等因素,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农林保护人员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分析与检测有关数据,实时掌握植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影响植物生长的不良因素,从而实施针对性解决方案,保证植物健康成长[1]。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效益十分低,而自从信息化技术引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增产增收。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大棚中的实际情况;有了信息化技术,人们可以在网上购买更好的农业种子与药品等,购买、销售渠道拓宽了,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益[2]。
想使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就需要种植户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但是我国许多农民缺乏信息化技术专业知识,他们一直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或一般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知识不大了解。想让种植户快速掌握信息化技术是不可能的。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技术数据库还不完善,比如数据库中没有预估植物会产生的病虫害记录,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现在气候原因导致的一些新的病虫害,数据库没有详细的对应信息,因此及时更新数据库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第一,先要对种植户普及信息化技术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何为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起啥作用等。其原因是信息化技术没有普及,对其宣传力度不够,大家不清楚信息化技术的概念与作用,导致信息化技术推广受阻。农村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尤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最好接受系统化培训,掌握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二,加大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当地政府或者农业机构可安排合适人员去信息化技术学校学习,然后各个地区可开展信息化技术保护植物的落实行动竞赛,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人们参与,使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植物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第三,完善植物保护信息化数据库,在数据库里增加每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潜在病虫害的详细信息,通过数据记录和信息化技术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跟踪植物生长过程,及时解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媒体可以给人们清晰地展示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信息,应用于植物保护,能够及时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去仿真植物受到病虫侵害的过程。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可控性、集成性等特质,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植物保护进行科学分类,如植物受到的病毒分类、虫害分类、病虫防治分类等,通过分类,使信息数据更加完整、全面。
信息数据库对植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了解足够的信息,人们才能更好地安排下一步工作。信息数据库会把更多的植物信息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查看,方便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且信息数据库建立之后,可以将所有的植物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记录,构建丰富的植物信息知识库,有助于解决植物种植问题,从而使植物保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也会使工作科学合理化[3]。
除了应用新媒体技术、信息数据库,植物保护工作还需要引进信息网络技术。把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整合,植物保护工作才能更高效开展。信息数据库只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连接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可以让人们及时查询有关植物生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从而有效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实时监控植物的生长过程,预防病虫害,使得植物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有助于种植户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